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们竟用这种方式“参与”了戛纳电影节

“十年后,VR在电影节中一定会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

2019年的春夏之交,毒眸第一次到访戛纳、参与到了戛纳电影节的报道当中,亲身体验与见证了这一年一度的电影盛事。然而转眼到了今年,受全球疫情影响,戛纳电影节可谓一路坎坷,作为观众和报道者的我们,更是只能在遗憾中继续等待着电影行业全面复苏的消息。

可没想到,就当我们以为今年要和戛纳无缘时,却意外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到了戛纳电影节里。

“刚带上VR头显,你会觉得突然坠入到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可能会有一条巨龙翻腾着从头上飞过,你也会惊奇地发现,主角正在直视你的眼睛。”

日前,毒眸在VeeR的北京办公室里,通过头戴式显示器,一睹了今年“戛纳虚拟影节”部分展映参赛作品的风采。而从6月24日起,相关的一系列线上创投、讲演活动,也会借由VR技术和设备展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所谓“戛纳虚拟影节”,即戛纳XR Virtual(以下简称“戛纳XR”),是戛纳举办的针对VR/AR内容和技术的官方活动。

今年的戛纳XR中,包括了VeeR Future Award(360VR 影像展)、Development showcase、Positron Visionary Award、Tribeca Virtual Arcade、Events&Conference五个单元环节。其中由VeeR联合举办的VeeR Future Award单元的大奖已在6月27日颁出,由VR影片《宇宙远征——初探月球》斩获。

VR影片《宇宙远征——初探月球》

老牌国际电影节设立官方VR影片单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2016年,戛纳就开始引入VR影片,并于2019年将其正规化、开创了戛纳XR;而在戛纳之前,威尼斯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翠贝卡电影节等久负盛名的国际电影节,也都先后设立了官方的VR竞赛单元。

按照计划,2020年本是戛纳XR继续壮大、扩大声量的一年,但受疫情困扰,许多策划也被迫搁浅。可是塞翁失马,突如其来的变局却给了戛纳“走出去”的机会——借助VR技术,自1946年成立以来,戛纳不仅首次将很多活动搬到了线上,戛纳XR还将携手VeeR 把360VR沉浸影像单元展映内容带入中国进行线下展映,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原本在《头号玩家》等科幻电影里才能想象的故事,如今正通过技术的进步照进现实,而像戛纳这样老牌电影节的革新和拓展,正是这场影视产业变革里重要的一步。

戛纳的VR之旅

“戛纳对于VR一直都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在普遍的认知当中,像戛纳这样的老牌电影节多少会和“保守”联系在一起,但VeeR的联合创始人陈婧姝却在采访中告诉毒眸,这次VeeR和戛纳XR之间的合作谈得其实很快,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戛纳对内容创新一直抱有积极的态度。

事实上,早在2013年,戛纳创意节就曾推出了“创新狮”奖,用来授予那些基于技术创新的创意作品,聚焦电影技术的前沿;而到了2016年,戛纳则在数字单元“NEXT”中增加了以“VR Days”为主题的展映活动,Oculus StoryStudio、Baobab、Felix&Paul、Penrose等诸多VR公司都曾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亮相。

这正是从这一时间开始,VR内容便再也没有缺席过戛纳电影节,每年都会有不同国家、地区的VR作品前来参展。而在看到威尼斯、圣丹斯、翠贝卡等电影节纷纷设立了用于展映AR/VR等沉浸式艺术内容的固定单元后,戛纳也最终选择跟进,于2019年增设了戛纳XR环节,专门在电影宫里开辟了一块场地用于展映VR/AR相关的内容。

在规划中,戛纳今年还会进一步扩大XR环节的规模,甚至构想在棕榈滩上设立一个约为1600平米的单独场地。

“环境可能会比较有悬浮或者科技感。”VeeR内容总监黄钰提到,去年威尼斯电影节把VR单元的场地曾放在了一个小岛上,并称之为“VR岛”。“每个参展人都要从威尼斯电影宫出发,坐几分钟的船才能到达那个神秘之地,而岛上的展映环境设置为废弃的砖房,具有仪式感的同时也充满艺术性。”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戛纳今年或许会是另一种让人惊喜的样子,”对于没法见证“戛纳的VR岛”,黄钰表示出了遗憾。但与此同时她也提到,遗憾给了戛纳和VR另一种结缘的可能——

原本这些老牌电影节很少会办线上的展映活动,今年当翠贝卡电影节在4月份率先决定将Cinema 360单元放置到线上后,这让戛纳和VeeR看到了360VR内容线上展映的空间,于是双方开始接触谈及合作,并最终确定在线上举办360单元及影展。

相比于引入VR内容,戛纳愿意走到线上其实才是最令人感到惊讶的。作为一个拥有超过70多年历史的传统电影节,戛纳对于电影艺术性的坚持和对创作者的保护一直颇有执念。相关负责人也多次表示,线上展映无法呈现电影的艺术魅力,并担心线上播放会造成电影资源的外流。就在疫情爆发初期,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Thierry Frémaux还曾坚定地表示“不会考虑虚拟放映”。

