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成顶流,网红变卖票生力军,寒冬之下票房创新高…2019电影圈太意外了!

对于从业者来说,保持做电影的初心,不盲从于所谓“规律”,踏踏实实创作,才能在“寒冬”中继续站稳脚跟。

蜀黍的年度盘点第四弹也终极出炉——除了看过的好烂电影,留下深刻印象的银幕角色,我们最后来说说,这一年中国电影圈,出现了哪些特色鲜明的新现象!

截至12月29日,2019国内电影票房已达到637亿,已经比去年的609.8亿增长了27.2亿。渲染了一整年的“影视寒冬”,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绩单。

这将近5%的“小增长”,依赖于《流浪地球》《哪吒》等黑马爆款的诞生;得益于暑期、国庆档主旋律电影成为“顶流”,扛起口碑票房;80后中生代导演飞速成长,从前辈导演们手中接过领军市场的大旗……

然而改档撤档成风,档期分布失衡,盲目疯狂从众……也让今年的电影圈在迷思中疑惑前行。

危与机并存的2019,同样值得被铭记。

透过以下十大新现象,一起来回顾过去这一年中国电影行业的热闹与思考↓↓

1.【主旋律和爱国情怀成为票房第一生产力】

对比近几年的票房排行榜,今年的主旋律电影和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商业片所占的比重,明显要高于往年。

纵观近四年的年度票房榜前十,2016年冲入榜单的是《湄公河行动》;2017年《战狼2》成为绝对领先的冠军;2018年《红海行动》登顶;今年《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四部主旋律电影均在票房榜前十名内,都是兼具话题度和国民度的爆款。

在70周年大庆的氛围下,各行各业高涨的爱国热情让“热血主旋律”成为观众观影的优先选择项。

而国产主旋律商业片的制作进一步走向成熟,无疑是观众愿意贡献票房的另一大原因。相比此前直白生硬喊口号煽情,如今“主旋律电影”中表达爱国情怀的方式已更加多样。

《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等都已结合灾难片类型,从视听上满足了观众的感官娱乐需求。《我和我的祖国》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表达爱国,普通人的真情让观众很容易获得共鸣。《流浪地球》在科幻题材中表达民族自豪情绪,同样带来了新鲜感。

毫无疑问,仿好莱坞模式,契合国民情绪、塑造国民英雄的中国式大片,未来将越来越主流。春节档依然有《中国女排》《紧急救援》等明显主旋律相的影片蓄势待发。

百花齐放令观众喜闻乐见,不过要想从中异军突起成为有绝对优势的爆款,也更加艰难。爱国高潮集中爆发过后,仅凭渲染“情绪”显然不可能再轻易“出圈”。

不断挖掘各类题材,继续探索商业片类型模式,找准与观众切身相关的情感点,主旋律电影前途光明也任重道远。

2.【春节国庆吊炸天,贺岁疲软不欢乐……档期票房分布不均】

在主旋律爆款大片的助力下,今年春节、国庆两个档期的票房也创下新高。

2019春节假期7天,总票房达到58.99亿,比2018年57.71亿的成绩再度有小幅增长。同时,因为《流浪地球》的出色表现,春节档7天首次出现了破20亿的单片。

三部主旋律大片集中的国庆档,8天票房突破50亿大关(50.49亿),同比去年21.69亿的成绩大幅上涨了132.7%。这个成绩几乎都是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电影完成的,它们的票房之和占整个档期票房的97%。

今年的国庆档也创造了六年来的最好成绩,从20亿量级直接迈向50亿。

2014 12.49亿

2015 20.86亿

2016 17.79亿

2017 24.95亿

2018 20.20亿

2019 50.49亿

值得关注的是,春节+国庆这15天,总票房达到了109.48亿,占到了全年总票房的17%。持续两个月的暑期档,总票房是176亿(其中大黑马《哪吒》一部片就贡献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票房)。对比之下,两个黄金周的含金量不言而喻。爆款单片对票房贡献的重要程度,也显而易见!

纵观全年,春节、国庆黄金周大片显然更加集中,强强联手一路推高了档期票房。

然而传统的黄金档期贺岁档却显出了疲软。截至12月26日,2019贺岁档总票房为67.52亿,是三年来的最低成绩。

2019 67.52亿 (截止12.26)

2018 81.11亿

2017 79.71亿

缺少名导大制作和有国民度的喜剧,今年的贺岁电影确实令人选择无能。

连续几年春节档的爆火,让“大年初一”已然成为最抢手的黄金vip档期。明年春节档的种子选手《唐探3》《囧妈》《中国女排》《紧急救援》等等,几乎都是提前一年半载便已早早定档。

强强扎堆目前看来是互相助力同推大盘,然而当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容量到达某个天花板,自伤互伤便在所难免。而漫长的被冷落的“前春节档”,又有谁来填补“浪费”呢?

