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不应该被遗忘

没有消息、没有发声、没有热搜,中国电影又进入了这样一个安静的时刻。

又一个周五过去了,没有官宣消息。

“死”一样的寂静,中国电影可能被大多数人“遗忘”了。

其实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大家所担心并不是短期内无法复工,大家更多担心的还是电影行业无人提及,如果一个事情彻底被压箱底,那么翻身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没有消息、没有发声、没有热搜,中国电影又进入了这样一个安静的时刻。

每一个特殊时期的过后,

会带来“不可思议”的电影

1981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一鸣惊人并引发轰动,可能对于现在很多观众该片的知名度并不高。之所以他会给很多老观众以及电影爱好者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原因是影片中有惊鸿一脱,很多电影学者和电影爱好者称其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次“漏点”。

▲影片的豆瓣网友评价节选

严酷时代后,在中国八十年代初期,国产优秀电影层出不穷,金鸡奖作为一个政府色彩浓重的奖项,在前三届分别授予《天云山传奇》《沙鸥》《西安事变》《人到中年》《骆驼祥子》等这些在今天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影片。

▲反映抗战时期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实不仅仅是十年浩劫后,从电影在中国诞生之时,无论是民国时期的旧中国,还是在建国后的新时期,电影往往都是嗅觉最灵敏和感触最发达的文化载体,而且他有极为优良的天然传播性,和很多建国之后的影片一样,今日我们也同样难想象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就拍摄放映抗战时期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电影在中国的铭记历史并感化群众的作用从这部电影从显露无疑,蔡楚生和郑君里让所有民众都深深记住那个时代,时至今日该片仍然是所有影迷的一部“必修课”。

即便电影进入到新时代,他也更多的去展现国家重大的变革和政策导向,从1989年国庆四十周年所上映的《开国大典》到2009年祖国六十华诞上映的《建国大业》,两部同样是展现建国题材的影片,却已经根据时代的不同体现出不同风貌,且都在相应的时代获得那个时代观众的欣赏,这可能是电影极难被其他艺术形式所取代的独特魅力。

同样我们还是很难想象,在过去的共和国七十周年国庆,留给更多中国人深刻印象的除了国庆阅兵之外,便是在国庆档三部新”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在未来会延伸出《我和我的家乡》,《中国机长》后,中国式的英雄故事还会继续。

但这些故事和这个影片,他们所依靠的主要载体目前仍在停滞,不要期盼着后续影片通过电视和手机达到像电影一样的效能,否则这些影片也没有必要付出那么大的辛苦拍摄出来。

目前的中国电影,可能处于一个异常尴尬的阶段。中国电影其实不缺乏关怀他的人,但真正无所顾忌为其呼吁呐喊的人却只有一些媒体人。更多从业者,都选择了沉默安静。

而大家忽略的是,可能在这个特殊时期的过后,才会是有可能激发有更多优秀的作品。

是的,电影票房产值不如一个楼盘,

但他意味着很多

其实到今天,很多民众还是会觉得电影每年所创作的六七百亿票房不以为然,甚至会很轻蔑随随便便拿一个楼盘、一个项目、一个单一产业做对比。

可能一个大楼盘要几百亿,不过这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一样的,但这些国家却不会因为电影行业的渺小而看不起和忽视他。甚至这些年,电影在大部分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其意义和作用会变得更重要。

可能这种对比本身就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

中国文化产业在GDP的占比目前仅有5%,但这个占比其实是呈整体上升的趋势。同比而言,这个数字在美国则接近20%,且日臻趋于稳定。同时第三产业在美国GDP的占比则高达70%,中国这个数值则在近两年逐渐接近并超过了50%。

然而别看电影票房只有600亿,但其相关产业和可以带动的效益确不仅仅只是六七百亿的生意。

▲横店影视拍摄基地

不用细说电影行业本身产业链上每一个生产销售环节,但就遍布全国各地的影视基地每一年能够带动的旅游收益就非常可观,甚至在近些年人文类的影视基地其旅游收入已经在逐步抬头,这一切也更多在依靠电影的影响力而达成。

不要小看电影以及其影响力,虽然说在文化产业中书籍会处于尖端、目前的短视频也风生水起,但这些比起电影而言,都很难有更大的魅力和号召力直接转换为更具体的行动力,毕竟大银幕的渲染力度要强于书本记录和手机小屏幕。

单单从数值上来看,电影产业可能真不如一个楼盘,但仅从目前世界各国对电影的重视程度来看,电影又不是一个楼盘可以取代的,世界范围内目前大家都在更多的去争取提升文化影响力,毕竟从目前来看,在比拼硬实力不过的今天,利用文化软实力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要忽视,一部优秀电影的“力量”

除了目前的新冠疫情,现在的台海和中印边境的局势也在引发国内的关注,甚至有很多业内外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的工作重点不在电影,即便新冠疫情得到了控制,但中国和周边国家、以及台湾问题都会让国家无限期先把电影搁置。

但从更广域的角度来看,和平年代之时,更多需要使用文化手段和策略来打败对手和增强自己的信心。

国家层面更多会重视更高领域之间的对撞、争议和摩擦,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彰显自己国家能力和能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更多仍然是需要文化方面的“胜利”来获得。

2017年的这个时刻,中印在洞朗地区(属中国领土)发生对峙事件,整个事件维持近两个月有余,同年7月底上映的《战狼2》则因此事件而获得更多民众的关注,毕竟在和平时代,特别是对周边国家“不先开第一枪”的策略,让民众更多希望在大银幕上释放情绪。

这种方式其实也在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只不过大家所展现和使用的方式略有不同,比如美国会用超英电影来表达,韩国则用更“深刻”的自我解剖来诠释,即便是印度,也会拍摄一些“类似”我们抗日神剧的那种电影来自我宽慰。

▲《流浪地球》中国人文思想&航天进步完美结合

不久前,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发射,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了全球导航卫星覆盖的国家,其实像航天航空领域,现代战争领域和其他高尖端领域对于普通民众和国民可能都是一个遥不可及,但又急迫想了解并参与的梦想。

想让普通人参与这些显然是难度较大,但电影恰好可以让随随便便一个人都用较低的成本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而且伴随中国军事实力和航天航空领域的进步,也让这些题材所“衍生”出来的电影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力量”。

换句话说,国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上前线和战场,国家也没有可能培养每个人都成为航天员,但我们可用更安全的方式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软着陆,通过电影可能是最好的方式方法了,几乎很难想象还有其他方法既经济安全,又具有极佳的传播性。

电影在目前,绝对属于那种可以花“小钱”办大事的文化项目,在国内疫情局势逐步走向明朗化的今天,他的确不应该在被大家所遗忘。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还是要以电影院先开门为基础,其实目前不仅仅是国内,即便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复工),大家的恐慌并没有完全消除,但海外的恐慌是来源于他们疫情未能完全控制,我们的恐慌则是电影院开门仍然没有定数,即便近期部分的剧场演出已经开始逐步恢复。

中国电影已经不断用自己的能力为这个社会发声和代言,他不应该被大家所舍弃和遗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