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十条”出台,国产科幻电影迎来发展新契机

科幻电影的发展还需要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

1902年,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拍摄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电影作品《月球旅行记》,这部电影被人们视作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如今,一百多年过去,科幻电影已经发展出独特的样貌,拥有庞大的观众和市场,成为人们仰望星空、探究宇宙、向往未知的重要窗口。

近日,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了《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 《意见》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

对于未知世界的追问与探索,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从《山海经》到《西游记》,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奇幻的想象、大胆的创作层出不穷。

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上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刘慈欣的《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了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科幻文学的进步,带动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2019年,以刘慈欣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震撼了中国电影市场,也让世界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刮目相看。这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高成本、高工业级别的科幻大片,呈现出成熟的、厚重的质感,为中国未来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科幻电影的发展需要肥沃的土壤,这其中,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幻电影的发展水平。人类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来产生和发展科幻文学的。某种意义上说,上世纪70年代以《星球大战》为代表的美国科幻电影的兴起和90年代初日本科幻电影的大量涌现,都是这些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的结果。而近年来,我国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科学技术追赶进步,也为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2018年底,嫦娥4号让全世界看到了月球的背面,这一方面让公众对未知世界、对太空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的自信心、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社会科学氛围的营造,对科幻电影的创作生产无疑是有力的推动。

科幻电影的发展还需要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2012年,我国成为仅次于北美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近年来,这一差距仍在逐渐缩小,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崛起不断改变着世界电影的格局。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上,越来越多类型的电影得到包容和吸收,其中不乏科幻电影。随着中国观众对科幻电影的接触越来越多,其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幻十条”的颁布实施可谓恰逢其时,它以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水平为依据,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绘制了蓝图、提供了政策支持。它提出的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中涉及对科幻电影内容源头的创新和转化、科幻电影放映机制的建立、科幻电特效技术和水平的提升、科幻电影人才的培养,以及政策落实过程中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及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的出台。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科幻电影创作者的潜能将进一步释放,优秀的科幻电影将更多地出现,而精彩的作品将进一步启迪中国人的想象力,活跃的创作与生产也将为国产科幻电影的高品质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