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打破单一票房收入,开辟第二赛道

上市公司一定要开辟第二赛道。

迎着春风,影视股在3月20日迎来大涨,其中上海电影(SH601595,股价15.03元,市值67.4亿元)迎来涨停。

从3月初至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上海电影股价已累计上涨近50%,一扫阴霾,领跑一众影视公司。

股价上涨背后的逻辑何在?

3月21日,上海电影主出品的《望道》在北京举办首映礼。首映礼之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话上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与他深度对谈了疫情后的首个春天,影视公司的战略化转型。

“你们看到的是3月7号晚间,上海电影收购《中国奇谭》运营方的公告,但我们酝酿这一天,已经近3年了。”他回顾道,“上市公司一定要及早开辟第二赛道,否则就是在疫情中‘等死’”。

“你们看到的是一纸收购公告、我们却酝酿了三年”

继3月20日,上海电影股价涨停收盘后,3月21日,公司股价再上涨3.66%。纵观整个3月,上海电影的股价可谓春风得意。

上海电影重拾在二级市场的信心,得益于市场有序恢复,也离不开公司提前布局后的收割。

3月7日晚间,上海电影公告称拟收购爆款动画《中国奇谭》IP运营方上影元,公司股票随后在3月8日、9日两个交易日连续涨停,3月8日~3月10日股价累计上涨26%。

上影元由上影集团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影厂)于2022年10月18日联合成立,至今不到半岁。公告显示,上影集团持有上影元51%股权,转让价格约为6120.24万元。

“你们看到的是3月7号晚间的一纸收购公告,但我们酝酿这一天,已经近3年了。”王健儿直言。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电影院接连闭店。虽然上影有内容、影院、IP,但当时任何一项业务都停摆了。连一家超1000人规模的上市公司都按下暂停键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们现有主营业务抗风险能力很低,行业也是如此。”王健儿表示,“电影院那次关门183天,如果我们183天后再去思考,肯定晚了”。

那年过完元宵,王健儿组织上海电影40名中层以上的高管开会,还邀请了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许季刚,一共坐满6张桌子,大家商讨的焦点正是:公司未来怎么办?“整整6次这样的形式,每次2~3天,每个人都上台发言,谈商业的未来,谈商业的当下,每次结束我都做小结。”通过这一次次的交流,包括王健儿在内,上海电影重新梳理了战略方向:即上市公司一定要开辟第二赛道。

2020年3月,上海电影启动“十四五”战略研讨,明确了三大战略——精品内容、大IP开发、数字化转型。

《中国奇谭》的走红,印证了上海电影3年前的正确部署。线下业务可能会被病毒打趴下,但线上不会。“三大战略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今后上影做内容,我们必须考虑要使它成为一个大IP,否则原则上不做。”

《中国奇谭》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加大短剧的开发和投资,让更多年轻创作者放心大胆去创作”

2020年年底,上海电影对美影厂进行调研,根据集团战略,对美影厂未来的发展重新做了一遍评估。其中有一条:美影厂要集中精力抓IP的开发,包括原有IP的二次开发和新IP的开发。

《中国奇谭》正是当时规划的4个重点项目之一。上海电影分析,美影厂可以借鉴日本动漫的成功模式,从社会上找到一批有创造力的创作者,和传播力强的平台或资本进行合作。在《中国奇谭》的创作中,美影厂为第一出品方,王健儿又引入B站作为战略合作,并以第二投资方的身份加入到《中国奇谭》中。

“《中国奇谭》包括总导演在内,共11位导演。它成为了今年的爆款,社会影响很大,但剧的投资体量不大,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现在和未来的趋势。”王健儿分析道,“短剧我特别看好,它的特点是成本和风险相对可控,可它对年轻人的创作,有比较低的试错成本,所以它能给一大批的年轻创作者提供机会”。

“《中国奇谭》最年轻的导演是1993年的,你让他去拉资本做长篇,十分困难,但像《中国奇谭》这样8个短剧,我们试一试,万一成爆款了呢。”就结果来看,王健儿显然是满意的。接下去,他透露,上海电影会继续加大短剧的开发和投资,吸引、召唤更多的年轻创作者,在美影老艺术家和业内专家的指导下,放心大胆地进行创作。

2022年,上海电影成立上影元,目标非常明确:上市公司的第二赛道要做IP开发,将美影厂和上影集团有市场号召力的IP放到一家公司中,然后由上市公司完成收购。

将上影元注入上市公司的背后,是上海电影试图多元化布局、打开市场增长天花板的决心。上影集团旗下拥有当年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等中国老牌影视企业,70余年间积淀了870多部电影、600多部(集)动画、1500余部译制片等丰厚内容资源,形成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

王健儿表示,这项收购是在市场完成公允价评估后进行的,之后上市公司拥有上影元的经营自主权和开发运营权,并对上影元的营收、盈利能力、生态培养都做了要求。“我们对上影元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包括接下来开发《中国奇谭2》时,《小妖怪的夏天》这种IP会作为独立开发,甚至于大电影我们也有布局。下一阶段,上海电影要把上影元做优做强,会更加注重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内核,并把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感受、理解和向往融入到创作中去。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高于生活。”王健儿说道。

《小妖怪的夏天》 图片来源:豆瓣

“电影数字化,将打破票房天花板”

中国电影大IP的开发过程中,需要精良的制作,尤其离不开技术的投入。

3月19日,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一封内部信中提到:“今年以来ChatGPT的进展,使我更加确信接下来AI技术与内容创作的结合即将进入实质阶段,将为影视行业带来重大变化,光线传媒将探索AI在动画电影制作和创意剧本方面的应用。”

