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拍剧集、网络电影,电影人的自救与坚守

疫情期间,电影业被按下暂停键。

最近热播的悬疑网络剧《隐秘的角落》,让电影人韩三平的名字再一次被观众提起,更有网友留言感谢他为《隐秘的角落》保驾护航。从《无证之罪》到《隐秘的角落》,韩三平——这位中影集团前董事长、电影业资深制片人,被不少网友称赞为“网络剧品质的保障”。

今年上半年,不少精品网络影视作品中出现了电影人的身影:管虎监制的“鬼吹灯”系列新作《龙岭迷窟》豆瓣评分8.3,腾讯视频专辑播放量超23亿;陈思诚监制的网络剧《唐人街探案》口碑热度双丰收;魏君子制片的网络电影《奇门遁甲》,分账票房超5500万元,打破网络电影分账票房纪录。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网络剧、网络电影,基本是一两年前甚至更早开始筹备的项目。疫情期间,电影业被按下暂停键,《综艺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电影人开始转拍不受观影场地限制的网络剧、网络电影;部分幸运儿继续创作原有项目;还有的人选择自我修炼,等待机会。

“转行”还是坚守?

“据我观察,行业由于现金流紧张,对院线电影剧本的需求量略有下降。”电影《我不是药神》编剧韩家女表示,自己正在撰写一部抗疫题材的网络剧剧本,她身边也不乏同行投身网络剧创作。在韩家女看来,疫情期间,为了保持良好的写作状态、创作不间断,同时保障收入,“转行”自救是正常现象。

《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认为,电影人自救的办法不是“转行”拍剧集,而是创作更好的电影作品,以支持影院重启后,市场的恢复,“因为电影人与影院是命运共同体”。龚格尔身边也有电影人转拍剧集,但据他观察,“长期投身电影投资制作的公司,还是选择坚守院线电影领域,非常有魄力和恒心。”随着疫情在国内逐步得到控制,不少项目都陆续开机,6月11日,韩延导演的抗癌励志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开机;7月1日,黄建新、郑大圣联合执导的庆祝建党百年之作《1921》开机。

曾与李少红合作执导《解放·终局营救》的常晓阳导演,原本有两部电影计划今年开机,目前项目暂停。疫情期间,影视城为防止人员聚集,设置剧组人数上限。而具有一定体量的电影项目,剧组规模动辄500人甚至上千人。这段时间,常晓阳一边拉片(反复观看影片,总结并记录所思所想)提升自身创作素养,一边研讨新项目剧本,他表示,“如果手头没有项目,也可能会为了生存接拍网络剧、网络电影,我身边有不少导演、演员干起了直播。”

导演王冉和宋鹏飞算是幸运儿。曾执导青春音乐题材电影《闪光少女》的王冉,去年一整年都在做剧版《闪光少女》的后期剪辑。2019年年底,在完成全部后期工作后,他计划“2020年要休养生息”。“本来我也计划在家养多肉、看电影、练调酒、学琴、画画、带小孩,刚好赶上疫情,半年来一直宅在家。”

宋鹏飞继2018年推出《米花之味》后,新作《又见奈良》于去年年底杀青。目前,他与中方监制贾樟柯和日方监制河濑直美,主要通过视频连线,沟通后期制作细节。虽然幸运地赶在疫情暴发前完成拍摄,但他表示,后期工作进度仍有所耽误,“以往导演和剪辑师坐在一起,面对面讨论细节调整,沟通顺畅,速度也快。但开视频会,隔着屏幕交流,效果大打折扣,对方不能很快领悟我的想法。”

宋鹏飞表示,“电影人其实都很固执,有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想拍的故事,如果硬让电影人转拍其他类型作品,会比较难。”在龚格尔看来,坚守院线电影的电影人不是固执,而是有一颗简单的心,“我们的前辈们什么苦日子都坚持过来了,我们也能。因为我们心里有观众,观众心里有电影。”

“转行”的优势与挑战

疫情期间,移动观影不受场地限制,网络剧、网络电影热度高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些电影从业者,走出此前仅从事院线电影的设定,开始尝试在网络剧、网络电影中寻找新的机会。

