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电影配得上3小时+的时长?

为什么艺术片需要遵循主流院线商业放映规律,反而商业大IP电影在时长上却变得相当任性且狂野了呢?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这句话对于电影似乎同样适用。

上映十多天,王小帅执导的《地久天长》取得了4200万的票房,虽然虽然创下导演个人作品票房纪录,然而,据报道,《地久天长》制作成本有6000万,即便算上海外发行等其他方面的收入,影片仍然需要过亿才能收回成本。或许正是由于回本压力,才有了引发争议的王小帅“朋友圈营销事件”。

《地久天长》片长175分钟,是《黄金时代》(179分钟)之后国内院线公映的最长国片。“朋友圈营销事件”之后,不少人质疑王小帅,当初他认为胡波近4小时(导演剪辑版234分钟)的处女作《大象席地而坐》需要剪短,自己导演作品却剪出了“地久天长”的非常规篇幅,这难道不是双标吗?

与此同时,漫威十年布局的终极之战《复仇者联盟4》(以下简称《复联4》)正式宣布中国内地将比北美提前两天于4月24日上映。据悉,《复联4》片长为182分钟,超过3个小时,这意味着该片是漫威宇宙有史以来篇幅最长的影片,有网友调侃“观众进影院前需要考虑控制饮水量了”。可以看出,观众对于3小时的《复联4》没有反感,反而有一种“加量不加价”的惊喜。

为什么艺术片需要遵循主流院线商业放映规律,反而商业大IP电影在时长上却变得相当任性且狂野了呢?

什么样的电影配得上“3小时+”时长?

一般而言,艺术电影在时长上更加自由,而商业电影的片长更加保守。

世界上最长的电影《失眠妙方》长达87小时(5220分钟),这是1987年的一部美国片,影片的内容主要是一个人在那里朗读诗歌。另外一部“长片”则是48小时的《世界上最长最没意义的电影》,它于1968年8月在伦敦艺术实验室上映,片中没有实际的画面被拍摄,而是完全由片断、广告、未发行的电影组成。

由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拍摄的的纪录片《帝国大厦》长达485分钟,整部电影就是镜头一动不动对着帝国大厦拍了8个多小时。纪录片的片长也经常破纪录,王兵拍摄的《铁西区》长达551分钟,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拍摄的纪录片《愚公移山》为763分钟。

这些“超长”电影要么以一种先锋实验姿态表达一种艺术理念,要么用大篇幅来对影像史料进行纪录,这些电影即便在艺术片中也十分冷门,自然不在乎片长。如果一部艺术片要在主流商业院线进行放映,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目前来看,胡波执导的《大象席地而坐》将近4小时(234分钟)的篇幅创立了近年来华语电影的时长纪录,这个片长超过了赛尔乔·莱翁内229分钟导演剪辑版的《美国往事》,当然,《美国往事》当年院线公映的也不是这个版本。然而,《大象席地而坐》在拍摄之时的成本十分苛刻,只有73万,即便很难在国内上映,相信如果获奖海外发行版权也很容易回本。

当一部艺术电影的成本控制无法做到这样的程度,它就必然要考虑普通观众的观影习惯和体验。众所周知,王全安执导的《白鹿原》柏林电影节版188分钟,国内试映版220分钟,公映版本为154分钟。最终《白鹿原》在国内取得了1.4亿的票房,这在2012年已经十分不易。

但对创作者而言,辛辛苦苦拍出来的素材,剪一帧都是痛。在接受新浪电影的采访时,王小帅对于片长问题这样回应,“从创作的角度,这个片子的最佳时长也就是这个了。看完之后的很多人都觉得不长,就应该再长一点,就这么一个跨度容量和体量,要讲述这么几家人这么长时间的时代变化的话,这个一点都不长,这是整个题材决定的。”

同样,对于3小时的漫威电影《复联4》,导演罗素兄弟也是迷之自信:“《复联4》的内部试映分数,可以说是漫威有史以来最棒的高分电影之一,所以即使本片时长很久,它都很有可能被观众所接受。这会带来独一无二的观影体验,大家一定会很想分享这部影片的想法和感受,而且这种感受一定会超过《复联3》。”