3.【国产片票房完胜 好莱坞进口大片哑火】

好莱坞大片的疲态,自去年起便开始明显呈现。2018年内地票房总收入609.8亿,所有进口片票房总和约230.79亿,仅占比37.8%,比2017年减少约27亿。

今年的总数据尚未有准确统计,但仅以票房榜前十名来看,去年冲入这个榜单的有四部进口片,而今年前十位只有《复仇者联盟4》和《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两部,劣势愈加明显。

产生这样的结果,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方面,国产电影对下沉市场有显著开发,而进口片观众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缺少票房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国产电影工业水准提升,在本土情感共鸣方面有着先天优势。而被选中引进的好莱坞大片大多平庸套路、缺乏新意。

除《复仇者联盟4》因为让主角牺牲赚取了情怀和眼球外,其余的套路型选手已经让观众十分审美疲劳。尤其以迪士尼系为代表的超级英雄电影和动画真人版,毫无灵魂的豪华场面和低龄向的故事已导致接连扑街。

当然,我们对进口大片也并非全然开放的态度,许多红遍全球的流行电影比如《小丑》《寄生虫》等等,并没有得以引进。《复联4》上映当月,还是引发了众多国产片纷纷躲避竞争的情况。

此消彼长间,隐形的“进口片保护月”今年也不复存在。暑期档仍然有《狮子王》《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等好莱坞大片上映。

4.【仿好莱坞类型化成趋势,翻拍外国经典成成功捷径】

在进口大片优势不再突出的同时,仿好莱坞套路的国产影片却越来越多。

主旋律商业大片在视听语言、叙事方式上对好莱坞的借鉴已经日趋成熟,《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均以特效大场面+人性视角叙事塑造了中国式英雄人物,这也是好莱坞同类电影的核心。

另外,今年科幻、动画两大商业片题材对好莱坞类型化的模仿尤为明显。《流浪地球》《上海堡垒》等科幻题材大制作,从类型片创作标准、摄制流程管理、技术上的工业质感等方面都对好莱坞有明显借鉴。

“美式大片的核心是一种具有高度市场价值的叙事形式”,这一理念目前是被广泛认同的。国产科幻片经过水准在线的本土化处理,收获的大众认可度可以说令人吃惊。

这其实也是常年国产即烂片造成的“观众宽容”。中外同样水准的片子,观众会报以标准完全不同的评判心理。国产片哪怕是原样翻拍国外经典,只要质量还过得去,就会被叫好。

国产动画电影对好莱坞叙事方法的运用也收效明显。《哪吒之魔童降世》被称为国漫最接近迪士尼的一次:老少咸宜的气质,全年龄段都能感受到娱乐性;表面有些童真,实际上有不少成年人才能懂得的价值观;制造一个贯穿全片的核心精神,在简单易懂的故事里传达道理。

这些在《玩具总动员》系列、《头脑特工队》等迪士尼片里都能找到相似的特点。

另一部口碑国漫《白蛇:缘起》直接有了好莱坞公司华纳兄弟的支持。在传统的民间传说框架下,融合了奇幻、动作等元素,同时发丝、衣服织物等画面细节也在向迪士尼动画的精细化靠拢。

在追赶好莱坞中建立自己的系统,是目前许多国产大片的共同选择。而如韩国电影般在学习好莱坞模式后发展出自己的创作体系,才是本土电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国产片的向外借鉴,很多都变成了直接翻拍。《误杀》《“大”人物》《小小的愿望》均改编自国外电影,照搬《完美陌生人》的《来电狂响》比原版内地票房还翻了13倍。这种轻松且有效的“拿来主义”,也使原创力的发展受到阻碍。

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进行模仿,成功者也值得肯定。但从长远来看,要想成为真正的电影强国,重视原创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路径。

5.【国内资本渗透国际制作及发行,奥斯卡戛纳获奖片光速引进】

在中国电影真正走出去之前,国内资本已经率先迈开了步伐。除了传统的合拍片形式,资本直接出海已经屡见不鲜。

国内公司在好莱坞公司大规模布局,早在三四年前就已掀起过一次小高潮。万达收购AMC、传奇影业,及美国两大连锁院线;阿里影业入股安培林(Ambin Partners)并联合出品电影;腾讯入股WME-IMG和影视游戏娱乐工作室Skydance Media等等都是知名案例。