然而由于法国疫情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如果不转战线上则意味着很多活动或许要被迫放弃。因此从4月底开始,VeeR便就线上活动的可能性和戛纳XR方面展开交流,最终考虑到VR内容的特殊性,以及VeeR团队展现了自身的技术优势后,戛纳才正式松口。

“整个磨合的过程一来一回,差不多谈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黄钰透露,最终双方于4月末正式敲定了合作意向,并在5月中进一步确定了详细合作形式,而此时距离戛纳XR的展映和VeeR Future Award单元的颁奖,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

此后一段时间里,主办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面向全球征片。尽管征片周期不到3周,但仍然有全球一百多部片子参与投递,评审团从中选出了来自八个国家和地区的13部影片,参与到了6月24日-7月3日的戛纳XR展映和6月27日VeeR Future Award的颁奖活动中。

陈婧姝告诉毒眸,这是戛纳第一次针对360VR影片展映单元设立奖项,而整个评选过程之所以有些艰难,除了时间较紧之外,还因为此次入选的作品题材和类型多样,既有偏向剧情类的《进击的老爸》《朋克吧!女孩》《不思异:重叠空间》,也有纪录片《消失的奇伯克女孩》《珠峰生死状:加映版》等影片内容。

入选影片:《故乡的果实》

颁奖开始前,毒眸通过VR头显已经欣赏过了一些入围影片,发现和早些年单单强调视觉冲击感,忽视故事性不同,如今的VR作品已经有意识地在利用技术手段去开拓故事叙事的新角度,强调剧情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比如来自韩国的入围VR影片《故乡的果实》,便罕见地用VR技术讲述了底层外来务工者工作的艰辛,影片没有使用纪实性的镜头,而是采用粒子风的数字艺术手法,以及舒缓的叙事节奏,展现了主角对于故土的思念等复杂情绪,并借助VR技术拉近观众与作品间的联系。

据悉,此次360展映的评委会成员,由翠贝卡影展资深策展人Loren Hammonds、戛纳XR项目总负责人Elie Levasseur、Kaleidoscope CEO兼创始人RenéPinnell、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研究员、北影节VR单元联合创始人李迅等电影策展人、制片人、学术研究专家们共同组成,从沉浸感、叙事能力、技术和表现手法创新三个维度对影片进行评分。

最终,在三个维度上都受到评委认可的纪录片《宇宙远征——初探月球》脱颖而出,获得VeeR Future Award大奖。该片基于NASA提供的珍贵数据,通过3D建模复现了登月计划的丰富细节,用沉浸式的体验展现了旅行者1号的探月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该奖项的颁奖典礼,是在戛纳XR的虚拟电影市场的平台内进行的,该平台是由MOR(Museum of Other reality)为此次线上展映而搭建。

MOR联合创始人Robin Stethem表示:“希望创建一个能容纳众多VR展示厅、VR商场、VR电影院在内的大型虚拟空间。”而不同于常见的线上视频交流,在MOR里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个专属的虚拟形象,并可以远程操控其一举一动,不仅能走上台前幕后,也能聚在一起互相发言交流。

这份技术也被应用到了整个戛纳XR的创投环节与中。戛纳XR官方在MOR里为每个参与创投的作品都设计了一个小房间,参与者只要带上VR设备,就能“走”到房间里亲自体验相关作品的概念物料,或者与主创团队“面对面”交流,宛如真的置身于戛纳电影宫的交易市场里。

新技术和新平台的共同出现,让今年的戛纳看上去科技感十足,也让来自不同电影节的策展人有了合作的契机。比如此次戛纳XR的单元里,还第一次引入了翠贝卡电影节的Virtual Arcade,和戛纳一起联动展映更多的VR影片。

陈婧姝对此颇为感慨:“翠贝卡的VR更加成熟,此次和戛纳携手肯定会吸引到行业注意,这次特别有整个行业,大家在一起共同协作的感觉。”

VR影视的困与机

“这一次的活动是情况特殊,以后是否还会继续在线上展开,现在谁也不清楚。”黄钰认为,待到疫情稳定之后,戛纳方面出于自身品牌和运作等层面的考量,很可能不会继续将戛纳XR放到线上。但即使只有这一次短暂的尝试,对于VR产业的发展都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角色。

要知道,虽然过去几年里,VR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影视内容的视听语言带去了新的变革,但同时也意味着VR内容想要真正普及,需要不断重塑和更新产业规则,攻克许多挑战——而就当下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或许不在于技术的革新,而在于发行渠道和变现模式。