超过3小时的片长对于商业电影来讲已经是一种傲慢和炫耀了,这是一种独属于漫威宇宙的优越感。182分钟,这是《蝙蝠侠大战超人》当年只敢放到蓝光碟里的导剪版长度,此前超英电影最长的应该是诺兰的《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崛起》(165分钟)。

和3小时的《复联4》能够做对照的是,《金刚狼3》和《死侍》刻意用R级的尺度来实现一种风格化的视觉呈现。一般而言,R级会限制一部电影的观众群,绝大部分超级英雄电影都自觉追求PG或者PG-13的分级,从而实现观众的最大化。《金刚狼3》和《死侍》就通过“恶趣味”的R级来实现差异化竞争,虽然有可能损失了一部分观众,但是服务好了核心粉丝,甚至可以这样说,R级的噱头也是一种营销策略。

对于漫威这种全球大IP,也许片长、分级都不是事,它要做出的突破是,每一次都能给观众不同的新鲜感,3小时、R级也是一种新鲜感。

主流电影的时长是如何确定的?

在国内,绝大部分院线电影的时长在90分钟-120分钟之间。就类型而言,动画电影的时长一般都比较短,《大圣归来》的片长只有89分钟。在春节档上映的两部动画片的时长同样很短,其中《熊出没·原始时代》90分钟,观众更低幼的《小猪佩奇过大年》仅有81分钟。

是不是片长越短就越受欢迎?这可不一定。比如,在春节档影片中,周星驰导演作品《新喜剧之王》仅有91分钟,比2016年春节档的《美人鱼》93分钟更短,这便引发一部分影迷不满。虽然,视频网站一般把时长超过60分钟的网生内容称为“网络大电影”,但通常来讲,90分钟是一部“正常电影”的时长金线。

为什么一部电影的时长一定是90分钟到120分钟呢?高晓松在《晓说》引用希区柯克的一句话来回答,“一部电影的时长应该是人类憋尿的极限”。所以,人们在谈论一部电影好坏与否时,经常使用“尿点”一词。这是生理学上的解释,心理学对此也有看法。

日本作家桦泽紫苑在《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一书中提到一个叫“15-45-90法则”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分别是15分钟、45分钟和90分钟。尤其是90分钟很关键,人有“亚昼夜节律”,以90分钟为周期。这是通过研究人的脑电波获得的结果,人的清醒度以90分钟为周期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注意力在持续90分钟后会产生倦意。

事实上,好莱坞主流电影的时长不是一直都是90分钟-120分钟。1939年的《乱世佳人》238分钟,该片将会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展映;1962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216分钟;1965年的《日瓦戈医生》197分钟;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194分钟;2005年的《金刚》187分钟;2004年的《指环王3》更是长达201分钟。

在好莱坞早期的“超长”影片放映过程中,一般还会有“中场休息”,这时候大银幕出现字幕intermission。起初,电影使用胶片卷轴放映,放映师需要一些时间来换卷轴,因此有一个间隔,当然这主要发生在长片放映过程中。今天,我们在网上观看一些好莱坞超长的史诗片时,还是会看到视频中有intermission的中场休息时间,这种因为时长过长而产生的“中场休息”,在一些印度电影中依然很普遍。

对于今天的国内院线而言,时长影响的是排片。很明显,2小时以内的电影有利于排片,3小时的电影会让排片每天少一两场。在重要档期的竞争中,片长短显然在排片上更胜一筹。然而,在今年春节档,125分钟的《流浪地球》票房碾压了91分钟的《新喜剧之王》。这也表明,好内容才是影片第一要义。

就当下中国电影时长而言,艺术电影如果不能严格控制预算,在进入主流院线之时,还是要考虑普通观众的观影体验。那种好莱坞商业大IP电影炮制出超常规的片长,它的前提是已经和观众建立起友好的互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加量”是一种福利,表明上看是挑战观众,本质上是服务观众,这也是商业电影在大制片厂体制下的一种“破坏式创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