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品”电影成绩亮眼魔都,更是拍电影的好舞台

“上海出品”这一金字招牌,也成为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众多行业大咖在探讨电影时出现的热词之一。

从《我不是药神》《江湖儿女》《动物世界》《一出好戏》《爆裂无声》《无双》等在口碑或票房上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影片,到《攀登者》《上海堡垒》《南方车站的聚会》等多部题材各异的新片,越来越多“上海出品”的佳作在市场上收获肯定和期待。

“上海出品”这一金字招牌,也成为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众多行业大咖在探讨电影时出现的热词之一。 

上海是灵感来源宝地,旗袍、老洋房等都是片中典型上海记忆 去年,《我不是药神》《春天的马拉松》《江湖儿女》等12部上海出品影片被授予“2018年上海电影佳作”称号。 这12部作品背后是“上海出品”电影的亮眼成绩单: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共生产电影完成片86部,35部上海出品影片进入院线上映,累计票房约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上海出品影片票房占全国国产片票房的27.4%,4部上海出品影片进入全年国产片票房前十位。 

今年,上海出品的电影继续在市场上披荆斩棘,勇往无前。春节档《飞驰人生》已经在票房上取得佳绩,而即将在暑期档上映的科幻新片《上海堡垒》,即将在国庆档上映,吴京、章子怡等众星齐聚的《攀登者》,以及入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南方车站的聚会》都是观众期待的新片。 

其实,“上海出品”的电影不仅在市场上领跑,上海更是许多优秀国产电影的灵感来源宝地。从许鞍华的《半生缘》、关锦鹏的《长恨歌》到王家卫的《2046》,不少影片里都有着上海文化的烙印,上海方言、旗袍、老洋房、交响乐等等都是片中的典型上海记忆。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沪港电影合作交流金爵论坛”上,曾拍过上海背景电影《听风者》的导演庄文强便称赞上海是一个很好的舞台,是能让电影人产生很多关于故事创作想象的地方。“这里有超过100年历史的旧建筑,可以演出很有历史感的电影,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人。” 

他还特别提到,上海是特别适合拍电影的地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海市民都非常配合,为拍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比如说在上海街上拍戏,有人围观,我们说拍戏希望他们离开,他们就很服从地走了,而其他地方可能怎么叫都不走的。” 上海服务品牌输出,为长三角影视剧拍摄保驾护航 “上海出品”电影引领市场,上海为电影拍摄和制作的周到服务也无疑是一流水平。 

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成立已将近5年,这一影视摄制服务“窗口”提供咨询类和协调类两大类服务,几乎覆盖剧组拍摄的全部需求,涉及取景地、特殊拍摄、置景、车辆、法务等各种剧组拍摄事项。 比如徐峥执导的“囧途”系列第三部《港囧》,当年在上海居民家取景时,邻居以扰民为由坚决拒绝剧组进入。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负责人于志庆陪着剧组工作人员在居民楼下等了一天,拎去的水果都被直接扔了出来。最终,于志庆找到街道办事处,让他们一起出面协调,帮助剧组得到了拍摄许可。 

多年来,只要剧组在拍摄时遇到问题,剧组就可以通过服务机构沟通,由服务机构来进一步协调、对接各方需求,并以完全免费的方式提供中介服务。这不但挖掘了上海现有的拍摄资源,也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就连于志庆都被笑称作上海滩电影行业最忙碌的“老娘舅”。 在上海打造四大品牌的今天,“上海服务”品牌的精细化、系统化,也得到了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兄弟机构们的一致称赞。

如今,由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牵头,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影视拍摄基地倡议建立“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机制正在形成紧密合作关系,这个服务品牌已经辐射到长三角,也将有利于长三角地区影视拍摄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题图:由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牵头,来自长三角的主要影视拍摄基地倡议建立“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机制正形成紧密合作关系。 /晨报记者 何雯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