和传统电影产业相比,由于VR内容的用户基数并不庞大,所以在内容和技术上的影响力更多只是局限在圈内,没有走出圈层的限制、被圈外更多的资本注意到。

“坦率的讲,现阶段一般参加创投会的资方,全部是VR行业里面的,不太有传统影视行业人或者传统行业投资机构愿意跟进。”陈婧姝说道,目前在发行和变现层面也都有不小挑战:“目前外界很难衡量到底什么长度的VR内容更适合授权,连定价模式这种商业化的‘基础’,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还没有被充分认知到的VR内容,在行业的创作和规范化上,也因此而存在不小的挑战,譬如业内至今也没有一个具体的产业标准——片子时长短的有5-6分钟的,长的有30分钟的;类型有动画建模、也有纪录实拍;拍摄成本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如果说资本的观望、产业标准的缺失,是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直接阻碍,那在这背后,更根本的“壁垒”则在于市场和受众。

研究公司Omdia的高级分析师George Jijiashvili此前曾预测,全球范围里的VR设备的数量将从2019年的1310万到2024年底增长至5550万。

这些数字对于VR业内来说,是一次很大的增长,但如果将其与智能手机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这个增长速度还是十分有限,并没有覆盖到大多数消费者。而VR内容又无法走进传统影院,只能依赖线下的VR体验馆或者展映等渠道进行正常的播映。

因此即使目前VR内容看似具备了线上发行和线下付费观看两种变现渠道,但前者因为拥有设备的用户数量较少,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重要增长点;后者这虽然被VeeR等公司视作重要的发力方向,却也面临着用户对线下场景认知度有限、消费积极性没有被全面激发等难点。

基于VR行业暴露出的诸多痛点,VeeR方面相信,今年和戛纳XR的合作不仅仅是打造了一个电影节活动单元、做了一次品牌露出那么简单,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展映、创投等方式,鼓励创作者们在内容和技术领域里继续深耕,并把优秀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用户。

和传统的线下电影节一样,戛纳XR里的创投会、主题演讲等活动,已然成为了一个链接VR内容创作者和投资方、合作方的平台,让更多的圈外资本关注以及介入到VR行业里,也会增加VR和电影等不同领域的产业交流。戛纳电影执行总监Jérôme Paillard也承认:“我们认为XR与电影行业的联系至关重要,这也是戛纳XR举行的重要意义。”

因此除了展示已经完成的作品外,戛纳XR更受圈内人关注的点其实在于各种路演。在这里,众多项目开发者都争先展示自己所拥有的新内容和新技术,相关环节也被诸多VR公司、艺术基金会等视为VR内容的风向标。黄钰告诉毒眸:“VeeR也被邀请作为Developement Showcase的Decision Maker(决策者),给与参加创投会的项目反馈和建议,如果遇到适合投资和发行的项目,也会跟他们进行1对1的交流。”

纯商业交互之外,在整个创投会环节里,行业里头部VR内容公司制片人、国际电影节VR单元策展人、投资人等产业链各环节上的负责人,也会像传统电影节一样开展各类座谈会、大师班、讲座,针对不同的主题会进行分享交流。

今年的戛纳XR里,便设置了一系列针对行业痛点和今年行业格局变迁的讨论环节,包括360VR影视内容的发行与变现模式、如何创造一个更沉浸的故事环境、疫情之下行业如何生存、VR影视内容如何融资等,从创作技术层面到创作理念,甚至再到商务发行领域,都设置了专门的内容分享。

但到这一步为止,更多还是在解决B端的问题,想要真正盘活VR行业,除了要有资本和优质内容,还需要将其推向大众。而今年戛纳XR特殊的举办形式,不仅仅能让更多无法亲临戛纳的人从线上接触戛纳,更重要的是戛纳也罕见地开了绿灯,允许参展内容走出戛纳、落地其他城市。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入围此次戛纳XR VeeR Future Award单元的一系列VR影片将走进线下,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天津、西安等一二线城市举办影展,让更多观众体验到优质的360VR影片,这对于打响VR内容的观众认知度,或许会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入围影片《珠峰生死状:加映版》

戛纳XR计划负责人Elie Levasseur,将戛纳XR比拟为行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认为在VR没有一个成熟市场的情况下,这能够助推整个VR行业发出更大的声音。

“和戛纳的合作之外,我们也在尝试其他的扩圈方式。比如,VR内容可以成为影视IP的衍生番外与正片进行联动;可以和文旅产业互动,成为旅游景区的新兴文化消费项目;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内容在线下门店吸引观众进行观看。”陈婧姝介绍道,VeeR目前已经和诸多影视IP进行衍生番外的合作,包括《猪猪侠》《镇魂街》《不思异》等国内各内容领域的IP;同时也在积极孵化自己的原创作品,例如入围今年翠贝卡和昂西动画节VR单元的《Ajax All Powerful》。

当然,这一开拓阶段仍需要花费一些时间。陈婧姝认为,“行业不会马上爆发,但一直都在增长。”因此无论从普及VR/AR内容还是提升行业商业价值,都需要一些时间去推动。而Elie Levasseur也非常有自信地表示,VR最终一定会成为一种大众市场。

“十年后,VR在电影节中一定会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