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青年电影导演观察

目前中国电影已初步形成影视高校培养、扶持平台助力、投资主体接棒,多方协作、多元融合的青年电影人成长生态环境,为中国电影未来发展蓄积着蓬勃力量。

经过10多年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银幕数世界第一,截至去年底更是突破6万块;票房位居世界第二。

市场迅速扩大,受众覆盖面空前广阔,观影人群日趋年轻化、多元化。仅靠张艺谋、陈凯歌等成熟导演的创作显然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

现在,好的局面是,在青年导演扶持机制下,越来越多的机构和投资方都在扶持青年导演、青年编剧,并且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批青年导演成长起来,现在可以说是产生综合性效应——开花结果、桃李满天下的时刻。用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的话说,“对于青年导演,现在是最好的时代。”

梳理2018年(全年)至2019年5月10日的电影票房可以发现青年导演(票房过2000万)的赫赫战绩:郭帆的《流浪地球》(46.54亿)、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2》(33.97亿)、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30.99亿)等34部青年导演的电影作品共取得票房274.52亿。2018年,有26部青年导演作品过2000 万,票房为174.66亿,占国产总票房的46.09%;其中青年导演过亿影片达20部,接近当年国产电影过亿总数(44部)的一半。

今年开年,《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三部影片更是引领春节观影潮,分别取得了46.54亿、22.01亿、17.16亿的票房,一举将2月票房拉高至110亿,再创历史新高。而《流浪地球》的出现,当属今年春节档最大的惊喜,且它的意义远超出春节档票房冠军的头衔,更重要的是填补了我国科幻片的空白。饶曙光表示,习总书记在五四大会上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新的希望,新时代的青年导演应该为中国电影发展做出贡献,特别是在中国由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过程中做出贡献。“对于青年导演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有很多的机会,也有很多渠道和平台,但最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苦炼内功,特别是要把生活中的感想和对电影的理解充分表达出来。”饶曙光说。

34部青年导演作品斩获票房超274亿

喜剧类型最受青睐

青年代表着希望、朝气、未来和理想。

影视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培育与扶持,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新气象,一大批青年导演、电影人逐渐成长起来。

仅看2018年和今年(截至5月10日)的数据,不难发现,青年导演正式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中坚力量——34部青年导演影片斩获了超274亿的票房。其中,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陈思诚导演的《唐人街探案2》,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闫非、彭大魔导演的《西虹市首富》,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韩寒导演的《飞驰人生》,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等7部影片票房均超10亿量级。令人欣喜的是,《流浪地球》(46.54亿)、《唐人街探案2》(33.97亿)、《我不是药神》(30.99 亿)、《西虹市首富》(25.47亿)四部影片位列历年中国总票房榜(含进口片)前十。

青年导演不仅在票房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在奖项方面,也是成绩斐然:《流浪地球》斩获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视觉效果奖、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唐人街探案2》收获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第四届成龙动作电影周最佳动作指导荣誉;《我不是药神》更是拿奖拿到“手软”——东京电影节中国电影周金鹤奖特别电影贡献奖、评审委员会特别奖,第55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导演奖、最佳原著剧本,第4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丝路传媒荣誉最佳故事片,第1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最佳青年男主角、最佳青年编剧、最佳青年男配角(王传君),第一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年度电影、年度导演、年度男主角,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配角(章宇),第26届北京大学是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新人(章宇);《超时空同居》赢得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佳新人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青年电影创作奖,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编剧;《地球最后的夜晚》斩获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原创配乐等奖项……

正是这些青年导演的加入,正是有前辈导演们的提携与扶持,才有了中国电影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他们和前辈导演们一起保证了中国电影高速增长的态势,促进了中国电影类型的不断成熟并且更适应新时代观众的文化消费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饶曙光认为:“青年导演本身对生活的变化有更多的敏感和捕捉,对于观众的需求能够更加有效地对话,在这些方面他们可以发挥更多的才智和想象力。”

“做一个好看的商业故事,具备喜剧、爱情和奇幻三点,主要还是讲人物成长。不光是两个人谈恋爱,而是因为爱情两个人各自有了成长。”这是导演苏伦在创作《超时空同居》时最初的希望。

