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数据资源了吗?”某卫视频道购片负责人开门见山,惊呆了电话另一端的制片人王成。9月15日,导演郭靖宇以千字长文揭开卫视收视造假黑幕,引得满城风雨,如今再下手,无疑是顶风作案。
导演郭靖宇微博
“没数据排不了档,你再等等吧。”
制片人王成所在的影视公司去年与该卫视签订了购剧合约,但迟迟没有播出。直到近日各大卫视都陆续进入招商季,广告主拿到的招商册子里也找不到该剧的踪影。眼看投资超过2亿元的项目凭空“消失”,王成心急如焚。
9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文表态,已就收视造假问题采取相关措施,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
但像王成这样的制片方,在与电视台的博弈中早已陷入死局:电视台依赖收视率招商,片方不能保证数据,电视台就不敢排播,不排播就无法结账回款。片子却卖不出去,意味着几亿元制作成本打了水漂,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可买假收视,本身就是个大坑。”王成很清楚,可眼下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他夜夜辗转难眠:“我们圈里流行一句话,上辈子干坏事,这辈子做电视。”
黑市法则
可如今最无奈的却是,做电视依然是“干坏事”。
去年,王成尝试将自己投资制作剧集以每集200万元的价格发行到某一线卫视,却换来一纸“收视对赌协议”。协议上白纸黑字约定——
电视剧结款将严格对标收视率。如果该剧播出时获得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第一,结款单价200万/集;第二,170万/集;第三,150万/集;第四及以下100万/集。结款集数以实际播出为准。
这种“收视对赌协议”曾被广电总局三令五申杜绝,但在利益驱使下,如今仍普遍存在。据媒体报道,有的对赌协议甚至“不保底”,如果达不到最低收视标准,电视台甚至可以免费播出。
面对行业“潜规则”,王成只能乖乖就范。而这,只是他掉进收视率大坑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寻找资源做数据维护。卫视频道负责人看上去也很无奈。
你知道吧,我今年经济任务很重的,收视不保0.8就得卷铺盖走人了。
这位负责人在王成的恳求下“介绍了点资源”——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写下两个电话。
后来王成才知道,市面上的收视“资源”都来自三大派系及两家制作公司,业内称“3+2”。据《贵圈》了解,除了此前导演郭靖宇实名曝光的稻草熊影视掌门人刘晓枫以外,还有两位神秘大佬“郭总”和“贾总”。这三人在圈内浸淫多年,业务范围有所重合,也各有擅长,例如,“郭总”主打中西部,“贾总”则擅长东部沿海城市,而刘晓枫则号称北方区域的收视“灵药”。
另外两家制作公司都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头牌”。一位从业多年的制作人透露,“你可以去查查市场上活跃的制作公司,有几家之前都是做数据发家的,他们可以说是‘造假’高手。这些公司的制作水平有限,但其出品的作品无论在哪个平台播,烂成什么样收视都不差。”在这种模式下,“黑手”既能幕后操纵数据,又亲自下场“比赛”,挣到不少钱。
纸条上电话的主人就是三大派系之一。对方给出的报价是,每增加全国网收视0.1,收费6万元。王成迅速算了算,按照基础数据0.4计算,买到0.8,就是每集24万元,50集的剧全部买下来,花费将超过千万。
“现在数据折损特别大。你要么多找几家,要么就是在一家做,下资源下得高一点。”电话那头给出进一步建议,“你至少得做到3,哪怕缩水2/3,最终能到1也行。”
这么一算,光是买收视率就要耗资上亿。王成大吃一惊,咬咬牙说:“没事,先按1买吧。”
王成回忆,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电话中的神秘人物从未现身。实际上,除了已经被曝光的刘晓枫外,在公开平台搜索不到另外两位黑市大佬的任何信息,其名下也没有任何公司。没人说得清他们的来历,但业内一直流传着他们的传说。有业内人士透露,大佬们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与电视台紧密捆绑,比如“某东部省级卫视几乎长期固定购买四家制作公司的电视剧”。
双方交易也只是按照要求打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卡上。据了解,购买假收视率通常是一次性付全款,且黑市规则十分强势:“如果是‘自己人’,也最多分两期,播出前10天付50%,开播3天尾款结账。不结,(数据)立马停,并且不作任何收视承诺,你要不信就算了。”
