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主旋律献礼片开始崛起,尤其是接下来的2021年,献礼片在数量上将会密集扎堆。
但在我们看来,不论是传统的红色献礼题材,亦或《我和我的祖国》这种新型主旋律电影,于观众来说都不是长久之计。不论是用什么手段来加以包装主旋律献礼片,一旦市场被这一类影片长期占据,观众的热情也会慢慢的下降。当市场开始趋于饱和,观众必然要出现审美疲劳。
献礼片,再而衰,三而竭
献礼片在最近三年间可谓是集体爆发,整体的数量也是日趋增长。而在明年,主旋律电影将形成更大规模的爆发。
主旋律电影没有审查风险,而且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一些优质的主旋律+商业题材又能引发社会性话题、拿到好的市场回报,自然成为了国内几大片方的重点投入方向。尤其是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鼓励这种创作方向,因此也激生出众多主旋律电影。
(近两年部分主旋律电影票房汇总)
从列表中就能看出,近两年来主旋律电影的数量开始飞跃式提升。这里既有《周恩来回延安》、《红星照耀中国》这种传统的主旋律电影,也有《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新型主旋律电影。
从票房可以看出,老派的主旋律基本无人问津,区区几千万票房中还有90%来自于各种包场,这种项目多有地方的扶持,属于非市场行为。其实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已经被淘汰多年,只是趁着现在红色题材的热度又被拿了出来。
而一部《我和我的祖国》,让主旋律电影再度迎来了“产业升级”,虽然同样是众星云集,但显然较早年的《建国大业》有着明显的不同。献礼片首次以拿出优质的内容作为标准,因此最终轰下了超过30亿票房。
到了《我和我的家乡》的时候,以喜剧方式呈现,尽可能强化娱乐性,从而弥补题材重复带来的枯燥,最终同样有着非常惊艳的成绩。但后面的《金刚川》,真的是让观众有些“啃不动”了,密集的献礼片扎堆,让观众开始无力承担。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虽然区别于传统的商品,但依然有它商品属性所在,有着商品的规律,一旦某一个类型过剩,那么势必会引起供需关系的失衡。面对接下来2021年如潮水涌入般的主旋律电影,市场端、观众端可能真的会支撑不住。这也是犀牛娱乐有一个保守态度的原因。
(部分2021年的主旋律电影)
据不完全统计,计划在2021年上线的献礼片,可能不下100部了,这里当然有相当一部分会因各种原因无法上映,但有效靠谱的也会几十部。届时一轮轮的狂轰滥炸,怕是真的能把观众给“喂吐了”。在众多项目中,能够杀出重围的可能也就不足十部了。接下来盘点下相对突出的2021年主旋律巨头们。
《中国医生》
首先自然是当仁不让的2021年第一巨制——《中国医生》,影片延续了《中国机长》的制作班底,导演跟主演都未有变化,刘伟强+张涵予+博纳的王牌组合再度集结,而且搭配了全明星阵容,比如朱亚文、李晨、袁泉、易烊千玺、欧豪等等。影片不论是话题还是热度,都要远远高于后者。
不过影片并非无懈可击。它在类型上不属于大商业片,没有《中国机长》那种紧张与动作戏,商业性上相对差一些,作为一部剧情片,如何能够通过强情节来呈现压迫感,还需要导演跟主创们的共同努力。
当然,影片会在情绪和普世价值上能够打穿观众,也是在众多“抗疫”电影中最为商业的一部,肯定会是2021年的爆款之一。
《长津湖》
又是一部博纳出品的主旋律项目。它跟《金刚川》比较类似,也是多位导演的参与,包括了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刘伟强,而且演员阵容也集结了吴京、易烊千玺、张涵予等等,在各个层面均属于顶配。影片之前已经开机,但因疫情被搁浅了,接下来将再度步入正轨。
但在经历了《八佰》、《金刚川》之后,即便这种战争片并未被透支信誉和购买力,也有了参照对象作为对比,而且在《八佰》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会对后来者不利。另外,《我和我的祖国》系列跟《金刚川》都是多位导演的拼盘,这种方式同样存在着审美疲劳,也会给市场带来不利因素。
当然,作为一部抗美援朝的项目,在如此阵容和创作周期下,它肯定会比《金刚川》“赶进度”做出来的要好,品质的下限会有较高的保障。
《东极岛》
国内的大环境是这样,一旦一位导演在某一类型成功了,那么这个类型片会扎堆的找他,这一次轮到了管虎。虽然《八佰》并不完美,但已经是当今最为出色的国产战争片,票房也拿到了30亿+,因此无数战争题材找到管虎也就是情理之中了。继《金刚川》之后,《东极岛》紧随其后。
其实《东极岛》项目筹备许久,始终缺一位好的导演,这次管虎跟王竞的加入,填补了项目最后一块空缺。目前影片尚未公布演员阵容,但在两大导演的号召力下肯定不会差。管虎已经拥有了顶级的拍摄战争片的经验,接下来也会驾轻就熟,相信会有提升。
问题依然在于接二连三的战争片之后,观众的热情还剩下多少,购买力还剩下多少,这些都需要明年的市场给出答案。
《1921》
这可能是最为正宗的建党百年献礼片了,连档期都早早定下了2021年7月1日。影片集结了《建国大业》系列的顶级监制黄建新,演员阵容更是有黄轩、倪妮、刘昊然、窦骁、王俊凯等。算是曾经《建国大业》系列的一个延续,在打法上跟后者非常相像。
这反倒是一个隐患,观众需要的是类型升级,类型革新,如此的重复对观众来说是一个考验。还是那句话,影片有没有更新鲜的东西,能够带来市场的增量?如果仅仅是靠阵容堆积起来达到的效果,观众其实很难买账。
观众对传统主旋律的审美疲劳,比想象中还要大,他们需要的是带有主旋律的商业片,而不是商业包装的主旋律,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但是这类影片在政策性观影方面肯定会有相当的保障。如果口碑过关,也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中国乒乓》
其实《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几乎就代表了此类型的天花板,这种选题的难做,并不是在于开发项目,而是得让每个环节的人都满意。不论是主管部分还是老领导,如果每个人都提出一堆意见,那么就很难形成一个类型片,这也是《夺冠》严重不及预期的原因之一。
目前《中国乒乓》定下了邓超作为导演和主演,有张冀作为编剧的加持,内容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乒乓球的爆发力不及排球,产生的对抗激烈程度不足,最终在画面冲击力上不及《夺冠》。但市场优势是乒乓题材的国民基础不亚于女排,最终还要看影片呈现出来的故事和情感能否打动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