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喜剧演员”标签,到底有多难?

只要严肃的部分还在,喜剧就是附加值。

从《我和我的祖国》到《两只老虎》,62岁的葛优,今年交出了两部作品。

尽管很多95后“不知葛优”,但他在中国影史上的地位,以及带给观众的那些欢笑,可以说无人替代。以至于,如今很多人都得尊称他一声“葛大爷”。

在观众一贯的印象中,葛优是一位喜剧演员。尽管在其演艺生涯中,也尝试过福贵、厉帝、陆先生等严肃角色,甚至还凭借福贵拿下戛纳影帝,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演员。但观众最爱的,还是那个油嘴滑舌、假不正经的葛优形象。

这背后也折射出一个深刻的行业问题——喜剧演员“转型”难。

不止葛优,徐峥、黄渤、沈腾、大鹏等演员,在借喜剧成名后,均不同程度表达出被喜剧“绑架”的困扰,为此,他们在表演上做出了种种探索与尝试。这种尝试让他们收获了或赞扬或批评的不同声音。喜剧,在帮助他们赢得观众的同时,也让他们被观众贴上了喜剧演员的标签。

那么,喜剧标签对于演员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喜剧演员纷纷“转型”的结果到底如何?面对观众的“喜剧期待”,演员本身又秉持着什么样的态度?对此,本文从葛优、徐峥、黄渤、沈腾、大鹏等当下几位颇有代表性的喜剧演员出发,循其个人表演轨迹,探究当下,“喜剧标签”之于喜剧演员的意义。

“喜剧成就了我”

演员成名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便是靠“喜剧”,尽管此前演员的表演风格并非喜剧,但并不妨碍观众给予其“喜剧演员”的称号。

比如,葛优在处女作《盛夏和她的未婚夫》中饰演的,便是一个坚持自学的“知识分子好青年”形象,不是一个喜剧人物。直到1988年,葛优被导演米家山选中出演《顽主》,凭借胆小怕事、吊儿郎当、能说会道的杨重一角走入大众视野,开始树立自己的喜剧风格。

▲《顽主》杨重

正是通过这部戏,冯小刚注意到葛优,并在后来“力排众议”,邀请他出演了《编辑部的故事》里的李东宝一角,就此,葛优可谓彻底红遍大江南北。后来,葛优与冯小刚正式合作,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大腕》《手机》,两人一道开辟了中国贺岁喜剧的道路,葛优调侃幽默、假不正经的银幕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

当观众在大银幕上欣赏葛优和关之琳的“爱情”的那年,另一边的小荧屏上,又一大喜剧代表——徐峥悄然崛起。当时,《春光灿烂猪八戒》在电视台热播,徐峥因憨厚可爱的猪八戒一角,被大家所关注。

▲徐峥与妻子陶虹也因此剧生情

此前,徐峥更多是演话剧为主,即使是影视作品,也多出演历史、传记、民国、年代等严肃题材。凭借“猪八戒”火爆之后,徐峥又连接出演了《七品钦差》《李卫当官》《穿越时空的爱恋》等一系列古装轻喜剧作品,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喜剧之路。

2006年,徐峥参演宁浩导演的电影《疯狂的石头》,客串出演”冯董“一角,将自己的喜剧形象带至大银幕,并传递给更多观众。不过,这部电影对另外一位喜剧演员的意义或许更大,那便是因此爆红的黄渤。

▲“黑皮”黄渤

当时的黄渤尚称得上是新人,电影中,他操着一口地道的青岛话,饰演一个冲动鲁莽、又有点愣头青,一不顺心就想用手里的榔头解决问题的“笨贼”黑皮,为电影贡献了不少笑点。后来,黄渤又出演了《疯狂的赛车》《泰囧》《心花路放》等喜剧电影,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喜剧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作品都是徐峥和黄渤搭档出演的。

在黄渤拍完《疯狂的石头》后,还拍了一部小成本喜剧电影——《倔强的萝卜》。影片中除了黄渤,还有一位“不太起眼”的配角,那就是饰演算命先生的大鹏。此时的大鹏更多还是混迹在主持界,偶尔出演几部电影,但基本都是配角。然而,不管是主持还是演电影,大鹏的喜剧人设此时已经树立。

▲《屌丝男士》大鹏

2012年,大鹏自编自导迷你喜剧《屌丝男士》,并凭借幽默搞笑,自带“屌丝气质”的男主大鹏一角彻底走红,让更多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

也是这一年,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的沈腾首次登上央视春晚,与黄杨、艾伦合作小品《今天的幸福》,凭借其中“郝建”角色,被全国人民所熟知。此后,沈腾又连续三年出现在春晚舞台,为大家奉献出《今天的幸福2》《扶不扶》《投其所好》等经典作品。