中国资本对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渗透已经比较常规。今年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决战中途岛》背后就有来自腾讯、博纳在制作、发行上的支持。对于需要中国这个潜力票仓的好莱坞大片们而言,有中国公司的助推自然会获得更多便利。

今年更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是,中国公司在国际文艺片制作及发行层面上的参与已经更加直接。比如《时代周刊》评选的2019十佳电影中,5部都有国内公司的参与↓↓

《痛苦与荣耀》→上海路画影视

《爱尔兰人》→香港寰亚电影公司

《好莱坞往事》→博纳影业

《利刃出鞘》→融创集团

《邻里美好的一天》→腾讯影业

中国资本的参与也让许多获奖文艺片得以快速引进。今年阿里影业对奥斯卡影片的精准“预测”就成为一大热点。

《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徒手攀岩》等奥斯卡获奖电影,以及戛纳评审团奖获得者《何以为家》,都有阿里影业的参与。其中《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趁热打铁引进,《何以为家》掀起广泛情感共鸣,都在票房及口碑上获得了显著成功。

只是国内公司仅参与出钱及宣传,未出力创作却进行大肆吹捧,未免也会有蹭热度的嫌疑。

当然,中国资本也不是影片能绝对被引进的通行证。

许多R级电影(17岁以下需父母陪同观看的限制级),国内资本虽有参与,但要么无法引进(如涉及同性的《痛苦与荣耀》),要么只能遭阉割(如《波西米亚狂想曲》)。参与的电影不能国内上映,有时也是一种尴尬。

6.【观众越来越不容易套路 口碑传播和票房表现越来越成正比】

高口碑电影有着充足的票房后劲,这一规律在今年也越加明显。 2019年国内院线共有88部破亿电影,在10亿量级的有15部。除了IP、明星热度加持外,很多都靠口碑才走到了“大爆款”之列。

而无法靠口碑走稳定长线的,几乎都要在上映首日之后经历一次大的(甚至是断崖式的)票房跳水。

周星驰电影《新喜剧之王》票房走势,该片最终票房6.26亿,远不及周星驰此前春节档电影的成绩

口碑出圈对于一部电影的命运而言,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拥有高口碑,让题材本不被看好的影片有了逆袭的可能。

暑期档最大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本被视为只能圈儿童观众的常规动画,而靠先期点映积攒了大波“自来水”之后,《哪吒》连续17天单日票房破亿,中间还伴随着几次小爆发,票房影响力持续至9月底。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走势

第一次试水硬科幻的国产片《流浪地球》,主旋律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均因题材风格在前期未受太多关注,但依靠出圈的口碑,成绩均大大突破预期。

贺岁档的小黑马——犯罪悬疑片《误杀》也是靠口碑不断扩大传播度,在上映一周后仍出现了票房增长峰值。

在影片密集上映的短档期,口碑的作用更加突显。2019春节档8部重点影片共同抢占7天假期,在预售阶段,几部电影的排名始终稳定为↓↓

《疯狂的外星人》

《飞驰人生》

《新喜剧之王》

《流浪地球》

《神探蒲松龄》

《廉政风云》

《小猪佩奇过大年》

《熊出没-原始时代》

而最终档期票房的顺序有了一次较大变动↓↓《流浪地球》的口碑逆袭十分显著。

今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几大献礼片同台竞争,最终《攀登者》因口碑不佳败下阵来,与前两部电影的票房也拉开了较大差距。

观众审美和鉴别能力提高,不再那么容易被烂片骗,对电影从业者是安慰同时也是很有效的鞭策。

7.【口碑极端化的滚雪球效应】

口碑对票房的影响日趋显著,也导致了舆论导向被带节奏,甚至操纵了某些电影的命运。

大众口碑里其实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年初上映的爱情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起初因“唯美纯爱、催泪爱情”等宣传关键词出圈,最终票房出乎意料地破了9亿。但实际剧情狗血,三观碎一地,豆瓣评分仅有4.8。

当带着一定从众心理的口碑走向极端化之后,舆论的滚雪球效应也愈加突显。

票房榜前两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作为仿好莱坞类型的商业片,在国产片里制作水准有突破,也成功设计出了能引发共鸣的情绪爆发点,虽离“神作”距离尚远,但一旦获得“大多数观众”的“认可”,“神作”便不可被反驳。一波接一波随大流的狂捧让“出圈力”驱使更多人走进影院,最终将他们送上票房冠、亚军的位置。

