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票价贵吗?贵在哪儿?为何贵?

明晰春节档电影票价的真实情况。

2021 年春节期间 " 票价高 " 成舆论热点。但实际上,整体来看,电影票价上涨成因复杂,从全年乃至 5 年、10 年趋势看,电影票价不但没有上涨而且是下跌的。防控疫情形势下的某些特殊因素导致 2021 年春节档票价高于往年,但整体涨幅并不如 2019 年。

而北上广深四大城市集中了相对更多的主流观众、受教育程度高和高收入人群,在热门影院观看高新技术格式影片的 " 体感 " 票价恐怕更贵,四大城市也聚集了更多的媒体和自媒体,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近年来电影票房构成统计数据尤其是春节档票房数据,明晰春节档电影票价的真实情况。

春节期间票价上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影院市场是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

在行业主管部门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全国目前有 7.7 万块银幕,幕均覆盖 1.8 万人;全国 1.2 万家影院分属国营和民营 50 条院线、几百家影院投资管理公司,已经形成了较为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方圆 3 公里有 3~5 家影院供选择。应从市场竞争角度考春节档虑票价涨跌。

票价涨跌属市场自发调节行为

随着近年来 " 春节档 " 的逐渐成熟,春节期间票价历来呈较高趋势。2021 年大年初一全国平均票价为 49.1 元,但农历大年三十前票价并不高,农历新年过后平均票价已经大幅回落,至 2 月 25 日全国平均票价已降至 37 元。

春节档票价上涨对全年平均票价影响并不显著

近年来,随着春节档的逐渐成熟,每年春节电影票价都会比全年平均票价高 10% 以上且这一比例逐年上升。2021 年 1-2 月全国平均电影票价为 37.95 元,春节档平均票价为 44.63 元,比 1-2 月平均票价高出 17.6%,尽管高,但与 2019 年全年情况相比并不高。从历年来的情况看,春节档票价上涨对全年票价涨幅并未产生明显影响。考虑到 2021 年才过了 2 个月,春节档票价上涨应该不会对全年票价有严重影响。

电影制作放映水平提升影响票价上涨

多部高新技术格式影片集中上映推高票价

春节档 7 部影片有 4 部影片属于特殊格式,这些格式在平日的放映价格就比一般版本要高,集中上映必然推高整体均价。

《唐人街探案 3》共制作了 36 种版本适应高品质放映,且全程使用 IMAX 摄影机拍摄,是全球第四部、也是中国第一部全片使用 ALEXA IMAX 摄影机拍摄的商业影片,比起常见的 35 毫米电影摄影机,IMAX 摄影和放映技术能通过更大画幅、更高画质,呈现更恢弘壮观的视觉效果,在 IMAX 等巨幕影院放映时,画面将上下延展,全程提供比普通版本多 26% 的影像,使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 深度入戏 "。

此外,《刺杀小说家》《新神榜:哪吒重生》《熊出没:狂野大陆》均为 3D 格式影片,也多制作巨幕格式版本。

影厅放映品质提升推高票价

近年来,很多影厅进行了高帧率、高动态范围、高亮度、广色域的 " 下一代影院 " 升级改造,这些硬件改造涉及费用高昂,必然推高所在影院及所在城市的票价。至 2020 年,3D 银幕数占全国银幕总数的 97.5%。除了 IMAX 银幕继续快速增长至 700 块外,中国巨幕、华夏的 CINITY、万达的 PRIME 影厅和 XLAND 等等,高亮度、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的下一代数字影院技术在高品质影院的装载更为多见。此外,还有各类沉浸音设备。

10 来年电影票价下跌 8.56% 不利影院生存行业发展

尽管 2021 年 1-2 月电影票价波动较大,但从十三五期间来看,2020 年平均票价的 33.33 元与 2016 年的 33.13 元相比,涨幅仅为 0.6%,远低于 " 十三五 " 期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11.71%。

