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2》也扑街了,《头号玩家》之后还有多少好莱坞片能把情怀彩蛋玩下去?

由《蜘蛛侠:平行宇宙》制作班底保驾护航的动画喜剧《乐高大电影2》,基本是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上周末依然上了好几部新片,其中要数在柏林电影节同时拿了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的《地久天长》,和在奥斯卡拿了包括最佳男演员在内四项大奖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光环最为强烈。不过,光环也没法拯救票房,它们全都败给了狗血爱情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甚至还不如于谦主演的《老师·好》。

不过对《地久天长》这样的文艺片来讲,目前的成绩已经算是超出预期了,周末三天2852万的票房成为导演王小帅内地公映电影最高票房成绩,并超越了他此前所有公映电影票房总和,是一个很有突破性的进步。

最惨的新片还是由《蜘蛛侠:平行宇宙》制作班底保驾护航的动画喜剧《乐高大电影2》,基本是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乐高2》今年2月已在北美上映,还成为北美2019年首部拿下周末票房冠军的动画,看来中美观众观影口味的差异还是很大。

不过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国内取得较好票房成绩的进口片,要么IP知名,天然就有死忠粉;要么质量过硬,在国外就有不错的口碑,吸引观众到影院一探究竟。可惜的是《乐高大电影2》在这两点都很弱势。

乐高系电影在国外是个大IP,但我们只在2017年引进过《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当年票房4199万),数量少也没有哪部在国内成为爆款,认知度就没有那么广泛。

再看影片质量,其实评分就已经说明了某些问题,至少《乐高2》是不如五年前的第一部的。《乐高大电影1》烂番茄新鲜度是95%,IMDb 7.8;第二部的成绩是烂番茄86% ,IMDb 7.0,下滑很明显。国内观众的反馈也和北美观众差不多,两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和IMDb基本保持了一致。

观众们的评价里也有个非常统一的意见:惊喜低于第一部,没那么惊艳。

这也是看完全片后蜀黍的感受,故事有笑点,也有娱乐性,但因为还是延续前作的世界观,所以只要看过《乐高1》,或者多看过几部好莱坞电影,就能完全猜到导演想要干什么。

和《玩具总动员》一样,《乐高大电影》也是让玩具动起来,打通玩具和人类的世界,再讲一个合家欢故事。但《乐高》系列之所以能够树立自己的品牌,主要还是靠两大特质:真正的跨次元,以及成人向的笑点。

在《乐高大电影》的世界里,玩具的主人的确是由真人出演的,并且完全融入到了剧情里,打破真实与幻想的界限对全年龄段来说都很有吸引力。

而在大部分内容上,《乐高》系列的笑点只属于成年人。出品方华纳疯狂加入自己旗下电影的经典角色(主要是DC超级英雄),还塞了无数美国流行文化元素,全程玩梗、恶搞、自黑、吐槽不间断。

《乐高》电影从来不缺热闹,只是同样的风格和套路被用了这么多次,狂轰滥炸之下难免觉得疲惫。

不过,仔细留意如今主流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不难发现乐高系这类纯玩梗的电影也代表了一种现象——以“梗”为卖点,在电影里埋彩蛋已经成为一大流行趋势。

创作者们拼上了自己多年积累的阅片量、攒下的歌单、看过的漫画,玩过的游戏,疯狂在电影里加料,让粉丝激动、让考据癖兴奋。用业内的话来说,这种现象大概可以叫“IP联动”吧。

加料在电影里大致可以有两个作用,其一就是恶搞,让“神圣”的经典IP发挥反差笑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乐高》系列,蝙蝠侠在所有的乐高系电影中虽然还是暗黑冷酷的形象,但和反派打起来总是要手癌,并且堪称吐槽之王,承担了很多笑点。

《乐高2》更是狠狠调侃了电影里出现的几个DC漫画的超级英雄角色。当世界末日来临,“甘道夫”的第一想法是“漫威不接我们的电话,所以我们没有真正的超级英雄可以指望了”,华纳狠起来连自己都黑。

加料的另一个目的则纯属是为了致敬情怀。“梗王”《头号玩家》被提了无数遍,但这里还是不得不提,因为斯皮尔伯格实在是把所有的ACG、电影、音乐IP玩到飞起,既融入了情节又有强势安利的作用(比如不少人开始看《闪灵》),说是近几年最大的“死宅”狂欢盛宴也不为过。

