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电影人的再就业之旅

日子总要过下去

二十多年前,我的父亲下岗了,当时他也经历了相当困难的再就业选择,似乎一切都是一个轮回,今时今日我也同样面临类似的选择。

疫情已经接近三年了,现在回想起2020年春节后,老同学劝我赶紧转行,但考虑到入行已久,再想找其他工作并不容易,况且自己也不是什么985/211名校毕业,改行和晋升的渠道非常有限。

几次疫情的波动也让我们见证了历史,在所有国人都积极配合国家对疫情的防控之时,院线裁员、发行解散、影城歇业,新一轮下岗潮来袭,并波及到差不多全国各个行业。

再就业的压力“打击”父母之后又一次让我们直接去面对,大家也都体会当父母当年的艰辛和困惑,虽然对于现代的青年人(或中年人)已经不会再有我们父一辈下岗时的措手不及,但当自己去就业的困难时,还是要多想一些、多疑虑一些。

我们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下一步呢?

要多想、要多看、要多考虑未来的发展

九十年代起的全国性下岗潮不仅仅袭击到东北,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同样有波及,毕竟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单位和企业的铁饭碗,但当经济摆脱束缚向着更“自由”、更“高速”的发展起,对于老旧企业的冲击是最直接的。

v2_5eec7f5ee17d406190f709851029f704_img_000▲ 1999年央视春晚小品《打气儿》

世纪之交的那一年央视春晚,父亲看到黄宏的小品《打气儿》后,默默无语的关掉了电视机,那个时候我也终于体会到失业对于一个成年人的打击,好在我自己毕业后工作找到还算顺利,虽然没有进入到体制内,但养活自己还不成问题。

和大部分从事电影行业的人没啥不同,到了结婚育儿的年龄我也和同龄人一样,和自己心爱的女孩组成了家庭,我承认比起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育儿能力极差,养育孩子和家庭的成本也极高,加上房贷和车贷,每个月所剩无几,因此大部分有家庭的电影人都非常害怕失业。

但疫情和病毒并不会考虑到很多人的感受,失业潮的来袭让我这个既在影城从业过,也做过多年发行经理的电影人失去了工作,而且失业来的猝不及防,同时大部分发行团队的萎缩和解散也让很多同业伙伴很难在这个圈子里面另寻出路。

既然要面对既定事实的失业,如何去另谋出路便结结实实的摆到了面前,不禁让我想起《三体》中章北海与父亲的对话,章父对北海说道,“北海,我只能告诉你在那以前要多想。”

或许在大部分从业者,特别是电影行业从业者几乎都是在最初凭着兴趣来找工作,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太准确的定位和认识,但疫情似乎对大部分人都不那么友好,另谋职业也要晚了一段时间,或许再就业第一需要思考的就是凭借自己目前的资源及能力、也包括自己在这几年工作过程中所能承受的职场压力来判断自己未来的出路。

“自己想好自己的出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媳妇还是把失业的事情和父母说了,爸爸的话似乎和章父很类似,看来无论是他还是我,找出路都是必经之路,好不好、孬不孬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摸清政策、认清自己,再就业既难又不难

在解散发行团队之前也并不是没有风声,不过这两年大部分从业者都过着紧衣缩食的日子,尽管相关部门对疫情期间的薪酬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很难落实到位,一两个月不开资的都是常态,半年乃至更长的也并不是没有,能保证月月开资,哪怕是社平工资的一半实属不错了,以往我们都多多少少羡慕有外资(或港资)的影管影城多少可能多开一些,但疫情期间大家几乎都一视同仁了。

在一些不那么好的苗头浮现的时候,我和一个做财务和社保的同学联系多了起来,反复打听因公司的原因遣退员工自己所能领到的补偿,同时也咨询了失业后社保方面关于失业救济金申领的相关事宜,而且对再就业减免税政策也做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虽然就自己目前的家底想创业无疑于痴人说梦。

v2_7a01a799480e4f88bbfa372a3cf197b8_img_000▲ 《奇迹》2022年中国内地 春节上映

政策方面看来看去有利于自己的实在太少,如果更年轻一点会有“景浩”那样的冲动,但家庭的枷锁让自己不能贸然前行,还是要看清自己目前所能掌握的资源和自己实际所拥有的能力吧。

