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在拷问电影,在解构电影”

如何让电影借助于新技术,更上一个新台阶,关键还是在于掌握好情感,讲好故事。

10月9日,由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执委会主办,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承办的“创新·融合·共享——以硬科技驱动影视产业发展变革”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论坛上,众多国内外影视文化学者与从业者为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产业的深度应用,促进影视与科技密切融合,而进行了深度探讨。大家对科技迅猛发展大环境下,电影的未来也进行了一番畅想。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500亿元,观影人次突破16亿人次。今年的电影票房更是十一档尚未结束,就已经突破了500亿。有行业人士预测,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然而,北京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兼文创中心主任尹成奎教授也指出了近两年的新形势。去年,多部好莱坞大片在中国遭遇滑铁卢,流量明星担纲、IP改编的高投资国产电影全面遇冷,说明国内市场观众需求明显提高和分化。同时,热钱消退、票补取消,也在警醒从业者,要迎头赶上观众的需求,技术的潮流。

“新技术在拷问电影,在解构电影。”说起电影新技术,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教授做了这样的断言,“文化业态从来不是由内容决定,而是由科技决定,科技为艺术插上翅膀,它会对电影的本质提出质疑。”

在李向民看来,电影制作中新技术的大量运用,在倒逼从业者重新研究叙事方式。他举例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头号玩家》,是把新技术和特效等,从电影制作的开头就已经注入到构思和架构中。“通过把技术和原来的故事深入交融到一起”。

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制片人、导演、监制Michael Peyser也表示,在新技术的加持和要求下,如今的电影创作,已经从文字剧本迈向了可视化剧本。传统的剧本写完以后导演进行拍摄,但如今在剧本阶段就要加入概念设计,高概念设计、场景概念设计等要素。在拍摄以前,绿幕拍摄和数字化设计都已经非常清晰。可以说,传统电影制作由导演推进,现在变成导演、制作、摄影师、美工一同把电影故事推到极致。同时Michael Peyser也指出,可视化剧本对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也许是个机会。“如果编剧用文字来写作,英语编剧用英文写,中国编剧用中文写,文字对文字,这样的创作是东方说东方的事,西方说西方的事,但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英文中文都没优势,在可视化动态剧本里,英文中文是对等的。”

除了技术与电影文本创作的交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震教授还提出,新技术在电影文本创作的源头方面,也可以为之注入一股活水。电影是综合艺术,与很多其他艺术有高关联度,文学、音乐、美术、服饰、表演等,都是其组成部分,也都可成为其创作之源。李震说道,像民族民间文学、地方戏、节庆、典礼以及各民族特殊习俗等文化,都能成为电影创作的灵感。在他看来,如果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对各类文化进行研究、挖掘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标注、储存、搜索,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系统化,使其从潜在状态进入显在状态,从无意识状态进入到意识状态,由此进入到电影创意者的视野,可以大大拓展电影的IP空间。

研究者们对新技术的运用进行理论分析,从业者们则是用新技术驱动实践,为影视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取得了新思路,也取得了新成果。

2017年陕文投集团依托首家全国版权交易机构——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携手中科院共同发起设立了西安影视数据评估中心有限公司,并致力于推动影视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为影视产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持。

作为集团在大数据领域战略部署的主要抓手,西安影视数据评估中心成立以来,以影视加科技为核心,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打造影视数据平台,已经积累了覆盖过亿影视用户的海量数据。

运用“大数据”技术,做剧本评估、影视制作统筹、宣传营销,用户画像已经是影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面。“如今这个时代,人人都没有秘密”。大数据对人行为的跟踪,被精妙地用在电影观众中。采集观众的情绪反馈,消费习惯,对于电影的营销与传播也极为重要。通过大数据,影视从业者能够比观众自己更了解观众的行为规律和性格特点,把他们隐形的行为变成显性的数据,进行下一部电影的研发,再反馈到数据里。

这将使得观影者和创作者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直截了当,即一对一。

在场还有研究者表示,新技术背景下,电影创作的类型化,故事的模块化,制作的流程化,都为人工智能学习提供了可能。“也许,将来真的会出来人工智能做出来的电影。”电影能否合乎我们胃口另说,但要相信,会有这样的技术手段能完成这样的事。

Michael Peyser表示,下一代电影工作者和电影教育者所要关注的,是电影语言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会产生什么新的介质,又有哪些新的表现方式。这种介质和表现方式、制作方式,不是属于好莱坞的,不是属于中国的,而是属于全世界的。

技术无孔不入,电影的生存之路是什么?技术不会取代艺术本身。“和人工智能相比,人类的优势在于感情”。与会者们认为,在电影艺术方面,更加要重视回归艺术的本体,用真诚和好故事来感染人,打动人。在今天这种情况下,如何让电影借助于新技术,更上一个新台阶,关键还是在于掌握好情感,讲好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