有“上天”也有“入地”,紧接着《哪吒》同样在暑期档上映的《上海堡垒》,上映首日后即票房大跳水,最终1.2亿的成绩依赖的几乎全是前三天的积累——在这个时间段,至少还有观众因为好奇而走进影院。三天的口碑发酵期过后,影片便无人问津。

《上海堡垒》票房走势

影评疯狂嘲讽《上海堡垒》没有科幻片的内涵。实际以爱情为主的故事不符合大众预期,以及对鹿晗“流量明星”身份和外形的习惯性歧视,才是引发差评的主要因素。当“恶评”同样形成风潮后,上升到人身攻击层面的疯嘲狂踩直接让电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需要警惕的是,口碑极端化也让不正当“口碑营销”成为可能。当一部电影还未大规模上映便被狂热吹捧或疯狂嘲讽。不管捧杀还是棒杀,缺乏自己独立、客观判断的跟风红黑,对行业的发展都是伤害。

创作者听不见理性真实客观的声音,或者遭打击丧失信心和自我判断力,都不利于职业化的继续前进。

当任何舆论环境都变成“饭圈撕X文化”,容不下正常讨论、容不下客观评价,必将扼杀所有的多样性。

8.【改档撤档成风,“技术原因”催生机会主义】

改档、撤档,是2019年国内院线最热的关键词之一。在无端跳票的背后,更催生了一个充满内涵的词汇——技术原因,后来被用得太烂俗,偶尔也换成介质原因。

往年其实也不乏有影片进行改档撤档的操作,但今年如此大规模、突发性的撤改也是实属罕见。国际电影节、影展,以及暑期、贺岁等持续时间长的重要档期,成为影片撤改的高发时间段。

某部影片如果在电影节上消失,也成了无法顺利上映的暗示。《少年的你》以及张艺谋导演的《一秒钟》退出柏林电影节,祖峰导演电影《六欲天》退出戛纳电影节,管虎新片《八佰》本是上海电影节开幕片却在开幕头一天临时突然取消放映,娄烨的《兰心大剧院》也是金鸡百花电影节原定的开幕片,后被撤换。

目前为止,以上影片中只有《少年的你》《六欲天》和观众见面,其余的均无消息。

这几部电影的消失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自所在的档期。暑期档《八佰》《少年的你》撤档之后,《扫毒2》《银河补习班》等迅速改档补上。《小小的愿望》更是几次改名、改档、撤档又回归……变动之混乱甚至让许多业内人士已经不对暑期档票房报以信心。

年底《兰心大剧院》撤档,《八佰》几度传言要定档却悬而未决。虽没有直言是否和这两部影片有关系,但《误杀》的突然提档和《叶问4》在改与不改之间蛇皮走位,也被认为是看到形势变化后的操作。

只用“技术”、“介质”等含糊不清的原因来解释撤档,当然会让公众产生各种解读。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也就此形成:某部影片撤档,意味着这部电影踩到了敏感点,必须且看且珍惜。比较明显符合这种解读的有娄烨《风中有朵云做的雨》、暑期档《少年的你》和《小小的愿望》。

“被消失”固然悲惨,但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一种畸形的“机会主义”——先撤档引起关注,达成一波免费宣传。

如娄烨电影《风中有多雨做的云》有业内人士透露其实早拿到龙标,却非在上映前“自我撤档”造话题卖一波苦,也成为营销手段之一。但结果证明影片的敏感度以及整体质量并没有如预期所想,票房也就那样。

《少年的你》先期也拼命营造出“暗黑系”画风,且早早自我宣布定档。最终却因为“真的敏感”不能如期上映。压制4个月后,最终在零宣传的情况下重新低调定档上映,靠过硬的质量和大众口碑实现逆袭。

两个例子再一次说明,“炒作营销”拯救不了影片质量,也不可能真正骗得到钱。

撇开“技术原因”,撤改档在某些时刻也能作为测烂片的一种标准。因为“市场原因”逃离档期的,其实就不必报以太大期待了,比如扑街的《吹哨人》,已经习惯性撤档几年的《一生有你》。

9.【老不敌新,“第七代”商业导演时代到来?】

曾几何时,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第五代“大导演”们是公认的创作及票房扛把子,而如今的他们也不得不面临被冷落的尴尬状况。