如若将眼光放至 10 年,则 " 十三五 " 末的 2020 年,平均票价从 " 十二五 " 收官即 2015 年的 34.98 元跌至 33.33 元,下跌 4.72%。从 " 十一五 " 收官即 2010 年末的 36.45 元来看,更下跌了 8.56%。

居民文化消费热情高涨,但电影票价持续平稳甚至下跌,很不利于城市影院的生存。票价的变化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十年来银幕放映品质越来越高的变化。这一方面固然与平均价格较低廉的县级城市影院不断普及相关,一方面也未能充分体现银幕建设水平。

影院设备和影片的提质升级应与票价上涨形成一定的相关关系。否则,继续推进银幕建设,难以避免低效、冗余产能驱逐高效产能。

特殊因素推高 2021 年春节档

报复性观影需求与 " 寻回失去的 2020 年春节档 "

受疫情影响,2020 年春节全国电影院停业,七部春节档影片下线停映,其中六部影片改档。只有《唐人街探案 3》坚持到 2021 年春节档放映。作为成熟 IP,该影片积累了较广泛的观众基础。

因此,在预售时就回应了报复性观影需求,强力拉动大盘回暖。2021 年春节档影片预售在上映前两周的 1 月 29 日统一开启,《唐探 3》预售首日票房就达到 8058.7 万元,占当日预售大盘的 73.8%,并在预售 36 小时破亿元,创中国电影史上国产片最快预售破亿纪录。预售前 4 日更是高达 70% 以上大盘占比。

最终该影片以 9.68 亿的预售成绩超过《复仇者联盟 4》创下的中国影史预售票房最高纪录,并且该成绩也超越《复联 4》在北美预售成绩,成为全球单片、单地区预售成绩冠军。

" 就地过年 "、观众成熟导致一线城市票价领涨全国

一线城市票价本身就高于全国平均价。这是因为一线城市观众消费习惯成熟,主要表现在观众能接受设备优良、价格略高的下一代影院,下一代影院也多;北上广深的年人均观影人次早在 2016 年就达到了 3 次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约 1 次的水平,本就积累了较多的观影需求。

2021 年春节,由于不能回乡和出国旅游,就地观影过年成为 " 新年俗 "。往年回乡人多,中小城市电影票价相对低廉,拉低平均票价。而 2021 年受疫情影响,回乡人员大幅减少,且缺乏演出、旅游等其他民俗活动。因此,全国票价涨幅仅 9.2%,而一线城市同比涨幅达 21.2%。

" 北京限座 " 导致北京票价高于全国均价 51%

北京在春节期间临时严格控制上座率最高不超过 50%,因此出现了全城一票难求、抢电影票难度超过抢火车票的情况。

如表所示,北京的春节档平均票价 67.50 元,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也高于一线城市平均票价的 55.55 元;更高出全国春节档平均票价 51.24%(不含服务费)。

从历年情况来看,同比涨幅也更为明显,高达 23.5%。而往年,北京春节档净票价也不过 45~50 元。加上网售平台服务费后,实际购票感受更为明显的贵。

2021 年春节档叠加 " 情人节 " 造成票价上涨

节假日消费习惯影响下,历年 " 情人节 " 票房和票价也呈上涨趋势。2016 年春节档和情人节相接,在大年初七。2018 年情人节在除夕前夜。2019 年情人节在大年初十。而 2021 年,情人节在大年初三。从不含服务费的净票价来看,情人节当日,全国各地的电影票价的确在初二基础上有小幅上涨,但到初四后已略有回调。

而往年大年初三,由于没有与春节休假叠加,涨幅并不明显,甚至还有下跌的。

春节档票价涨成什么样?

