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老电影完美联动?AI修复,穿越时光给电影人的情书

从技术本身出发,AI修复实际上在应用方面依然大有可为。

2016年爆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观众看到了修复者的工匠精神和修复后焕然一新的文物珍品。如今中国电影也开启了修复之路,工程师们联动AI技术,重现经典影片魅力。

但是在电影修复这条路上,AI技术是如何进行赋能的?目前发展如何?是否形成了完整的商业模式,现状给从业者抛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但是从技术本身出发,AI修复实际上在应用方面依然大有可为。

发展:中国电影AI修复之路

2019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的4K48帧版《盗马贼》入围戛纳经典单元并受邀展映,这是中国电影修复事业的里程碑。

修复一部老电影,需要经过清洁(将胶片进行清洁和物理修复)、转数(胶片数字化转换)、画面修复(转数后进行画面精致修复工作)、调色(对画面进行色彩还原)、合成(合成声音画面)、鉴定(在大银幕上做技术鉴定)和存储(多样式保存,包括录像带、硬盘、ODA光盘存储)六道工序。

由于我国电影档案保存体系是上世纪70年代才逐步建立的,早年影片胶片齿孔收缩、彩色褪色都十分严重,而现在进行老电影的修复,实际上进行保存,再走向市场。

一部电影每秒24帧,一部片子将近12万帧,仅靠人力去完成工作繁琐且复杂。随着科技发展,利用AI能很好地解决基础性的工作。比如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声音修复、噪点修复、色彩修复等。中国电影资料馆制作部高级工程师王峥告诉36氪四川,“AI技术进一步降低了修复的成本,提高了时效,让作品更好地进入市场。”

王峥以《我的祖国》(彩色4K超高清修复版)为例,从训练集中找到大量与要修复影片相似的彩色数据,再利用AI识别混到训练集当中,就能自动识别一部分的颜色。利用人工引导,手绘从开始到结束的几帧关键帧,AI就会修复成最后的结果。

世界范围的电影修复从90年代开始,中国是从2000年之后,但在技术发展、设备、服务器等运算能力的提升下,王峥认为中国电影修复技术与国外相比,已经不相上下。

电影修复市场:情怀之外,价值之上

为老电影披上“新衣服”,成为电影行业寒冬后的下一个掘金点,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如何将电影修复产业形成完整生态体系,目前还没有标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电影修复市场瑕瑜互见。

在优势上,从宏观角度来说,多项4K电影修复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对经典电影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及与国际电影行业的接轨。2012年,传统电影胶片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停产,电影跨入全数字时代,进行电影修复,实际上是对文化经典的一种“抢救”。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小光告诉36氪四川,目前中国在电影修复上每年投入非常大,所以在技术上、设备上,乃至国际上都是得益于国家支持。

在受众群体上,对于已经习惯于高帧率、明艳色彩的年轻人来说,老电影在修复之后,弥补了曾经色差严重、画质模糊的不足。电影做为文化载体,是对社会现实的即时记录,可以说通过修复技术,让Z世代、α世代与曾经的观众记忆共享,精神共通。

在市场营销上,已有珠玉在前。中国移动咪咕视讯总编辑刘谦以《大话西游》为例,电影在重新做了复映的同时,还开设了线下的博物馆,吸引了观众,让经典历久弥新。这就是不断电影修复的市场逻辑和想法。而根据大背景下,比如随着亚运会、冬奥会的开展,体育精神成为主流,所以可以选择这类型的电影,可以将IP的做到重新利用和开发。

在技术呈现上,从2K到4K修复,再加入AI技术,近几年技术发展,电影修复价格上便宜了很多。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说,“现在的4K修复价格比八九年前便宜了35%。电影修复成为了一件性价比更高的事情。”

痛点:技术需提升 人才还紧缺

而电影修复遵循的原则就是“修旧如旧,尊重原创”,这样一看,电影修复行业的劣势也十分明显。

在AI技术上,电影修复实际是让技术修复与艺术修复互补,呈现带有胶片味的数字电影。但如何保留老电影胶片的质感,同时又不失去创作的艺术情感,这需要人为因素大量参与其中。考验的不只是修复师的技术,还有对于电影的见解和赏析。

但是AI修复是按部就班的,即使同时拥有芯片和算法的积累和对电影艺术的了解,利用AI技术也只能做基础的自动修复。“让人去做判断,让AI去工作”,将情感理念与AI技术结合,实现AI和人之间的协作和交叉。

在人才培养上,修复一部影片需要几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培养有工匠精神的新生代青年电影修复师更为紧迫。而据相关资料表明,目前需要修复的国产老电影多达3万余部,全国从事电影修复行业的专业人员却不足千人,人才紧缺成为了行业的阻碍。

在行业标准上,修复什么样的电影:主旋律的还是经典的,是市场需要的亦或是亟待抢救的?谁来修复电影:是成立相关工作小组还是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修复成什么样的标准:消除噪点还是补足音效和恢复画面?修复后版权给谁:是完成修复动作的企业还是电影制作方?这一切现实问题都处于模糊地带,所以需要行业成立相关标准和出台法律进行界定。

但不可否认的是,老电影在经历时间的沉淀之后,依然能给人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共鸣,修复老电影,更是对电影人曾经工作的认可,那是穿越时间长河之后,给他们的一封情书和礼赞。

就像90岁的录音师刘广阶在看完自己录音的电影《女篮5号》(4K修复版)之后说的那样:对于电影修复工作者,我是抱着感谢的精神,因为他们所修复的艺术作品,实际上在修复时代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