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一秒钟》上映在即,情怀里看中国电影一路征途

随着更多类似于《一秒钟》等讲述中国故事作品的出现,中国正加速由电影大国加速地奔向电影强国。

2020 年下半年,中国内地成为全球范围内电影市场恢复最快的国家。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内地影院在刚刚过去的 10 月交出 63.57 亿票房的成绩,共计动员 1.64 亿人次观影,单月票房和人次均创造本年度全球单一市场最高纪录。

疫情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市场恢复速度惊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图景,《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不同题材的影片,以高超的艺术品质和美学价值讲好了中国故事,实现票房口碑的双丰收。

这也表明,当前国产电影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从平台源头到内容品相,再到演员表现和观众审美,都日益成熟,并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

这种趋势在 11 月上映的影片中,或许将得到更清晰的呈现。抛开国庆档的加持与商业大制作的吸睛,11 月上映的众多 " 小而美 " 电影,以另一种姿态展示出中国电影的活力。其中,既有张艺谋的情怀之作《一秒钟》,也有宋佳领衔主演的《风平浪静》,以及王千源领衔的警匪动作片《除暴》等。

某种程度上,疫情带来的全球影市萧条,成为了中国电影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窗口期。而国产电影的复苏态势以及整体品质的提升,在由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征途中,给予了我们更多希望,也赋予电影人更强烈的信心。

扎根中国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纵观 10 月影市上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表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即从中国文化、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寻找艺术表现的题材,用中国人熟悉的文化基因与叙事脉络,讲好中国故事。比如讲述女排精神的《夺冠》,取自中国女排的真实故事;又比如动画电影《姜子牙》,则是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汲取了神奇瑰丽的想象。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文化不同于科学、技术可以跨国际互融互通,文化底蕴更多地表现为独一无二的民族性,从而构建起核心竞争力。因此,一个电影强国必然会有反映本民族情感、文化、价值观以及民族发展历史的作品。

无论从当代或者历史的层面,中国广袤的地域空间与跨越五千年的历史积淀,都拥有海量的素材供电影人挖掘创作,关键在于选取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

以即将上映的新片《一秒钟》为例,影片讲述了没赶上电影场次的张九声与流浪儿刘闺女因一场电影结下不解之缘的故事。这部电影也是张艺谋继《归来》之后,携多年合作的幕后团队,重拾现实题材。

故事设定在了一个物质与精神皆匮乏的时代,而由电影放映员和露天电影场共同构成的时代烙印,藏着人们对电影世界产生过无限的好奇与热情。在那个胶片之中、银幕之上的世界里,也盛着一代人的回忆与情怀。

正如导演张艺谋亲笔信所表达的," 我永远也忘不了小时候看电影时的某种情景,那种难言的兴奋和快乐就像一场梦。电影陪伴我们长大,梦陪伴我们一生。"

除了对露天影院的浪漫遥想,《一秒钟》也将人性的光辉与人生的遗憾等等引发观众共情的因素诉诸银幕。比如,影片中张九声千里奔波,只为看一眼去世的女儿的画面,尽管这画面只有 " 一秒钟 ";又如,张九声的胶片掉进沙漠里再也找不到后,内心的错过与遗憾。正是这些击中观众内心柔软的因素,让整个故事变得生动起来,也让等待中的影迷多了一丝共鸣的期待。

因此,在预告片以及曝光的海报等宣发物料曝光之后,社交媒体以及专业影评人都开始追寻逝去的流金岁月,而影片中对于胶片时代的礼赞与追忆,对于人间真情的褒扬与成全,都将让电影人以及观众同时代、同自己内心来一次真诚的对话。

新时代强烈召唤更多的好作品

电影是紧紧依赖技术和艺术的创作,需要长期、专业的人才储备。要讲好中国故事,每一部电影从题材选择、剧本写作,到人物设定、道具设置、灯光摄影、演技雕琢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来从事。比如,导演要有自己的艺术审美空间,如此才能构建独特的电影影像世界,而演员则是赋予电影作品艺术张力的那个人,好的演技能在一眨眼一动身的细腻动作中传递出角色的神韵,方能打动人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秒钟》影片中,张艺谋与张译的组合被人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作为导演与演员的双方,都具备专业的素养与敬业的精神。张艺谋大家很熟悉,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一直以来在现实主义作品上成就斐然,《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等这些早期的作品无一不是来自农村生活,描绘大西北农民朴实、勤劳的一面,而又通过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揽获了无数大奖。

而演员张译的敬业程度也是有口皆碑,媒体公开报道,张译在拍摄《红海行动》《攀登者》等多部影片时,都曾经受过伤,最后是强忍着痛楚完成拍摄。他还会在拍戏前查阅大量的资料,去分析角色的情感心理,将自己代入到戏中的身份里去,最终才呈现给观众惊艳的演技。在电影《追凶者也》里,他一口面没吃,却把观众给 " 看饿了 "。

这种敬业精神也延续到了《一秒钟》里,张译在这部戏里颠覆了一直以来的银幕硬汉形象,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位千里奔波疲惫不堪却又坚定执着的父亲形象。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为了塑造好张九声这个外形瘦弱、心如磐石的逃犯角色,张译减重二十斤,而为了更好地体现角色因穿越荒漠极度缺水的状态,不惜在 42 度的沙漠中暴晒。

事实上,中国由电影大国奔赴电影强国的征途中,需要优秀导演和新锐演员共同努力,而不是更多的 " 流量 " 明星。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在快速的更迭中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新锐导演与演员,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积极融入到广阔的创作海洋中,不断推动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比如此前一举创下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开启国产科幻电影新征程的《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等,都是新锐导演的代表。而在 11 月上映的影片中,也有青年导演李霄峰的《风平浪静》等影片," 新力量 " 会爆发出怎样的票房号召力,值得期待。

十几年来,中国电影处于艰难的改革发展与开放竞争中,而一大批优秀作品的涌现,让我们开始更多地期待中国电影真正地成长壮大,开辟出独具中国底蕴、中国标识的艺术空间、市场高地。与此同时,在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中,提出将在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中国电影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文化繁荣的背后是无数作品的积累,也是无数文艺创作者智慧的结晶。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更多类似于《一秒钟》等讲述中国故事作品的出现,中国正加速由电影大国加速地奔向电影强国。因为,这不仅仅是观众对于某一部电影的期待,更是新时代的强烈召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