带着《只有芸知道》重回贺岁档的冯小刚,已经没有了往年的硬气。2016年,冯导为了自己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公开呛声万达排片不公,而现在已不复“小钢炮”的风采。《只有芸知道》上映4天破亿后,冯小刚仅在微博上以几百字表达了一番“今时不同往日”的心情↓↓

“一众新锐导演生龙活虎”,正是如今国产电影的写照。众多票房口碑齐飞的电影均出自年轻导演之手:79年出生的曾国祥执导的《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将国产青春片带上新台阶;

80年导演饺子、郭帆做出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82年的韩寒接连做了《乘风破浪》和《飞驰人生》,两部都成为春节档破10亿的大赢家。

85年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被归类为“新主流电影”的范例,今年他更和一众老前辈在《我和我的祖国》里同台竞技。

长期受到日韩及好莱坞商业片熏陶的“第七代”导演们,更善于运用商业类型片的创作方式,更接地气、更了解市场、更懂迎合新一代年轻观众的审美。

而老导演们大多仍喜欢老派怀旧,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冯小刚的《只有芸知道》,所表达的情感已经令90、00后感到陌生。

老一辈导演们的艺术修养和作品价值仍是不能否定的,但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缺少新思维和活力也是事实。

好莱坞高龄导演并不少,73岁的斯皮尔伯格用《头号玩家》圈住了大批年轻观众,年近90的伊斯特伍德仍然拍出了新老观众都能共鸣和认可的《萨利机长》。

新势力崛起是时代所趋,老导演们只要稳住自己、真正做到问心无愧便已经很难得了。当然如果能像斯皮尔伯格和伊斯特伍德这样永远保持初心投入旺盛精力,创作生涯肯定也能更加长青。

对于青年导演们而言,一部电影的成功或“大爆”,其中固然少不了创作者自身的坚持和努力,也少不了偶然的运气成分。如何让创作水准趋于稳定,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各种创投项目、新导演计划的扶持下,一批批年轻导演涌向市场,能“稳得住”的人,才有可能取得长足胜利。

郭帆、文牧野等被热捧的青年导演,并没有在短期内准备个人新作的计划。成功之后仍能保持清醒沉下心反思,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

10.【直播风刮到电影圈 网红电商成为营销新平台】

随着网红直播卖货等新电商模式的崛起,电影营销也在年末竞相搭上这趟顺风车。

11月上映的电影《受益人》率先与某网红主播联合,尝试直播售票。主演大鹏、柳岩的直播观看人数累计1200万,11.1万张电影票在6秒内售空。

接下来的贺岁档电影纷纷采用了相同思路。《南方车站的聚会》导演刁亦男,主演胡歌、桂纶镁与直播第一红人李佳琦联合直播,全场直播互动量达3575万,1小时在线观看人数超600万,15万张电影票也秒空。

冯小刚带着黄轩也做客直播间为新片《只有芸知道》进行宣传,直播中售出17万张电影票。

电影联合网红,似乎为营销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明星与网红之间的流量互相借力,让影片以较低成本获得更大曝光,看起来的确是比传统线下路演更为有效的方式。

是否所有电影都能走这样的路线?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直播或许可以获得热度,但并不能真正为影片保驾护航。同样直播卖票的《吹哨人》,最终票房还是扑街。

同时,直播能带来多少有效转化也是不确定的。《南方车站的聚会》做客李佳琦直播间售卖的是价格0.1元的19.9元电影票兑换资格,究竟有多少观众实际兑换并观看影片并没有数据支持。

低价的电影票兑换资格,也有变相票补的嫌疑。几年前内地电影疯狂的票补时代曾让电影市场的竞争变味,去年10月1日,在线票务平台新规已经明确禁止了线上票补。看起来,直播很有可能又成为票补重生的新领域。

一旦直播售卖低价兑换券成规模后,电影价格战势必卷土重来,排片又将被虚假的票房绑架。这对市场的发展也是有诸多弊端。

——————————

2019电影圈的知识点总结完毕。无论好坏,这一年都已过去,2020年,新的惊喜和挑战依旧会到来。

时间在每一年的总结中流逝,预测爆款,讨论营销新玩法,观察每一个阶段的数字……无论如何总结,变化都是永恒的。每年各种始料未及的新情况都会出现,无论创作者、投资方还是院线,试图从其中找出万无一失或总能奏效的法则几乎不可能。

对于从业者来说,保持做电影的初心,不盲从于所谓“规律”,踏踏实实创作,才能在“寒冬”中继续站稳脚跟。

无论何时何地,观众最需要的,只是一部带着诚意、能给出“惊喜”的好电影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