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失去00后”?

影院成绩不好,00后表示不背这个锅。

尽管内地市场已经是全球市场复工以来表现最好的地方,但依然跟预期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个预期并不是横向的跟往年对比,而是它自身的能量开始呈现下滑的态势。其实就复苏状态来看,内地市场已经是最健康的,从火热的春节档也能够看出,观众早已进入了“战斗”状态,不存在什么还有“心理阴影”之类,已经是彻底复苏了,或者说,市场差已经不能再用疫情来背锅了。那么这个锅该谁来背呢?

有个观点叫“影院失去00后”?

很多人在不断的总结市场差的原因,竟然在观众身上来找原因,说什么00后不爱看电影了。不论任何行业,从未出现过在用户端去找原因,而不是先看是不是产品出现了问题。能够得出这一结论的人,首先自然是不懂市场的,对电影行业的认知也严重缺乏。

首先有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问题,是先有商品还是先有客户,于电影行业来说,商品即电影,客户即观众,一定是先有优质的电影,才拥有了观众,这一顺序是亘古不变的。一旦强行本末倒置,那就会总结出一系列扭曲的结论。优质的电影吸引了观众走进影院,凭借线上线下的口碑发酵,进而实现了吸引更多观众进场,任何爆款无一例外都是这个逻辑。

现在有所谓的观点叫“影院失去00后”,其实更严谨的话,应该是影院在失去70、80、90、00后,在失去所有观众。电影的生意不大,一年区区600亿,16亿观影人次的事。但这16亿人可不能被几个不看电影的00后所代表,没有人能站在一个宏观高度来高谈阔论。

据猫眼专业版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上周00后购票用户占比高达21.4%,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区间,要知道上周基本以《中国医生》、《1921》等影片为主,相对来说这些影片对00后并不友好,但依然能够吸引不少00后进场。

前面提到了今年的电影市场不及预期,市场在不断的倒退,从中秋节一直退到暑期档,目前已经是退无可退,正值巅峰的暑期档仅有区区7000多万的大盘,而且行业里也善于用数据结果来解释一切。比如一个歌舞片不卖钱,就证明这一整个类型都不行,比如票房大盘低证明了观众不爱看电影之类。

目前唯一能得到的结果,只能是说当下没有值得被关注的电影,以至于年轻人的注意力都在其他领域。连续数月没有大片、好片上映,在这个节点你去采访几个年轻人,可不就得出了年轻人不看电影的结论吗。《复仇者联盟4》上映时采访下试试,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影院失不失去00后,取决于此刻影院里上的啥项目。

(排名前三的读者留言)

所谓的“影院在失去00后”这种谬论,但凡有点理智的人都会看出端倪,就连普通的读者也能轻易的说出问题的本质。比如“都是烂片,就这一个原因”就很能说明问题。可如此简单的问题,为何能够引起行业的焦虑和热议呢,还是因为懂市场的人太少,肯动脑子的人更少。

直接拿结果来套,忽视了中间导致这一结果的过程,因此会出现巨大的偏差,很多人就拿着如此偏差的数据来说事,来总结一些所谓的观点。于是今天电影市场很差,会有“影院失去00后”,明天出现爆款项目之后,会有“影院拥抱00后”,这是一定的。

或许可以总结出很多论点的支撑,比如年轻人的业余时间被996所压缩;有着太多休闲娱乐的方式被分散,剧本杀、线下沉浸、抖音都在压缩年轻人观影的时间。其实要举出论点还会有很多,但这也正是不懂观众的地方。观众有没有时间,能不能在众多休闲方式中选择电影,只跟电影好不好有关,跟其他没半毛钱关系。

自始至终,电影都是以年轻人为核心,这一点从未改变。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能改变。电影院真正的、唯一的敌人是烂片,这会不断损耗观众的信心,久而久之便会慢慢疏远大银幕。而能够救活电影院、重塑信心的,同样也是源源不断的佳片。 

不要再把票房表现不佳再怪罪到疫情上,甚至是00后上,00后表示不背这个锅,明明是自己的项目不行,非得说成年轻人不支持,“怎么你到哪儿,哪都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这种混淆视听的做法,不可为。观众从来都在渴望好内容,他们有多憎恨烂片,就有多向往佳作。

电影院曾经遭遇过数次磨难

如果单凭剧本杀、短视频等就能把观众多年的观影习惯改变,那么这种习惯的养成该有多么脆弱,大银幕没那么伟大,更没那么不堪,这点事对它造成的伤害能有1%都是往多了说。要知道电影院自诞生以来遭受的磨砺多了去了,如今这点事儿根本算不上什么。

最早的时候,是电视机的发明,所有人都说大银幕将被彻底取代,确实这是电影院自诞生以来遭受的最大一次危机,观众也确实纷纷倒戈,从大银幕转向了小荧幕。可不出几年,观众立马感觉到了小荧幕的局限性,以及大银幕的不可替代性,电影院依然在那屹立不倒。

紧接着是录像带时期、DVD时期,这次连内容上都把电影院取代了,观众在家大可去享受“家庭影院”。可后来结果怎么样呢?以上这些都是大的节点。包括新世纪进入互联网时期,盗版的猖獗,人人都有几百G的硬盘。可任凭敌人百般变化, 电影院始终巍然不动。

放眼到内地市场,阻碍电影院发展的劲敌就更多了。包括9.9元的票补消失,当时也有一种论调是大银幕将会失去观众;包括疫情中流媒体发展,等等,电影院遭受的所谓重创可真是太多了。

大银幕的社交属性、谈资属性、最高级别的视听享受,已经注定了它的不可复制性跟不可取代性。这一观点早已无需赘述,历史早已反复证明。可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些声音非得证明大银幕在消亡,亦或电影无用论。要论文化输出,论影响力,敢问有哪种艺术形式敢跟电影叫板。

国内有太多不懂市场的人,包括大量的从业者,能够轻易下一个特别荒唐的结论,他们从未知道市场的真相是什么。如今的电影市场确实处于低谷期,而且已经陷入低谷太久了,这是期待大片救市的时刻,而不该是散发不过脑子的焦虑。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