可以看到,喜剧,仍然是许多青年导演青睐的类型。其实不难理解,爆款难以预测,但各种类型片的票房“天花板”是一个非常容易参考的数值。

对投资人来说,这几乎就是个简单的统计学问题。从历年的票房来看,目前国产电影中喜剧的天花板是最高的,其次是大制作的动作片。

这种判断基本上没有闪失。从2017年的票房总排行榜中,票房前五名几乎都是大制作特效片和喜剧片的天下。《战狼2》斩获56.8亿票房位列第一。除去进口片《速度与激情8》位列亚军外,喜剧片《羞羞的铁拳》《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分别以22.13亿、17.5亿、16.5亿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第三、四、五名。喜剧类型的受欢迎程度,也在青年导演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在过2000万票房青年导演的34部作品(2018年至2019年5月10日)中,含喜剧元素的就有19部,数量占到55%以上。

拓宽类型化范畴 探索商业艺术平衡

从2018 年及今年上半年的电影现象来看,整个电影市场开始趋于年轻化,不论是《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2》《西虹市首富》等这样的商业电影,还是《无名之辈》《无问西东》《我不是药神》《老师·好》等这样的文艺片或现实题材影片,均出自青年导演之手,这些新生血液同艺术创作所引发的激情碰撞给电影带来无限可能,同时,他们也在不断拓宽类型化的范畴,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做出了很好的平衡。

2018 年,文牧野和他的处女作《我不是药神》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大惊喜。文牧野是宁浩“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签约导演,因为之前拍摄的短片被宁浩和徐峥相中,得二位导演相助,也有了《我不是药神》的出现。票房31亿,豆瓣评分9.0。无论是之于中国电影工业,还是现实社会,这注定是一部意义非凡的电影。一般而言,人们往往将拥有大众市场的商业电影,和小众领域崇尚的艺术电影对立开来,仿佛一类天然是市场宠儿,一类则注定曲高和寡。文牧野从一开始就不排斥商业和艺术的关系,他对这种所谓的界限并不在乎,“电影的娱乐性、社会性、灵魂性,这些是可以找到一个有机的结合点。但是它需要花时间,大家一块努力找平衡。你只要找到了,它就一定会爆发特别强大的能量。”在他看来,电影诞生至今,类型化的叙事已经普及开来,类型电影也是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加上自我表达语境,“艺术与商业并行不悖”。很明显,《我不是药神》的成功,也证明了文牧野将“艺术与商业”融为一炉的能力。

可以说,作为青年导演,文牧野是幸运的,同时,电影行业也有幸——这部电影出自一位青年导演之手。原华谊兄弟发行分公司总经理洪军认为,《我不是药神》《老师·好》等影片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有情怀,能够打动观众。这是很好的例子。这两年好莱坞电影在叙事上也有变化,此前超级英雄很流行,今年《绿皮书》等作品也在回归现实题材。

与文牧野类似,作者型青年导演在市场上开始占据愈加重要的位置,比如,韩寒、李芳芳、毕赣、忻钰坤、饶晓志等。

2014年,由作家跨界而来的导演韩寒,处女作《后会无期》面世,取得了6.28亿的票房,随后,分别于2017年上映的《乘风破浪》和2019年上映的《飞驰人生》赢得票房10.46亿和17.16亿。

与韩寒一样,李芳芳也是少年成名,15岁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8岁出版个人代表作《十七岁不哭》,30岁出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院线长片《80后》。随后,她成功的驾驭了第二部电影作品《无问西东》——一部战争题材的史诗级叙事电影,斩获7.54亿票房,豆瓣评分7.6。

毕赣则成名于电影节,首部电影作品《路边野餐》获得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银豹奖以及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等,2018年底(12月31日)毕赣再度推出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取得2.82亿票房的同时,也因为宣发的原因引发了一些争议。

但不管怎样,毕赣的出现,也为内地青年导演群体中点燃了“艺术之光”。忻钰坤则发迹于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处女作《心迷宫》在FIRST影展获奖之后,忻钰坤也受到行业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及广泛关注,2018年4月,他的第二部作品《暴裂无声》在院线上映,并取得了5425万的票房。