▲沈腾因“郝建”走红

与此同时,沈腾开始向大银幕发力,先是客串出演了《心花路放》《滚蛋吧!肿瘤君》等电影作品,而后扛起主演大旗,与马丽一道出演《夏洛特烦恼》,为电影市场贡献出一大黑马作品。之后,《西虹市首富》《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接连出现,并取得不错市场反馈,沈腾逐渐在电影行业站稳脚跟,并成为新时代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一大喜剧演员。

▲姚晨在《星空演讲》

可以看到的是,不管此前是否混迹在喜剧行当,这几位演员之所以成名,靠得都是喜剧。在2018年的《星空演讲》第4期中,姚晨便说:“喜剧成就了我”,但于此同时,她也坦言:“喜剧也反过来局限了我”。因此,脱离舒适圈,寻求“转型”,也成了很多喜剧演员的常规操作。

“老是去演喜剧片是没有出息的”

然而,要想脱离喜剧标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06年,葛优与冯小刚合体“转型”,合作了一部宫廷悲剧电影《夜宴》,葛优在其中饰演谋朝篡位、好色好权,同时还有些神经质的厉帝。电影一经上映,不但没有获得观众的好感,反而迎来观众的一片“嘲笑”。很多观众纷纷表示:葛优愣是把悲剧演成了喜剧。

▲葛优出演《夜宴》厉帝一角

而此前,葛优也尝试拍摄了《蝴蝶的微笑》《卡拉是条狗》等很多低成本,而且偏文艺向的作品,都跟之前的喜剧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但可以看到的是,这些作品的市场反馈并不如意,有的甚至无法顺利公映。

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他对葛优写了这样一段话:

“任何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在演艺界地位不断巩固...葛爷也开始动摇了...一方面仰仗着演出的喜剧深入人心,成为了观众的喜爱的明星;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只当明星,也想往艺术家的路子溜达几步。换句话说,就是轻易不想演喜剧了,或者说,从心里看轻了喜剧了。我猜是这样的,但葛爷断然不会承认...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葛爷深沉了,或者说艺术了,走进象牙塔了。可想而知观众还买他的账吗?而以葛爷的这种性格在象牙塔里住得惯吗?这话我不好意思当面对葛爷说,怕他误会我是为了拉他拍贺岁片居心叵测。”

对此,葛优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隔空回应道:“完全有可能,我性格不是这样的。”

▲《大腕》中的葛优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后来的葛优又与冯小刚合体,拍摄了《大腕》《手机》等贺岁喜剧,更多混迹在喜剧领域。

2009年,徐峥接拍《无人区》,饰演道貌岸然的律师潘肖,这部作品也被视为他的转型之作。但直到2013年,电影才得以上映。期间,徐峥拍摄了《人在囧途》,还首次担当电影导演,拍摄了《人在囧途之泰囧》,再一次深化了在观众心里的喜剧印象。《无人区》上映时,徐峥表示,这部电影拍得无怨无悔,“如果现在来演,那可能会完全不一样。如果四年前就上映了,我可能不会拍《泰囧》,可能会走另外一种风格。”

▲《无人区》中的徐峥

尽管没有如徐峥所想“走另外一种风格”,但《无人区》中的精彩演绎的确让他打开了另一条表演道路。此后,他接连主演了《催眠大师》《幕后玩家》等作品,还凭借《我不是药神》成功拿下金马影帝。当然,他也不忘为观众输出快乐,给观众带来《港囧》等众多喜剧作品。

除了徐峥,《无人区》里还有着黄渤的身影。实际上,在《疯狂的石头》大火之后,黄渤又出演了《疯狂的赛车》《斗牛》《杀生》等与前者类似,颇具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斗牛》甚至为他夺得金马影帝,时间上比徐峥还早了九年。

▲《无人区》中的黄渤

此后,《无人区》里的冷面杀手,《亲爱的》中丢失孩子的可怜父亲,《冰之下》中贩卖情报的线人,还有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中的底层职员,黄渤不断寻求着角色的多样性。2017年,黄渤凭借《冰之下》拿下金爵奖影帝,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戏谑地表示:“沉甸甸的奖杯让我知道,老是去演喜剧片是没有出息的...(所以)静下来去做了些尝试。”

