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赣导演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以1.6亿元的预售成绩未映先火。看过毕赣处女作《路边野餐》的观众都知道他的风格晦涩难懂,而且第一遍看的时候很难领悟影片欲传达的信息。
尽管《地球最后的夜晚》制作团队更加豪华,且有黄觉、汤唯等明星坐镇,然而从预告片和先期影评看出,影片与《路边野餐》类似,依旧是关于时间、空间等非常规性叙事内容。
观众会买账吗?这是不少人好奇的点。今天(12月31日)影片正式上映,其中一部分看了零点场和白日场的观众反响如何?
这是看完零点场后的一波观众的评价。可见不少人非常愤怒,在此前的电影宣传中,并没有“提醒”观众影片的属性和风格;因“一吻跨年”的营销策略,不少人以为是一部浪漫的爱情电影。预期和现实的落差导致了观众的不满。
当然,也有不少时光网网友给出了非常专业的评价,以及9-10分的高分。
给出差评的时光网网友。“你不睡着算我输。”
微博网友对于该片的实时评价,大多数非常懵。“地球最后的夜晚看不懂”已经成为一个话题,有将近400人参与讨论。据网友说,边看电影,边刷微博实时评价,成为观影过程中一大快落源泉。(在此不提倡观影中玩手机的行为)
"一吻跨年”错位营销 影院紧急关闭退票
不爱出风头的毕赣这次全力配合宣传活动《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档在12月31日,实实在在的今年“地球最后的夜晚”噱头十足。宣传方更打出“一吻跨年”的口号,号召情侣一同进影院观看。
影片最终预售成绩达到1.6亿元,成功下沉到四五线城市。而毕赣前一部作品《路边野餐》的内地票房仅为647万元。前者第一天的票房已经达到后者总票房的20多倍。
然而作为一部曲高和寡的小众文艺电影,一般观众已经因看不懂电影而心情沮丧了,还有心情去“一吻跨年”吗?
影片超1亿的预售成绩很早就引发业内人士的质疑。为了不重蹈《后来的我们》大型退票事件,大量影院关闭了退改签功能。
在此前的宣传活动上,导演毕赣也曾被问及此事,他回应道:“我的宣发的同事不偷不抢,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知识做一件事情,我没觉得他们有任何过错,我非常尊重他们,我甚至为了尊重他们,我可以为他们来做宣传,因为我不喜欢做宣传。”

根据MtimePro的数据,《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第二天1月1日的预售成绩仅为400万,仅为首日预售成绩的四十分之一。“一吻跨年”的营销策略成功卖出了跨年夜晚上的票房,但后续票房前途未卜。
另外,1月1日电影的排片占比,也从首日的超30%,降为21%,低于《来电狂响》24%。说明影院已经嗅到了来自市场的反馈,做出了相应的预期和调整。即便《地球》1月1日的预售仍比《来电狂响》要高,影院似乎并不看好它的票房后劲。《来电狂响》可能很快又能重回单日票房冠军的位置。
2016年情人节上映的《奔爱》,首日票房3608万,次日票房404万,创造了内地影史88.8%的首次日票房跌幅纪录。
这一纪录会被《地球最后的夜晚》打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