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列车》:一部没能在国内公映的春运纪录片

人们可以坚持着忍受拥挤、寒冷、饥饿、疲惫……只为能踏上归途。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全国亿级人口陆续回流到工作岗位。

2019年春运,自1月21日开启,为期40天。

若将“春运”一词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1980年视为“中国现代春运元年”,那么,2019年正是春运的第40个年头。

从广义上讲,这个全球最大的周期性人口迁徙运动,正是现代流动性社会的产物。

从细微处说,春运一年年,拥挤的人群如同潮汐一样准时。

历经40年,火车最为春运重要的交通工具往来于南北,穿过隧道,每个归家人的脸都被扑面而来的光照亮。

今天,我要给你介绍的,是一部名为《归途列车》的纪录片,这是一部没能在国内公映,却戳中了许多国人的纪录片。

《归途列车》,英文名叫Last Train Home,意为最后一班回家列车。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叫范立欣,是一位在加拿大生活的华人,从筹拍到最终在海外上映,他用了5年时间。

期间,本片获得全球纪录片最高奖项“伊文思奖”和第33届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等国际60多项奖项。

获奖评语简单又沉重:一部聚焦社会“小人物、小事件”的纪录片。

2008年南方遭遇连续雨雪冰冻灾害,春节临近,60万人滞留广州火车站,纪录片的主人公张昌华一家也在其中。

张昌华和陈素琴,来自四川广安农村的一对普通夫妻,他们常年在广东打工。

半年前,16岁的大女儿张琴擅自做主辍了学,追随父母来到广东,这一行为令夫妻俩十分不满。

近百万人挤在狭小的广州火车站里长达一周。

期间有部分人因熬不住饥饿、寒冷、选择不回家过年,大多数人宁可忍受着拥挤、寒冷、饥饿、疲惫……也不愿转身,时间一点点流逝,他们僵持着、焦灼着、难过着……

得知可以进站,人群立刻像泄闸的洪水冲向前方。

到处都是叫声、哭声,被踩落一地的鞋子……

一个姑娘提着挤散的大包从拥挤的人群里冲出,她哭着整理好行李,一抹眼泪又冲进人群……

一位父亲与年幼的女儿走散,想要进站寻找,却被拦在外面,没人能体谅他的心情……

陈素琴跟女儿仍在外头等候,场面混乱,家人走散,她却发现女儿根本不理解父母拼尽全力回家过年的心情。

她质问女儿:“不能回家,我们都觉得很可悲很遗憾,你怎么会觉得可笑……”

经历各种艰难,好在张昌华一家挤上了火车。

车上有无数跟他们一样常年奔波在外,盼着早点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农民工。

无论夫妻俩怎么苦劝,无论外婆怎么说服,女儿坚决不要留在家里读书,她大喊“老子要出去!”

“老子”两个字激怒了压抑许久的张昌华。

被父亲打倒在地的女儿,爬起来的第一句话是冲着镜头吼:“这就是真实的,你们不是想要真实的吗?!”

是的,张昌华一家在镜头前真实地呈现了生活的面貌,这种真实几近残酷。

时隔不久,女儿离家前往广州,她在火车上一边吃着方便面,一边说,“没钱什么都干不了。”

跟父母决裂,离开贫穷的家,远方的城市成了她唯一的希望。

记得么,矿工陈年喜写的那句“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若是听父母的话,留在农村,女儿的未来只能是一潭死水。

后来,母亲陈素琴告诉导演范立欣,2008年春节在广州火车站时,女儿被人群差点挤倒,害怕得大喊了声“妈妈”,那是她印象中,最后一次听女儿喊妈妈。

因为涉及发行渠道和观影习惯,《归途列车》在国内至今未能在国内公开放映,未来也很渺茫。 

一年后,2009年的春节,金融风暴令广州许多工厂倒闭,经济十分不景气。

想到女儿那句“你们根本就无心留下来带我们”的话,母亲陈素琴决定返乡照顾母亲与幼子。

张昌华为了节省路费,滞留广州继续寻找生计。

看着妻子步入检票口,张昌华走出广州站,他边走边回望,直至消失在夜幕下的人群中。

车站里,赶路的人群仍像奔涌的潮水,按时涨落,从未中断。

十年过去了,2018年的春节,张昌华仍在广州打工,但他的身体已大不如前,每晚都需得喝些酒才能入睡。

儿子张阳考上了大学,为他支付学费的是本片导演范立欣。

女儿在厦门一家商店当售货员,和父母的关系仍很尴尬,回家总与父母错开时间。

张昌华说,很后悔当初打了女儿。

在前后经历了40年发展后,“回家”始终是春运的主题。

列车穿越平原与雪山,如同一根纤细又绵长的脐带,将人们生活的新旧世界勉强维系在一起。

春运“回家”线路,主要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延伸到欠发达地区;返程,则相反。

它们对应的区域,最具代表性的始发地是北京、珠三角、长三角;最具代表性的目的地,是西部的川渝地区,中部的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等。

前者是中国开放的前沿之地、富饶之地;后者则是后发地区、人口大省。

上图是春节前夕人口流动示意图,颜色越深代表人口流入的越多。

换一个角度来说,颜色越深,代表日常人口流出越多。

据统计,春运人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年平均增长5.6%。

最后让我们看一张春运迁徙动图,一个个微光代表着一个个个体的移动,每一次移动都在为自己和周遭的社会创造着改变。

看着这张图,就会觉得未来的社会存在一切的可能。

一年年,人们离开家,去外面找寻梦想,不断奋斗。

现在的你,正在从哪里去到哪里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