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怪物》是什么鬼?国外“山寨”电影盘点:山寨也要想象力

大部分“山寨”电影之所以没能复制之前的成功,也从侧面反映出讲故事的重要性。

上周五,一部德英合拍动画——《精灵怪物:疯狂之旅》(以下简称《精灵怪物》)登陆了国内市场。

提到这部电影,大家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精灵旅社》系列,尤其是《精灵旅社3:疯狂假期》(以下简称《精灵旅社3》),虽然这两部电影的英文名《Happy Family》和《Hotel Transylvania 3》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关联,但从中文译名来看,两部电影也的确有些相似,让人傻傻分不清。

而从内容上来看,《精灵怪物》主要讲述的是维西本一家四口,被吸血鬼德古拉派遣的女巫变成了吸血鬼、怪人、木乃伊、狼人的怪物家庭,为了解除诅咒,他们与女巫上演了一场世纪追逐战,而德古拉的此番动机实际上也是为了让深爱的女人抛弃家庭投奔自己。

可以看到,不管是角色设定还是故事内容,《精灵怪物》跟《精灵旅社3》都有些许重合,即使这两部影片是两个独立的项目及故事,并没有什么创作上的关联,但也不免让人对前者产生“山寨”的怀疑。

一直以来,国产山寨电影总是被吐槽的对象,其实国外也有很多类似“山寨”电影的存在,其中既有像《精灵怪物》这种走出国门混淆外国人的,也有仅在国内忽悠本国人的。从“山寨”的形式来看也各有各的花样。

因此,一起拍电影特意统计了部分国外“山寨”电影,带领大家看一下它们的真面目。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山寨”并不一定是指“抄袭”,像《精灵怪物》这种在某种层面与其它影片有着明显相似度的影片也在此次统计之列。

并不如愿的“山寨”国外捞金之旅

实际上,故事内容上的相似也意味着《精灵怪物》在一开始的创作阶段,可能就有向《精灵旅社》靠近的想法,国内译名的相似操作无疑也是想吸引原来《精灵旅社》粉丝受众的注意。但目前《精灵怪物》上映3天还不足300万的市场成绩,和《精灵旅社3》2亿+的总票房相比,实力悬殊也一眼便知。

而除了《精灵怪物》,《冰雪女王》《银河守卫队》等在国内上映的影片也都在不同形式上与其它影片有着重合点。

首先是片名的重合,通过表格可以看到,两两对应的影片都有着明显的片名相似性。比如,《冰雪女王》和《冰雪奇缘》,《银河守卫队》和《银河护卫队》,《...总动员》、《...大冒险》等影片更是一大堆。

如果说《玩具总动员》后的大多数皮克斯电影命名为《美食总动员》《超人总动员》《赛车总动员》是为了保持厂牌特点。那后期引进内地的不少欧洲动画,例如《斑马总动员》《蜜蜂总动员》《魔法总动员》则完全是“山寨”而来的宣发套路。

其次在海报风格上,《冰雪女王》和《冰雪奇缘》也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背后其实也是人物角色、内容以及整个故事风格调性上的相似性所影响的。

《冰雪女王》和《冰雪奇缘》则都发生在冰雪世界中,围绕冰雪国度中的女主角所发生的故事。其实,《冰雪女王》和《冰雪奇缘》都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白雪皇后》,虽然从国内的上映时间来看,《冰雪奇缘》要早于《冰雪女王》,但实际上,《冰雪奇缘》要比《冰雪女王》晚面世了一年,而《冰雪女王》之所以能在俄罗斯上映3年后引进国内,无疑也是《冰雪奇缘》珠玉在前的影响。

由于《冰雪奇缘》在国内大获成功,《冰雪女王》在国内上映时也有着在宣传层面靠近《冰雪奇缘》的操作嫌疑。

从片名、海报,到角色内容,这些国外“山寨”电影也可以说是花费了不是心力,宣传点上的故意贴近也体现出影片想要更多占据市场份额。但从具体的市场成绩来看,这些“山寨”电影并没有达到想要的市场高度。

除了刚开始提到的《精灵怪物》与《精灵旅社3》的票房差距,《冰雪女王》三部曲合计1.14亿的总成绩甚至还不及《冰雪奇缘》一部2.98亿票房成绩的一半;《银河护卫队》前两部票房成绩都在5、6亿级别,《银河守卫队》仅停留在了200万左右。

可以看到,在国内上映的这些国外“山寨”电影几乎都没有超越前作,除了本身内容的不抗打,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电影市场日渐成熟,以及国内观众观影水平逐步提高的良好趋势。

"风生水起"的国外本土“山寨”电影

除了在国内上映的这些国外“山寨”电影,在北美本土,其实也有很多“山寨”电影的存在。

要聊这一部分,不得不提的就是那家专门以生产山寨电影而闻名的The Asylum。

比如,在《环太平洋》上映之际,The Asylum就生产了一部《环大西洋》,在《环太平洋:雷霆再起》上映时,公司又生产了一部《环大西洋2:复活》,此外还有山寨《复仇者联盟》的《复仇者格林》,山寨《雷神索尔》的《雷人索尔》,山寨《终结者》的《星际征服者》,山寨《变形金刚》的《变形机体》等等。依据影史经典《泰坦尼克号》,The Asylum甚至还生产过一部《泰坦尼克号2》,让人啼笑皆非。此类电影虽然大多数都是不登陆院线的“卖碟片”,但是因为其特殊的名号,也拥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但是,让海外创作者颇为头疼的是,The Asylum所出产的山寨电影往往还赶在正版电影出来之前抢先推出,通过打概念和时间擦边球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且,不同于正版电影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长时间的精心打磨,The Asylum的山寨电影往往在很短的时间,用极低的成本来完成。

比如,2012年的《超级战舰》投资了大概2亿美元,至今也是好莱坞最为烧钱的项目之一,但The Asylum为拍摄山寨版的《美国战舰》却只花费了50万美元,更为讽刺的是,《超级战舰》让背后的出品方几乎血本无归,但《美国战舰》却大赚了25万美元。

虽然一直在做山寨,但The Asylum却很少亏损,因此从盈利模式上来看,相比于那些看似原创,实则山寨的电影,这些光明正大的山寨电影反而在盈利上来得更加容易。但即使如此,The Asylum也因此惹上了不少官司。

比如,华纳、新线、米高梅就曾联合《霍比特人》制片人索尔·扎恩兹将The Asylum告上法庭,但最终因为“霍比特人”的定位不同而被判定为“在法律和传统保护下的正当使用”,实际上,每次The Asylum几乎也都通过这样的擦边球方式躲过了法律。正如The Asylum公司创始人之一大卫·迈克尔·拉特所说:“我们的内容完全是原创的,只是借用了他们的概念而已。”

山寨电影中那些各式降级操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相当于恶搞,而除了山寨电影,国外也出产了一些恶搞的高分口碑电影,比如,恶搞《惊声尖叫》的《惊声尖笑》,恶搞《饥饿游戏》的《挨饿游戏》,恶搞《斯巴达300勇士》的《这不是斯巴达》,恶搞《暮光之城》的《吸血鬼很烂》等等,虽然山寨,但观众们也看得颇有乐趣。

但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大多数山寨电影往往是拼凑而来,没有任何剧情逻辑,再配以五毛特效加持的纯山寨电影,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相似的题材故事既然成功过,便说明这类题材故事是具备市场性的,但大部分“山寨”电影之所以没能复制之前的成功,也从侧面反映出讲故事的重要性。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内容创作上的问题,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讲出一个受欢迎的故事往往是每一个创作者所要想象和考虑的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