从话剧导演转型大银幕的饶晓志,带着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你好,疯子》初登2016年贺岁档,虽然获得一致好评,票房却只有1514万。两年之后,“蝼蚁流下眼泪,憨匪为爱而生;烂泥开出花蕾,鼠辈也有名姓。”豆瓣上,来自饶晓志的第二部电影《无名之辈》的这句热评,获得了近2000赞。口碑之外,《无名之辈》的票房也是“逆风飞翔”。从首日910万,到逆袭《毒液》,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斩获票房7.94亿。

商业电影始终是电影市场上的强者,在内地商业电影领域,青年导演也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比如陈思诚、宁浩、黄渤、闫非、彭大魔、吴昱翰、韦正等,可以说各领风骚。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的票房黑马《超时空同居》背后是一位青年女导演苏伦,暑期档青年导演韩延也凭借新作《动物世界》更是尝试了新的电影类型,并对电影工业化进行了有效探索。

到了今年春节档,一大拨青年导演作品发力,《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齐驱并驾,掀起观影热潮。最瞩目的当属《流浪地球》,它的“横空出世”填补了国产科幻电影的空白,更是具有“科幻电影里程碑”的意义。导演郭帆无疑成为众人眼中当之无愧的中国科幻电影的开拓者。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表示,《流浪地球》不仅是科幻电影题材的创新之作,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之作,也是新时代中国电影守正创新代表之作,还是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电影繁荣兴盛的必然之作。

北京ACE影城负责人刘晖认为,这两年大家对现实题材很看重,应该从这方面多下一点功夫。以前大家都说中国军事题材电影不行、中国科幻电影不行,但《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作品证明其实我们可以做的不错。

青年导演应该让大家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告诉大家这个年龄段创作者看待世界的眼光,不要前任火了就都拍前任,不能“炒冷饭”。

自我表达与观众需求,并不矛盾

对于初出茅庐的青年导演来说,如何获得认同、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并完成导演处女作,是个艰难的过程。很多青年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都会选择参加电影节展,对于新人来说,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方式。

洪军表示,想直接进入电影行业有一定困难,因为投资比较大。这种途径,偏向于文艺片,偏向于自我表达,这种电影对新人来说更接近他的生活状态,接近他的价值观,但此类作品和主流电影脱节。电影市场关注更多的是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导演,获得观众认可才可以。想要获得观众的认同,价值观和题材的共鸣是非常必要的。

好在,目前中国电影已初步形成影视高校培养、扶持平台助力、投资主体接棒,多方协作、多元融合的青年电影人成长生态环境,为中国电影未来发展蓄积着蓬勃力量。

青年导演扶持政策和各种青年导演扶持平台无疑是青年导演快速成长的因素。从当初的“青年导演资助计划”到当下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相关政府部门对青年电影人的扶植力度和影响作用不断加大。在2018年上海电影节论坛上,面对时下的市场环境,导演苏伦就曾直言:“市场特别好!”但好的市场对于青年电影创作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就因为市场很好,也有很多不同的人,自己要有一个判断,对于市场包括资金应该怎么判断,对于我们创作者还是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苏伦表示,自己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值得去做,很重要的考量标准就是与自己的初心是否契合:“如果仅仅为了票房,不管这个内容是怎么样,或者是之前有同类的作品卖得好就盲目跟风,这可能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作为一个新人导演,还是希望能带来一点不一样的东西给大家。”

洪军建议,青年电影人既要关注自己内心的表达,也要关注观众的需求,这两者并不矛盾。“一方面,导演首先要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历练、深挖,同时也要关注市场,能够通过自己的好作品和观众的交流互动,形成创作的良性循环。和观众的有效互动,是对自己作品提升的很好途径。”旁观者清,一部作品是否实现了准确的表达,手法是否过于主观?因此,这个时候,听取观众的反馈是很重要的。

在刘晖看来,青年导演的想象力和讲故事的能力还不错,有新鲜感,对社会话题比较关注。但力度还需要加强一些。在题材选择上,还是有些保守、求稳,市场证明过的题材还是会反复出现。电影是造梦的过程,应该多题材、多样化。

青年电影人要想在艺术创作中有所作为,饶曙光认为,需要提升专业素质,苦炼内功,在方方面面“有几把刷子”,提高艺术修养和思想境界,还要有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在新时代挺立时代的潮头,为中国电影强国建设提供更多的贡献和智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