《虎虎》:宁夏西海固农村儿童生存现状的活标本

虎虎命运多舛,他娘小时头被骡子踢坏,为了活,虎虎从小寄宿村上,跟外家姓。

澳门国际纪录片节原创  文丨 小满

你在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地方。
 
据说,它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西吉、海原、同心、原州(现属固原市)、隆德、泾源、彭阳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
 
如今,没有了严格的定义。
 
 
可是,了解西海固的人都知道,西海固,像只干渴的大碗。
 
干旱的热风能把人骨头的水分吹散;凛冽的寒风能把人的血液冻结。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考查后结论说:这里不适合人类生存。
 
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这里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
 
但就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却生活着一百五十多万的人口。
 
 
1995年,西海固第一次通过纪录片被人们认知。
 
导演康健宁在这里拍摄了他新纪录运动中的代表性作品《阴阳》。
 
虽然康健宁着力于从一个人身上看到中国人,从一个小村庄看中国,但是,镜头中,西海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端的生存条件,还是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 
 
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海固依然贫瘠。
 
《虎虎》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对生活在西海固的、被遗弃母子的生存现状。
 

最近,一部讲述一对生活在西海固的、被遗弃母子生存现状的纪录片《虎虎》赢得了凤凰卫视“年度最佳纪录长片奖”。
 
很多生在西海固,走出西海固的观众在看过此片后,都为它深深点赞“太真,那就是我的童年”“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西海固”……
 
他们好奇,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谁。
 
他们发现这个名叫查晓原的导演,拍片无数,却并非科班出生。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李旺镇九道村的人们,都认识一个叫“查老师”的城里人。
 
8年前,他刚到这个偏僻山村时,人们还很好奇,不明白这个城里人要干啥。
 
住进村子的查老师平日里给孩子们教书,闲时走村串户。
 
渐渐地,他和村里人熟络起来。
 
他拿起摄像机,拍摄山里人的生活,成了大伙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8年里,查晓原连续创作了《老马家的日子》《老马家的日子2搬家》《老马家的日子3结婚》《两个人的村庄》《归真》等纪录片,通过镜头展示了这个封闭山村里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
 
2012年,查晓原将摄像机对准了一个叫虎虎的男孩。
 
虎虎,六岁男孩,没有爸爸。
 
生在“贫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海原县山村的虎虎,每天都要踩梯子给牛添草,搭小凳上灶做饭,在大风天里拾野菜。
 
他是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寄宿在娘家的村上,也因此,虎虎从小便跟外家姓了罗。
 
虎虎今年和表姐妹一起上学了。
 
外公外婆要虎虎好好读书,长大就可以养活娘。
 
因为娘小时候头被骡子踢坏了,不大明白事情。
 
上学前班的虎虎,期末考试得了100分。 
 
下学期,只有五六个孩子上课的学校可能要撤了,为了虎虎的将来,外婆决定带他到山外租房读书。
 
外婆不放心虎虎的娘,她连表都不会看。
 
她不敢让虎虎娘陪虎虎出门,糊里糊涂的娘会耽误虎虎的学习,还有可能打坏招惹虎虎的孩子。
 
虎虎娘死强着非要去,还说如果不让自己去,就不再让虎虎读书了……
 
 
虎虎和外婆期望着,但愿下学期,学校不要撤,虎虎还能守着娘好好上学,再得100分。
 
关于孩子的影像,总是撩人心怀,因为每个人都曾年轻过。
 
虎虎活的苦,却生猛:地上铺砖,就是温暖的炕;把砖头调个方向,就是火车;在树上拴根绳子,就成秋千……没电视,没游戏机,没ipad,没汽车,虎虎什么也没有。可虎虎有蓝天、有洁净的空气、有呼呼的北风…… 
 
 
业内人从技术角度评价此片:整部片子缺乏一条明晰的结构;段落衔接缺少过度,极为生硬,虎虎碎片化的生活片段,支离破碎。
 
但他们又不得不承认,其表现手法,别具一格。
 
查晓原从头至尾没有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观众——没有解说、没有旁白,除了部分场景的文字提示,没有任何介绍性的东西。
 
 
整部片子只是用平铺直叙地手法呈现着主人公的生活,一切的感受和结论都需观众自己去得出。
 
正是这一点才成就了它的经典。
 
经典与平庸,一线之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