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的“结束”,不是从7月5日开始的

如果说档期持续震动,小档难热大档难增,对于上游冲击显然是巨大的。

暑期档的消失,并不是从“撤档”开始的。

如果仔细去翻看今年暑期档的阵容,基本上算是一个非常平庸且受众覆盖比较单一的年份。缺乏足够能撬动市场的“大片”,自然将希望寄托于部分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身上。一旦出现改档甚至撤档,自然也会放大其负面情绪。 

7月5日。 

去年,《我不是药神》正是在这天启航,从此一路不可收拾,拿下了超30亿票房。也正是这部电影,让现实主义的热潮来的更近一步。今年,选择在了同一天上映的影片,如今的结果已经说明了问题。 

由于7月5日的“空缺”,很多人认为暑期档在这天提前结束。但今年暑期档截止目前真正能够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影片在10部左右,其中还有2部进口片。即便加上三部撤档影片,今年依然是“暑期小年”。 

重要的是,今年档期震动所带来的上游“自丧”,其影响远远大于暑期档是否倒退,而暑期档真正暴露的问题是上游生产能力的薄弱和脆弱。从一开始,暑期档就“结束”了。 

春节档被寄予厚望,结果止步不前。倘若暑期档也表现不振,那么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仅仅是档期变动这么简单。 

1

“想看”

10部。

这是截止目前,暑期档现阵容里能够挑出来的“种子影片”。虽然说是种子影片,但即便是这10部电影里凭借现在的卖相也有大量影片很难突围。所以从结果来看,今年暑期档是一个基本可以提前宣布结果的档期。

2017年暑期档,《战狼2》大爆50亿,凭借一己之力敲开了暑期档单片票房的天花板。作为全年周期最长的档期,暑期档给予国产片的发挥空间是巨大的。而《战狼2》的作用就是充分给予外界信心,国产大片在优势档期的票房空间是有多巨大。

去年暑期档,《我不是药神》又在题材和类型“双新”的情况下大卖30亿,给中小成本现实主义题材的剧情片又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此后,现实主义和口碑为王成为了新的“双标”,这对于国产片在质量上的重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以说,前两年暑期档某种程度上都推动着国产片取得了不同维度的进步。再加上去年年底触达600亿,算是让中国电影市场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由于去年下半年市场的下行和春节档的迅速崛起,导致今年上半年在档期选择上发生失衡。过于依赖大档期,也让市场的真空期延长。然而不幸的是,春节档并没有兑现“期望”,这某种程度上也给暑期档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但随着时间推移,今年暑期档能否出现20亿级的单片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按照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体量,即便是20亿+也需要多部影片联合发力。但现在,这样的趋势显然是不具备的。

从目前来看,《狮子王》是进口片里绝对的担当,而国产片里目前最被外界看好的则当属《银河补习班》。只是暑期档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给足单片“独领大盘”机会的密集型档期。缺乏足够市场热度的承托,很难让头部影片取得应有的体量。

单片票房和档期大盘,在2019年的夏天显然很难“热”起来。 

2

“需求”

大众需求和主流消费。

暑期档真正能够突围的必然需要满足以上两个必备条件。有趣的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处于一个“转折点”,究竟什么样的算大众需求,什么样的算主流消费期事很难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 

从今年暑期档的阵容来看,很多影片本身是具有“滞后性”的。部分影片的开拍年份甚至可以追溯到2015年,这其实给影片在如今市场的表现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从根本上来说,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今年暑期档本身就处于一个调整期。这并不是因为三部撤档影片突然改变战局的结果,而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结果。

今年上半年,观影人次同比下跌了将近一亿,其下跌幅度远超票房。除了票价本身的原因之外,今年上半年票房集中度过大,“一片独大”导致观众选择变少,都在削弱观众的观影热情。

因为从数量来看,2019年上半年依然有小幅增加。但由于《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4》双40亿票房和多达25天单日票房低于5000万的“空窗期”,导致观众认为市场有严重的片荒。 

由于终端的消极情绪和内容本身的“滞后”,想要彻底激活市场热度的确非常困难。而且暑期档往往是“流量为先”,即便质量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但缺乏足够流量的支撑,那么暑期档和平时档期的区别在哪呢?如何可以撬动突然涌进市场的年轻受众呢? 

这并不是说单一的看重流量影片,而是质量永远都需要流量的承载才能撬动市场。即便是《我不是药神》逆袭,也需要别的影片不达预期形成反差。但从目前的档期分布来看,基本上“种子影片”很难遇到太大的阻力,缺乏足够竞争性那么想要满足正在发生调整的“大众需求”,本身就极不乐观。 

3

“自丧”

包容心。

撤档打击的并不是撤档影片的片方,而是整个行业的低气压。如今,整个行业内部的低压已经形成,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消极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撤档本身。 

中国电影市场多年的高速增长,足矣承受一年调整。但无法承受的是这一年调整“转向”的不明趋势,今年下半年能开机什么项目?明年档期布局是什么? 

在关键市场解读上的迷茫,会加剧内容端的犹豫。而中国电影市场仍然是“单片爆款”的时代,缺乏足够的票房回款也就意味着资本的泡沫会继续破裂。这种恶性循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不仅仅是发展势头转向的问题。 

从今年暑期档来说,《八佰》撤档已经让一部分人喊出了“暑期档结束于7月5日”的言论。而《少年的你》和《小小的愿望》则加剧了这样的负面情绪。那么,整个行业对于目前现有影片的态度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扭曲,一方面寄托了更多的希望,另一方面本质上对现有影片也并不看好。 

上游的“自丧”必然会传达至下游,那么整个行业如何来看待这个被“自宫”的暑期档就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其实无论今年暑期档发挥如何,都应该给予市场足够的包容度。例如和《流浪地球》同一阶段开拍的《上海堡垒》,在《流浪地球》大爆40亿后进驻暑期档。外界对于电影本身的了解并不多,甚至有认为电影是在《流浪地球》之后“蹭热度”。

那么,市场如何对待《上海堡垒》决定了未来国产科幻片的走向。《流浪地球》推动着国产科幻往前走了一小步,一旦市场过分苛责《上海堡垒》,那么这个“一小步”真的能落地吗?

同样,这两年单纯的喜剧很难在市场取得足够的空间。《跳舞吧!大象》不仅仅是7月最受关注的喜剧,也是整个暑期档为数不多能够拿得出手的喜剧。但是市场如何来看待艾伦,《跳舞吧!大象》又能取得多少票房呢? 

而《烈火英雄》是博纳主旋律的暑期代表,《银河补习班》是邓超+俞白眉的“翻身之战”。细细来看,今年暑期档现有大片更需要市场保持足够的包容度。 

在缺乏足够“领头羊”的情况下,这种包容度就不仅仅是拯救大盘,其实也在培育市场。 

过分承压和过分打压都无法让今年的暑期档变好,倘若在这个特殊的暑期档能够将观众的包容度往前推一步,那么对于下半年“献礼片”为主的国庆档和可能是前两年积压国产大片主导的贺岁档,都是一件值得被铭记的“义举”。 

对于制作方来说,“自丧”从来就不是对抗变化最好的方式。如何能够更准确的捕捉“大众需求”和“主流消费”,从而提升内容的稳定性,才能真正的对抗“逆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