头号玩家致敬《闪灵》

当然,也有既恶搞也致敬的全面型选手:《死侍》。

死侍和金刚狼戏里戏外的“恩怨情仇”一数一大堆,那么就来回忆一次《死侍1》的这个经典片段↓↓

要说恶搞,《死侍》是绝对毫无保留的。

在疯狂自黑和黑别人之余,“贱贱”也藏了一些致敬梗。这个举着“录音机”(其实是手机壳)的动作,致敬的是1989年美国的喜剧电影《情到深处》。

同样的梗,《头号玩家》也玩过↓↓

看多了套路,现在的加梗大法也有了基本的方法论可以总结。动画等纯靠CG制作的电影操作度更广:只要有版权,可以无限加入元素,来一个五彩大拼盘,比如《乐高》系列,以及CG占了大多数的《头号玩家》。

这方面迪士尼有相当大的优势,像《无敌破坏王2》里云妮洛普和一众迪士尼公主的同框,可以说是经典画面。几位公主吐槽迪士尼动画太套路的部分堪称是全片亮点。

进入网络世界里可以利用的元素就更多了,随便截图都是彩蛋。

对大多数真人电影来说,加入音乐,模仿经典场景或道具,在台词里加入设计,是提醒观众“此处有梗”的主要办法,上文提到的《死侍》就是这个套路。

其他使用这个路线的电影还有《银河护卫队》,整个系列都在播放美国70-80年代的流行音乐,“劲歌金曲合集”已经成为标志性的存在。《极盗车神》也以流行歌曲为特色,导演还另外暗藏了一些致敬梗,比如片名《baby driver》就是来自民谣组合Simon&Garfunkel的同名单曲。

《黑豹》在藏梗上也不甘示弱,高科技鞋子直接致敬了《回到未来》的运动鞋。鞋子的制造者,黑豹的妹妹苏睿也直言这种设计和爸爸之前在美国电影里看到的一样。

对于故事背景被设定在几十年前的电影来说,加入怀旧电影和音乐就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今年1月上映的《大黄蜂》把故事放在了90年代,使用了大量那个时期的音乐。

正在热映的《惊奇队长》同样把在地球上的故事线放到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惊奇队长掉落到地球上的时候,直接落在了百视达音像租赁店里,她还看到了施瓦辛格主演的电影《真实的谎言》的宣传立牌,一拳轰掉了施瓦辛格的脑袋。

真正考验粉丝的是一些更隐晦的梗,这种高水平彩蛋也只有对欧美文化了如指掌的观众才能参透到了。比如《极盗车神》中,Baby在监狱服刑时的囚犯号码,正是《虎口拔牙》的上映日期,1978年7 月28日 。

衣服上的号码:28071978

看到这里不难发现,80、90年代的流行文化基本上已经成为现在好莱坞电影加彩蛋的素材库了。大概是现在能拍大片、有资历的导演们青春期都在这个时间段,情怀难以自抑。

客观来看,美式流行文化的确在这个时期发展较繁盛,诞生了很多至今仍受欢迎的IP,像《星球大战》、《回到未来》等电影梗出现率非常之高。

彩蛋的乐趣是不可置否的,它打破了作品和时间的次元墙,对粉丝来说是一种喜好被认证的狂欢,对路人观众也有科普作用。影视公司、导演、演员也借着自黑与互黑的段子,或多或少地表达平时无法直接说出口的想法。

现在的华语电影中也有不少玩梗的尝试,如《疯狂的外星人》改编了《战狼2》的台词:“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以及玩《喜剧之王》的梗“我养你啊!”喜剧效果显而易见。

不过玩太多彩蛋,对于电影的两面性作用也初步显现。彩蛋能够吸引观众,但前提是要不断花样翻新。《大黄蜂》跟在《银河护卫队》后使用怀旧金曲,就已经不惊喜了。《乐高2》被评价为缺少新鲜感,也是因为玩梗的方式观众已经看过无数次。

《银河护卫队》放劲歌金曲镜头

为了制造惊喜就要不断深挖素材,结果就可能导致观影门槛越来越高。非本土观众有文化隔阂,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80、90年代,共鸣就没有那么深刻。

有时一部电影甚至被彩蛋盖过了故事本身,变成了“在彩蛋里塞电影”,现在很多动画片、商业娱乐大片都越来越多显现出这个趋势。对非粉丝,以及对某个系列电影没那么大兴趣、细节没那么清楚的观众,光玩梗不讲故事就对路人完全无效。

例如被引进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在影迷中评分就很高(豆瓣8.0),评论中都盛赞致敬梗,但票房只有4199.4万,明显对路人吸引力不足。

作为观众,还有一个发自内心深处的疑问是,都在致敬经典,那么谁来创造经典呢?

过度玩梗甚至用梗堆起整部电影,真的跟炒冷饭也没什么区别。粉丝们固然是开心的,但对电影来说,疲于创新并不是好的现象。

希望20年后的创作者想要怀旧致敬的时候,还能像现在的导演回溯80、90年代一样有丰富的素材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