而自《屌丝男士》火爆之后,大鹏越来越多地活跃在电影领域,后来干脆转型导演,拍摄了喜剧电影《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实际上,早在《缝纫机乐队》时,便能看到大鹏的转型痕迹,虽然这部电影依然是一部喜剧,但大鹏饰演的程宫一角已经不太“喜剧”了,反而多了一些沉稳、势利,还有些狡猾的味道,电影真正的喜剧担当,其实是乔杉。

▲《受益人》中的大鹏

到今年,从《铤而走险》到《受益人》,还有尚未上映的《第八个嫌疑人》,大鹏从以往的“屌丝男”正式向“灰头土脑”的底层小人物迈进,银幕形象彻底迎来转变。

然而,在此前拍sir对大鹏的采访中,面对自己的这番改变,他并不将其称之为是“转型”。在他看来,转型的基础是已经定型了,他觉得他没有——“观众愿意把我理解成一个喜剧演员是我的荣幸,但大家对我的认知更多还停留在《屌丝男士》和那几部喜剧电影上。我还在成长当中,从表演来讲我还是个新人,未来还会有更多可能,我想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表演。”

另外,今年春节,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沈腾也表示正在拍一个跟喜剧完全没有关系的电影。

▲沈腾谈新戏

尽管在说辞上会有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寻求角色多变,摆脱喜剧标签,已然成为很多喜剧演员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从转型之后的观众反馈来看,有褒奖,同样也有“批评”。这种批评,指向的有时并不是演技,而是“不习惯”。对于很多喜剧演员来说,面对这样的结果,往往也是无能为力。

“只要严肃的部分还在,

喜剧就是附加值”

经常有人说,演喜剧是最难的,喜剧比悲剧难演。让人哭容易,但让人笑却不容易。

正因为难,喜剧演员往往最为“稀缺”,而正因为肩负着为大家带来欢笑的使命,喜剧演员尤其受观众所喜爱,被观众“捧着”。捧得高了,便容易被定型。因此,一旦被贴上喜剧演员的标签,便很难揭掉。倒不是说不想揭,从一个演员角度出发,寻求职业突破,塑造多样角色,其实是很多人都想尝试的。

▲《泰囧》中的徐峥

徐峥曾在接受采访时便说,他不想被贴上喜剧演员的固定标签:“被一部分观众认定我是喜剧演员,是幸运的部分。原来在戏剧学院,我也没有想过要做喜剧演员,但做喜剧却被认可的,等于是我多出来的一个财富。只是我在演其他戏时不要被贴上固定标签就可以了。”

葛优也说,如果一直耍贫斗嘴,心里会特别矛盾,想在表演上弄得更高级、更幽默一些,不能老演一种类型,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

然而,当一个演员的喜剧形象太过深入人心时,观众便很难接受他的其他形象了。

当年《夜宴》“失利”,冯小刚便说,自己和葛优的喜剧组合太过经典了,以至于出现了问题。“观众会带着这种(喜剧)惯性在看葛优,其实他演得很不错。他的喜剧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太深了,观众一定会想,他真的会这么严肃吗?一定是假的。”

▲《夜宴》中的葛优

最初《夜宴》在试映时,听闻有观众笑场,葛优还多次向记者确认“真的笑场了吗?”发现是事实后,他有点慌,说要好好想想这一问题。后来他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但在演技上,他觉得自己演得挺好——“大家怎么说都可以,我的路子宽着呢。我在乎的是,演这个戏大家有没有人看。在目前这个阶段,我就是喜欢拍看的人多的电影。”

其实,葛优不是没演过非喜剧角色。《甲方乙方》之前,他还出演了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凭借那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福贵,拿下戛纳影帝,你敢说他只能演吊儿郎当的喜剧人物?

▲《活着》中的葛优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张华曾评价葛优说:“演技被大家承认容易,但要再上一个台阶往往比较难。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会不自觉地带到塑造的角色中,葛优塑造的形象太多,想尝试新的角色,已经不那么容易了。”

在节目《饭局的诱惑》中,沈腾也曾谈起喜剧演员“转型”难的问题,但在他看来,最大原因是“没有能力去演一部正剧”,只要自己力量足够强大,真正进入到角色之中,一部剧不行就两部三部的磨练,总有一天会让观众让业界去关注、去喜爱。

▲沈腾谈喜剧演员“转型”

实际上,与其说观众喜爱喜剧演员,不想看他们摘掉标签,演非喜剧类角色,倒不如说是他们是喜欢喜剧本身。回顾当下,优秀的喜剧演员、喜剧作品,都是缺乏的。或许正因为如何,观众也格外“珍惜”这些喜剧演员。

徐峥曾说:只要严肃的部分还在,喜剧就是附加值。对于那些不甘囿于喜剧圈层的演员来说,这或许也是最好的“处世哲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