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系列 | 猪

国家地理早年出过一套叫做《动物天才系列》的纪录片,他们认为,猪的智商在动物界仅次于海豚,连黑猩猩都被比了下去。

因为小猪佩奇,中国的猪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

本土以猪八戒为代表的猪猪们,此时可能都在拼搏着CCTV及各地方台的春晚吧。

长久以来,猪都被人误解。

下到夫妻不和、上到国家争端,总是有一方把对方冠上“蠢猪”的名头来贬低。

是的,猪的智商确实不如人。

但这不代表猪的智商在动物界不够高。

国家地理早年出过一套叫做《动物天才系列》的纪录片,他们认为,猪的智商在动物界仅次于海豚,连黑猩猩都被比了下去。

下次你还是别说你的队友是猪了,没准他们不如猪。

而且,在所有的生物中,猪肯定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帝。

猪的可塑性极强,可骇可暖,可甜可盐。

1974年,比利时上映了一部全片无对白电影,片名叫《一个人和他的猪》。

孤僻的男人和硕大的母猪,在生理层面严重挑战了观众底线。

如果悲喜有等级,那么,这部电影中的猪应该属于顶级痛苦猪。

2009年,丹麦上映了一部名为《猪命》的非常著名的短片。

片中小猪惊骇于长大被宰割的命运,夺命逃进宠物店,使出浑身才艺希望找到一个主人,终于被一位老妇人慵懒入怀……

随着演职表滚动而出的,是小猪已被盛在盘里,一抹鲜血击中片名,Pig Me!

真是,越聪明,越痛苦。

在电影中,猪命常常揭示着人命的真相。

2008,妻夫木聪在《小猪教室》中扮演一个小学老师,他出场时抱着一只小猪,对学生们说:“我们一起养小猪,等它长大,就吃掉它。”

后来,一部反映日本小学进行“残忍教育”,培养孩子养猪、养鸡并对其屠宰的纪录片横空出世,在教育界引起广泛讨论。

《小猪教室》中,名叫小P的猪隐射了今村昌平拍摄于1961年的《猪与军舰》的“猪和日本人”问题。

二战战败后的日本人,在反思过程中自称为猪,他们认为自己还是过于愚蠢,低估了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形势。

妻夫木聪的小猪逃得了猪命吗?

类似的还有1992的《红猪》,缔造者宫崎骏说:“当一个男人步入中年,他就已经成了一只猪。”

真实、善良、自由、爱、和平...这一切美好的东西在谎言、欲望、贪婪、憎恨、战争面前是多么的无助。

红猪正是在这一片硝烟中,想为孩子,为朋友,为心爱的人建立起一个避难所。

小猪韦伯,来自于《夏洛的网》。

这个春天出生的萌小猪,因为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冬季,对死亡的体认,就呆萌很多,夏洛结网救他,拯救了韦伯也拯救了整个世界,银幕上夏洛对韦伯说,“我喜欢你”,真是春风化雪。

但要说全世界猪猪肉肉里,最暖心的还是那个唱着“大包再来两笼,大包再来两笼,大包再来两笼,不怕撑”的麦兜。

“这个世界再坏也总有让人开怀的时候。”

“我的志愿是做一名校长,收集了学生的学费之后就去吃火锅,今天吃麻辣火锅,明天吃猪骨头火锅,后天吃酸菜鱼火锅。”

“吃完一个包,小腿变粗,孝顺我妈妈。吃完一个包,小腿变粗,再奉献国家。”

麦兜的人生故事很平常,上学、工作,希望、失望,他都一一经历。

他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家庭、人生、梦想和追求可以说都是代表了香港最普通的“草根阶层”的奋斗经历和生存状态,反映了很多香港的普通百姓的人生历程。

你是不是也和麦兜一样,在某一次的流泪之後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没有个尽头。

虽然你的身体会长得粗壮如猪,但不一定有力气,虽然最终你的脚瓜也会象麦兜师傅一样粗,却没能力支撑一身的负资产。

妈妈最终也会离开麦兜,烧她的那天,空气里弥漫著打折火鸡的味道,让麦兜感到亲切。

于是他想,只要海水打在脚瓜上的感觉很好,就可让自己快乐起来嘛。

仔细想想,无论是骇猪还是暖猪,无论面对幸福还是悲苦,用麦兜的话说,难过了就去睡觉,伤心还好,伤胃就不好了。

新年了,愿所有猪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自由:

农民因天天喂猪吃泔水,被动物保护协会罚款一万。

农民遂改投食雪莲,被食物保护协会罚款一万。

一日,上级视察,问农民喂什么给猪。

农民答:我也不知该喂啥,现在每天给它一百,让它自己出去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