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明报》报道,上世纪初至今,香港制作了逾万部电影,其中4000部已成香港电影资料馆的馆藏。
2019年香港《财政预算案》拨款2000万港元,令电影资料馆每年可额外数码化30部电影。该馆透漏获拨款后首年将数码化其中10部,包括李小龙早期演出的电影、黄飞鸿电影系列,料最快2020至2021年度对外播放。
电影资料馆馆长杨可欣说,数码化的电影主要来自20世纪50、60年代,较多是仅存一份拷贝或底片,冀数码化能保存这批孤本。
20世纪50、60年代香港电影工业蓬勃,电影资料馆获拨款后首年数码化的电影中,不少是于这时期出产,10部包括李小龙的早期电影、关德兴的黄飞鸿系列、陈宝珠的“珍姐邦电影”、“鬼才导演”杨工良拍摄的恐怖片等。
杨可欣表示,获拨款后数码化的电影较多为孤本,不少纳为馆藏后从未放映,“得一个拷贝件,尽量不会使用,因为胶片经放映机每播一次,无可避免会有耗损”。
香港电影资料馆馆长杨可欣(左)说,一直从不同渠道收电影胶片,现馆藏已涵盖4000部电影。图片来源:香港《明报》/钟林枝 摄
数码化电影含武打、侦探、恐怖等题材
杨可欣称一直从不同渠道搜集胶片,近年较重要的一批来自旧金山一家结业戏院,是20世纪30、40年代战前的香港电影胶片,是很重要的文化遗产。
她说,4000部电影馆藏中,约170部有数码版本,过往每年可数码化20部电影,获拨款后增加人手和资源,每年可额外多做30部,“目标是5年后,1/10的馆藏有数码版本”。
聘年轻技术员 传承电影修复技术
电影要保存,修补胶片和电影修复的技术同样要传承。电影数码化前须先检查胶片有否损坏,杨可欣称修补胶片是专业技术,馆内现有数名20、30岁的技术员,均于2、3年前入职,部分是“门外汉”,入职后才跟随师父学习检查和修补损坏胶片。
电影数码化后或须数码修复,改善声画质量,杨可欣称,有别于商业修复,馆内的修复以还原为原则,“不会靓过当年的上映版本”。
杨可欣称,电影资料馆会研究需否扩建,但属长远规划,“要考虑需否更多人手、更多地方摆放馆藏,但这需与馆藏的增长挂钩”,数据馆空间有限,不一定于馆范围扩展,亦可于馆外物色仓库存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