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如何炼成的?

从迪士尼儿童片到恐怖电影再到著作改编和翻拍,这位传奇导演将在北京为大家传授他的经验。

“奥斯卡”作为全球人民关注的电影盛事,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也最具权威性,它被视为电影艺术的最高殿堂,每年角逐奥斯卡奖项的影片从提名开始就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度。而每年的“最佳外语片”奖项更牵动着全球无数电影人的心,因为这是奥斯卡奖项中唯一一部非英语影片的奖项,它也成为全球非英语国家电影人的梦想。

那么,如何才能做出一部“最佳外语片”?

由第一制片人、向阳教育联合龙跃中欧制片人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一届《走进欧洲电影,聆听大师心得》特地邀请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伯纳德行动》的导演Stefan Ruzowitzky先生,来给我们分享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如何炼成的?”

在Stefan Ruzowitzky导演的职业生涯里,他曾执导过大制作商业电影获得票房成功,也曾潜心投入剧情片创作一举拿下奥斯卡奖。从迪士尼儿童片到恐怖电影再到著作改编和翻拍,这位传奇导演将在北京为大家传授他的经验。

1996年Stefan Ruzowitzky拍摄了第一部电影《Tempo》,随后他得到了Max Ophüls Preis奖项。1998年他执导了第二部电影《农庄风云》,故事设定在奥地利Mühlviertel的乡村,该片在鹿特丹电影节和法兰德斯电影节均获最佳影片奖。2000年他执导了大热恐怖片《解剖》,3年后执导了其续集《解剖2》。2007年,他的《伯纳德行动》参选柏林电影节,并于同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而后,由他执导的迪士尼电影《小魔女莉莉》在欧洲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而他的近期作品包括《零号病人》《地狱》《陷阱》等,均俘获了大批粉丝。

《伯纳德行动》是奥地利和德国的合拍作品,根据阿道夫·博格(Adolf Burger)小说《魔鬼工厂》(The Devil's Workshop)改编而来,影片讲述了纳粹集中营里造假币的事情,小说的作者用文学回忆录的方式将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些真实事件记录了下来。

电影主人公是个非常典型的英雄式角色,年轻、勇敢,跟纳粹去斗争,具有主角光辉。他是一个专业的出版商,不仅了解所有造假币的技术,同时又是个专业的摄影师,还擅长拿捏人心。人们很想看兼具多项技能的他,能在集中营里面能发生些什么事情。

在影片故事的选择上,Stefan Ruzowitzky认为一定要选一些新鲜有趣的故事,而不是被人已经嚼烂的故事。“就比如说《伯纳德行动》这个故事,纳粹集中营里面本来就有会出现一些反抗式的英雄人物,这是影片中常见的人物。但如果被投入集中营的本身就是一个坏人,他是一个黑帮,从小就擅长造假,那这就是一个还没有被诠释过,也没有被搬上大银幕的一类角色。”

Stefan Ruzowitzky认为,根据这个设定可以发展出很多故事,不过相对地对剧本的要求也会提高。《伯纳德行动》剧本打磨了很长时间,首先是历史问题,观众对过去的历史可能会怀着一种审视的心态来看,所以在创作过程中要非常注意,要尽可能还原历史故事的本身,而不是去做出一些主观的判断或是概念的植入。

在人物上,标准的英雄式人物走向一般是,主角在故事中经历一些事情后,他可能会变成好人。就比如这部电影,如果按标准英雄人物塑造,就是一个坏人在纳粹集中营里活了下来,然后成为了一个好人,这就意味着那些在集中营里面活下来的人都能够成为更好的人。可实际大家都知道这并非真实的故事,现实是,集中营里会发生一些非常残忍、肮脏的事情,这些残酷的事情是人们不愿意提及的,所以很多影片都会相对或多或少做一些美化。而我们的电影是尽量让人物还原当时的背景,让这位英雄经历的事情既符合真实故事背景,又不那么理想化。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影片是通过原著小说改编的剧本,我们要尊重原著,尊重文学作品,同样,我们也可以加一些创意进去,但这个创意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在银幕上去呈现这部作品,而不是改变它原本的面貌。

在现场,针对观众给出的提问,Stefan Ruzowitzky导演也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Q1

如何将一个理想化人物,塑造得既真实又接地气呢?

Stefan Ruzowitzky :“通常来说还是要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首先你要让观众喜欢上这个人物,如果这个主人公过于完美的话,建议给他加上一些缺陷,因为任何人都应该是有缺陷的。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他会通过各种经历来成长成不那么有缺陷的人物。所以尽可能的在一开始就让观众知道这个主角他并不完美,是有缺失的,这个缺失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可能是其它,当他遇到某个人或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有所转变,当然一切也必须要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任何故事都要与主线密切相关,给主人公的缺陷也必须是要为这个故事而服务的。”

Q2

在同时兼任编剧和导演两项重要工作情况下,如何让影片在“质量”和“速度”上达到平衡呢?

Stefan Ruzowitzky :“其实绝大多数项目都要花上很多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的成型,即使是那些非常大规模的制作也是一样的。我们经常在颁奖典礼上听到获奖人说:‘我们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站在了领奖台上’。筹备都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遇到挫折时你必须不断努力坚持,快可以保证速度,但不一定能保证质量 。”

Q3

如何将原著小说中浅层次的人物变成主线人物,在剧情上,如何与原著作者之间相互妥协与沟通?

Stefan Ruzowitzky :“就拿《伯纳德行动》来说,这个主人在原著小说中并不是主角,只是被提过几次的一个人物,因此你自己要额外补充的信息非常多,才能更好地充实人物的形象。故事里面还有很多小细节,也都需要一点点地去补充与改善。比方说我们放的音乐,还有整个造假的流程,还有英国银行各种担保,还有就是去验钞等等,很多情节都需要进行考证再加入影片里。

对于作者,因为这是他本人亲身经历的事情,能与他共事我感到非常荣幸。作为电影人讲故事我有我的经验,但是他才是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和信任,他的贡献能够让我们把整个剧本打造的更好。”

Q4

制片人、导演、编剧属于三种不同的体系,如何平衡导演和制片人这两种容易产生分歧的思维体系呢?

Stefan Ruzowitzky :“我认为要分精力,既做导演又做制片人确实是比较难,我会选择不做制片人。制片人在一个项目中起到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因为在一个剧组里面只有制片人有可以跟导演叫板。我接受了这个项目,就等于接受了跟这个制片人合作,既然他选择请我来拍片就是相信我的专业眼光和判断能力。”

Q5

剧本在做分场的时候有什么好的建议?

Stefan Ruzowitzky :“在电影进行了一半之后,观众就应该知道这个片子到底说的是什么。如果整个铺垫铺得太长的话,观众会很不耐烦,所以必须要在25分钟到30分钟之内把这个铺垫做完,让观众知道这个主人公到底要干什么,他们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处境,无论什么影片这点都是至关重要的。其它的分场方式,我不太注重什么黄金法则,要根据故事而定。”

最后,Stefan Ruzowitzky先生表示,好的故事是靠一个团队共同成就的,“也许在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见分歧,也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目标而去努力,一同克服重重难关,在精益求精中认真打磨作品,相信最后的结果都会是令人满意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