仔细一想,无论是在影城还是做发行,这几年积攒下的人脉关系并不少,影城往往会对接效益不错的企事业单位,行业曾有的黄金时代一些龙头企业动辄一季度千八百张的团体票也会让影城赚得盆满钵满。

发行行业也同样可以接触到很多媒体单位,他们也在这两年做了很多的转型,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不少沟通技巧和新媒体操作方式,只不过自己的文笔实在太差,上学那会英语也是班上最末的几名,直到现在看进口片还是更多喜欢看配音版。

但电影行业从业者自身的缺点又太过明显,学历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短板,实话实说,但凡有一个不错的学历和家庭,再不济我也要去拿一个铁饭碗。虽然无论在影城还是发行都需要有一个相对过硬的职业技能,但该项技能包对于其他行业没有buff加成。

时不时我也会翻开自己的朋友圈,看到老友同行同学发小他们的再就业也会让我唏嘘不已,时至今日我(或许也包括他们自己)已经不会诧异某人另寻出路所找寻的工作会有多“离谱”,朋友圈似乎成为一个大气的平流层,我们似乎都在呼吸着同一层级的空气,感受着同一层级的压力。

真应了父亲的那句话,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或许找一个能够养活自己和家庭的工作没有那么难,但看到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对我充满信心和渴望的妻子,我当然要尽可能给她们更好的生活,哪怕自己苦一点、累一点。

但我又非常清楚,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或许少则十几人、多则百余人在争取,找一个差一点的工作再就业不难,但想找一个哪怕和之前收入持平的工作已经非常非常不容易了。

找对老板、目标明确,不要再次重蹈覆辙

“你已经不错了,看看我身边其他那些搞金融的,但凡年薪几十万、百万的,现在还有几个能平平安安的。”

国庆期间的一次小聚会,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几名老同学,席间大家谈的最多还是工作和前途,想象中每次聊天的话题中心更多还是孩子,现在大家的孩子都在家里上网课,我们都被他们折磨的够呛,已经提不起精神去聊他们。

看来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薪酬高的也要承担一定的压力和风险,就我自己而言,大部分时候和很多普通人一样,都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当初从电影院出来转行到发行,也很大程度上有同事的怂恿和鼓动,不过实话实说,最初的发行工作的收入也的确高于了本市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电影行业好的时候,资本也的确舍得砸钱。

v2_7b4e1a89478f4f3da64361b99339d5d8_img_000▲ B站热播剧《三悦有了新工作》

但真正让我离开电影院的还是因为和当时影城经理的一次交流,因为家里的出事而不能值班的我,却遭遇到影城领导极度不满和指责。这和一部现在B站热播的《三悦有了新工作》中一处剧情很类似,剧中人的亲人离世,但单位的负责人还态度强悍的让他回去工作。

从那天开始,我就告诫自己,无论如何再找其他工作的话,找对领导才是第一位的,招聘的过程其实并不是单位在选择你,而是你同时在选择单位,单项选择只适合职场新手和小白。

“不行去做直播吧,凭借这几年的从业经验,吐吐槽、扒扒行业黑幕啥的,说不定就火了。”

一位新媒体老师也和我说了他的想法,但我真拉不下脸去得罪老友和故交,虽然未必将来还从事这个行业,但多少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据我观察做影视行业新媒体的、特别是短视频的都不太容易变现,千万别听一些授课老师信誓坦坦的海口,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新媒体的出路也基本都被头部和几个大V锁死了。

看来能找到一个靠谱的老板或者合作伙伴还是非常重要的,原来带我们的领导现在和我们一样也在寻求新的出路,和我们类似他也面临着行业的危机,如果说几年前还有大佬愿意投电影、砸钱做发行工作,目前这样的老板并不是没有,而是对比几年前少了很多。

电影人的再就业似乎要比其他行业更难一些,这并不是我们高不成低不就,而是我们已经对这个行业付出了足够多的心血,我们和所有热爱中国电影的朋友们一样,大家都希望中国电影越来越好,我们从业者的收入和尊严得到保障,我们的影迷的观影体验和满意度也有一样的保障。

在刘慈欣的《三体》中,黑暗森林的第一条法则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但对于我们现在很多电影从业者而言,能尽快的找到一个工作、尽可能找寻自己的出路才是自己的第一法则,或许我们都要到不顾及自己脸面的时刻了,这一天居然来的如此之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