2021 年春节档,全国不含服务费的电影票价的确比 2019 年有所上涨,涨幅为 7.23%。但除前述特殊因素外,从统计来看,还需从如下角度来理解春节档票价涨成什么样子。

春节票价年年涨,今年反而不是涨幅最高的

春节期间票价上涨是历年趋势。单从票价来看,2021 年的春节档票价的确比往年都贵,无论是全国平均票价,还是各分线城市票价,的确均高于往年。但从统计来看,反而是 2019 年春节档的全国票价同比涨幅最高,且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县级城市,涨幅较为均衡,为 10% 左右。而 2021 年春节档名义上票价 " 暴涨 ",其实涨幅反而不如 2019 年。

" 就地过年 " 致一线城市票价暴涨拉动全国均价上涨

一线城市票价涨幅高达 18.82%,高出全国平均价约 11 元。可以说,正是一线城市票价的上涨,拉动了全国票价整体上扬。而在 2019 年,分区域的春节档票价同比涨幅相当,均为 10% 左右。在 2018 年和 2017 年,受春节大量观影人口流动影响,一线城市同比涨幅反而是下跌的。换句话说," 国贸的 Tracy 和金融街的 Tommy 春节期间变成了县里的翠花和二狗 ",带动了三四线城市的票房。

非一线城市的净票价涨幅并不高

2021 年春节档,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及三线以下城市的净票价涨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涨幅。尤其是三线城市的净票价涨幅,比全国平均涨幅低了 2.34%。也就是说,尽管大家都感到票价上涨,但从平均净票价来讲,非一线城市的票价涨幅并不高。而且同比涨幅明显下降。

网络售票服务费在春节档收益更多

首先明确,网络售票服务费的具体分成,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自 2016 年起,电商售票成为主流,电影票房分成新增了名为 " 服务费 " 的费用。年度电影票房收入统计中,将技术平台服务费纳入计算。自 2017 年起,主要网络售票平台猫眼、淘票票的每日票房统计数据中,含服务费的网购票价和不含服务费的的净票价统计数据覆盖全年。此外主要票房统计平台 " 中国电影票房 "(隶属国家专资办)也进行了这两种口径的统计。

通过比较含服务费的网购票和不含服务费的电影票房、票价统计,可得出如下结论:

网络售票渠道拿走了比往年更多的收益

比较表中可以看出,2021 年春节档,全国观众付出了更多的钱去购票,但这些溢价的比例更多进入了平台售票渠道。全国不含服务费净票价同比平均涨幅为 7.23%,可是经过电商平台加服务费出售后,同比平均涨幅高达 9.25%,溢价涨幅高达 2 个百分点。各分线城市的平均涨幅均高于净票价涨幅的 2 个百分点以上。

网络平台服务费上涨并非今年春节档独有

网络售票渠道收益更多并不是 2021 年春节档才出现的新情况。如表 9 所示,近几年春节档网售服务费一直较高,且占含服务费总票房比例越来越高。

猫眼平台是支配 2021 年春节档售票的主要力量

2021 年春节档网络售票占比基本在 90% 以上。其中,猫眼平台每日出票量占总出票量的 50% 以上。

这并不仅仅是春节档才有的情况。近年来猫眼出票在全国电影院的占比基本在 50% 以上。猫眼招股书中提到,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提供的数据,2018 年上半年,猫眼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电影票务服务平台,市场份额为 60.9%。

电商平台收益逐年上涨且超过票房收益涨幅

网络售票平台崛起后,经过各种形式的 " 票补 ",观众购票日益依赖于网络平台。电商平台售票是 2020 年电影行业复苏的很大受益方。尤其行业复业以来,相关部门要求无接触售票,更增大了电商平台售票占总出票比。

网络平台出票比例逐年增加

在线售票逐渐普及以来,网售比例逐渐增高。2014 年,年度网络平台出票比例仅有 40%,但自 2018 年以来逐渐上涨至总出票量的 85% 以上。

网售服务费上涨是近年来普遍情况

自 2016 年有完整网络售票数据统计以来,网络售票服务费一直居高不下,且除 2017 年略有下降外,呈逐年上涨趋势。至 2020 年已经占到总票房(含服务费)的 8%。2021 年 1-2 月,这一趋势并未减退。

除起步初期外,网络售票服务费的涨幅均高于总票房涨幅。

在 2020 年中国电影最艰难的时刻,含和不含服务费的总票房跌幅相差不大,但网络售票服务费收益跌幅小于票房跌幅 7 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各类税费的分成,均不如网络售票服务费收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