消息传出后,光线传媒(SZ300251,股价9.27元,市值272亿元)股票涨超18%。

影视行业的数字化落地比想象中要早一些,电影人从未在技术发展中掉队。早在元宇宙概念火热的2020年,各影视公司就在思考电影业应该如何与新技术结合,经过几年的推进,如今已经初见雏形。

早在2022年7月,上海电影就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多方共同发起设立上影新视野文化产业数字化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目标认缴出资总额为不高于人民币10亿元。

基金出资人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公告称,此次投资是公司积极推进传统业务转型、探索数字化升级、深化文创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尝试。这也是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投融资平台,研究和探讨使用更广泛资本市场工具,助力内容研发、线上数字化平台搭建、线下沉浸式体验项目产品化的必要举措。

募资不到一年,王健儿在此次采访中回应记者称,该项目基金筹备非常顺利,不久将正式对外运营。“这是上海电影进军数字化领域释放的一个强烈信号,我们希望通过自主研发和生态圈的构建,加快占领数字产业经济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风口和制高点。”

王健儿表示,精良制作的实现,既要有手工艺,也要有新科技。为此,上影集团针对Web3.0做了系统的布局规划,以上海影城的改造作为载体,重点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今后上海影城所呈现的不再仅仅是电影放映这一件事,更多的是IP开发所带来的数字化产品的展示、营销和体验。我们将会筹备IP合作者大会,让国内外IP的合作者能够集聚到上海,带动整个中国大IP的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上影集团在去年完成了对昊浦影视基地的收购,并启动上影高科技影视基地建设。王健儿介绍,该收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化的Studio,“该片场的建成会真正推动上影在数字化产业方向的突破,其中包括大IP开发和数字产业化结合,也包括在虚拟技术拍摄领域的尝试和突破。”

据悉,昊浦影视基地已于2021年6月完成验收并正式启用,目前已承接王家卫《繁花》等项目拍摄。此外,上影出品的首部全虚拟摄制影片《极地救援》(暂名)也在推进中。

元宇宙如火如荼,王健儿透露上海电影在三年前就已经有所布局,这几年的进展超出了预期。“无论是我们的募资,还是我们考察看到的生态圈的企业,都让我们对接下来数字化产业和公司IP开发产业的结合非常有信心。”

王健儿相信,数字化平台无论是从成长性还是体量规模来说,在充分释放后都会使中国电影产业的体量产生巨大裂变,重新打开电影的天花板。“中国电影将从相对单一的票房投资回报,转变为开辟大IP的第二收费窗口,第三收费窗口,甚至到第四收费窗口。这是可持续的,也符合中国电影产业大发展的思路。”

与光线传媒一样,上海电影对当下大热的AIGC,也已着手进行应用研究与业务协同。

“在渠道运营、内容宣发、广告营销和数字资产等方面,将通过参投、孵化及合作等模式,整合海内外领先技术及团队,深入实践AI与影视产业的融合,将更多应用场景转化为创新商业模式。”王健儿介绍,“在文化输出和海外宣发上应用更多AI技术,实现优质国产IP内容与海外技术应用的结合”。

“战略、人才、资本复苏后,产业节奏会很快提振”

春节档强势复苏后,今年的电影市场回暖明显。截至3月19日,2023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150亿元,总出票3.13亿张,播出场次2647.74万场。

目前,《保你平安》《回廊亭》正在热映。上海电影主要出品的、以陈望道先生的人生历程为主线的电影《望道》,也将和新海诚导演的《铃芽之旅》、张颂文和白客主演的《不止不休》同在3月24日登陆大银幕。3月底到4月初,每周都将有多部新片上映,类型数量丰富。

图片来源:片方提供

春风传递到了资本市场。3月20日,影视股集中拉升。渤海证券表示,目前看影视产业链已经逐步出现经营情况的改善。

市场在稳步恢复中,但疫情对行业的改变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重回正轨的路上,仍要避免很多弯路。王健儿坦言,这三年对他的启发很大,市场无论是恢复还是重塑,都需要漫长的过程。

数字化转型,大IP开发固然重要,对人才的开发引进也值得思考。王健儿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人才,一定要放手,要放胆,甚至于要“放量”。“让更多年轻的优秀人才走上舞台中央,我们的产品、产业迫切需要有更多的有创意、有冲劲、敢说敢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否则产业活力得不到提升。”这也是王健儿这几年愈发坚定的步伐。

上海电影的“十四五”人才规划中,明确表示了要吸引20位头部人才,50位中青年英才,100位青年新锐人才,300位后备役人才。目前,上海电影已经启动全球的人才链招募,将从300名优秀的报名人选中挑选30~50名到上影进行高质量的实习,再从中录取相当比例的实习生加入到商业中的开发。

该项计划将会持续至少5年,共吸收100名以上优秀人才投入到国内外的电影中。在上影内部,这项新人新作计划被称为“上影血管”,大量选拔青年人才,王健儿认为是未来几年重塑电影产业发展格局至关重要的一环。

此外,电影产业的资本化仍需加快速度,这需要大量实实在在的项目带来回报,才能激励更多资本进入到影视行业中,继续支撑高质量项目的展开,包括继续用技术为行业赋能。

“战略、人才、资本,这三个方面复苏,产业节奏会很快提振回来。”王健儿对影视行业未来抱着希望,“希望在今年春天,电影人迎来久别重逢的利好市场,整个行业获得更多的信心、资金和合作伙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