韩家女观察到,一些优秀网剧接近电影的品质,包括视听语言的运用、叙事的节奏都趋向电影化。她认为,“真正靠谱的电影人,创作网络剧不会存在障碍,他们在电影和剧集两个领域,都能产出优质作品。”龚格尔也对电影人的创作水平有信心,并希望探索有别于院线电影的叙事节奏和角色雕琢方法,“电影工作者在思想与作品融合、保证较高艺术水准、精细化制作工艺等方面,确实有优势。”

从公司运营角度,拓展剧集业务能帮助公司更好抵御风险。制片人沈暘还准备借机挖掘并储备制作团队人才,“借国产剧集‘质和量’高速发展期,使团队既有侧重作者表达和类型片制作的电影人,也有能创作现实题材精品剧集的人才。”

宋鹏飞认为“转行”并没有想象中美好,“虽然都是创作长视频内容,不算隔行,但也隔着山。”近期,宋鹏飞接到网络剧、网络电影的拍摄邀请。在院线电影开机量减少的日子,有拍摄机会当然不错,但他冷静一想,“转行”拍其他作品,自己不一定有优势。“因为院线电影创作更偏重作者表达,哪怕是商业片,而网络剧、网络电影更强调贴合视频网站的用户数据。”

6月,由陈凯歌监制、《赵氏孤儿》摄影指导杨述导演的网络剧《民初奇人传》,在开播半月后豆瓣才开分,评分6.5;2月,赵薇监制的网络剧《谁都渴望遇见你》,豆瓣评分6.1;4月,由成龙监制的《成化十四年》,豆瓣评分甚至不及格,评分5.7。

龚格尔表示,“电影人转拍其他类型作品,要尊重此类作品创作的客观规律,尊重此类作品的观众习惯。即便是同一个人,在电影院和在手机前,观影心理特征都有不小区别。”观影渠道不同,创作差异较大,包括受众定位、题材选择、叙事节奏等。

无论是网络剧,还是网络电影,电影人“转行”均面临挑战。移动观影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观众注意力,如果拿创作电影作品的叙事节奏去创作网络作品,网友能否满意?将一个电影故事放到剧集项目中,内容总时长变长,拍摄周期却和2小时院线电影大致相似,拍摄进度能否适应?每分钟内容制作费减少,能否拍出令人惊艳的作品?这些都是电影人在接拍此类项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疫情下的自救与思考

沈暘认为,疫情期间,网络剧和网络电影热播,阶段性地弥补了电影市场的缺位;对于导演、编剧、摄影个人来说,“转行”创作剧集、网络电影,或许是解决生存问题的自救办法;但对于电影业而言,没有结构性、关键性的提升,更非本质上的自救方法。

疫情暴发以来,沈暘在北美为《南方车站的聚会》国际发行忙碌奔波。从一开始影片发行受挫到逆势上扬的经历,令他深有感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疫情期间坚守电影行业,并非全然没有机会。”

《南方车站的聚会》原定3月在北美35家影院先期发行,不料北美疫情此时大范围暴发,与影片上映时间正面碰撞。“当时我正在纽约和多伦多两地协调发行事宜,去多伦多电影节官方合作影院考察那天,那家影院闭馆了。我开始焦虑,接下去的发行怎么办?”沈暘讲述道,美国发行团队迅速开拓了一个线上线下合作的发行模式:美国观众可以通过当地影院的购票系统,链接到北美发行公司Film Movement(简称FM,一家同时拥有会员制视频点播系统的发行公司)后台,在家享受“虚拟影院”待遇。“截至目前,本片发行影院数量比原计划增加了200多家。”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有创意、有职业素养的人。沈暘开始思考影院重启后,创作者如何提高竞争力,“这几年电影工业化进程加快,制作水准快速提高,票房天花板抬升,营销手段不断创新,这些或多或少掩盖了业内剧本创作能力普遍不足的问题。”宋鹏飞也在思考,青年导演未来该如何抓住机遇,“好好打磨剧本,沉下心来,思考自己要走怎样的路,待市场回暖,交出真正的好作品。”龚格尔强调,“电影人的自救应集中在创作更好的电影作品,以待重新建立观众与电影的联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