步步惊心
交了钱的王成,终于等到剧集开播。
这部戏对王成及其公司至关重要——筹备3年,总投资超过两亿,涉及上百人。更重要的是,影视行业寒冬来临,在政策收紧和资本撤离的双重作用下,影视公司普遍出现融资困难、项目减产、库存加剧的现象,大量中小影视公司倒闭,大型制作公司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难过,“一部戏逼死一公司的情况大有人在”。
他几乎整晚未眠,祈祷收视率超过0.8。但第二天早上10点半,卫视频道负责人的一通电话,又让他的心情坠到谷底。对方怒气冲冲地警告:“打算周五把这你的剧撤了,你跟其他投资方通知一下。”
投资两亿的项目说撤就撤?“我会死的!”王成近乎哀求。
“你以为我们想吗?没收视我也 ‘死’。”电话里的人也开始叫苦——电视台的广告部门也承担着收视率压力,电视台与广告代理商同样会签订对赌协议,达不到一定的收视率,广告收入按比例下降。
近几年,电视开机率连连下降,大量广告主转战视频网站,不论几线卫视,几乎全面陷入生存危机。在追求收视率的道路上,电视台可谓常年都在上演求生作战——最早,电视台每年花费上亿元在各地建设基站,以扩大卫视覆盖率来提升收视率。后来,又通过购买用户的开机频道来拉升收视,只要打开电视,就直接跳转固定频道。到了后期,网络突起,手握大量真金白银的视频网站陆续入局,整个电视市场的利润和风险直线飙升,花样繁多的造假手段也应运而生。
3年前,《贵圈》曾针对收视率造假进行过系列调查。而如今,造假手段似乎并没有显著“进步”。据了解,收视调研机构索福瑞目前仍通过在各地区设置样本户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收视黑手们只要想办法找出其中的样本户,定点进行贿赂和操控,便能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更有甚者,通过黑客等手段,干扰从样本户上传到服务器上的数据,直接“偷”走收视率,“不论你在家看什么台,都能使得返回数据是其指定的”。
“你到底买没买数据啊?”
“买了啊!没买上。”
对方听完怒不可遏,见王成默不作声,语气又软了下来:“这样吧,我再给你介绍几个,你再买点,不买我就要下岗了。”
无奈之下,王成又联络了另一家数据公司,可一周过去,数字仍不理想。
电话很快又来了。“再这样下去,你一分钱都结不了。赶快通知你的几家投资方想办法!我买你的剧真是倒了霉了。听说另一家还有零点几的数据可以匀出来,你每集再加50万,再试试。”
在“资源”被五家机构垄断后,收视率的价码也节节攀升。2017年的收视率价格翻了几番,从早期的每集15万,飙升到如今的每集150万。这意味着,剧集卖给电视台的钱,绝大部分要花在买收视率上。
“你最后肯定不会赔钱的,你还有网站嘛。”电话那头的声音传过来,“我要是都给你撤了,那你更完了。”
这几年,在播电视剧被剪刀手删戏、甚至腰斩的情况屡屡发生,片方动辄损失上亿元。2016年12月,由郑爽、马天宇主演的古装电视剧《美人私房菜》的收视率低至0.1%,创下浙江卫视50年以来的最低收视纪录,开播5天即被撤档。朱亚文、王丽坤主演的《漂洋过海来看你》也因为收视率不佳,从44集被剪成26集。
有了前车之鉴,王成只能束手就擒,又找了第三家数据公司,花费近6000万元终于保住了剧集完整播出。
至暗时刻
王成的经历在影视圈中普遍存在。长期的不平等交易下,有人揭竿而起,代价却颇为惨重。
业内第一个剑指收视黑手的人,不是屡次“正面刚”的郭靖宇,而是中视丰德影视公司董事长王建锋。2012年,王建锋曾拿出十来页白纸黑字的铁证实名举报收视黑手,包括短信、邮件甚至是商业合同,但最终也不了了之。而他本人还多次收到“威胁短信和邮件”。有同行提醒他说“太危险”,“很长时间内,圈里人都躲着他,不敢跟他接触,怕引火烧身。”
“如果对方觉得你 ‘嘴巴大’、 ‘不好搞’,也不会把收视卖给你。”王成说。
著名导演、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原会长尤小刚就曾因公开炮轰收视率造假被拉入黑名单。有业内人士透露,去年尤小刚的电视剧《反恐特战队》播出时,对方就死活就不愿卖收视率给他。“最后是有一位中间人在北京待了整整一周,坐在尤小刚办公室里劝他给人家打钱。”但即便“和解”之后,对方还多次戏弄他,让该片的收视率“忽上急下”。
电视剧《反恐特战队》海报
2016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透露,行业每年购买假收视的成本高达40多亿,而2017年收视率黑市价格再翻番,保守估计每年利润可达上百亿。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主持人曹可凡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痛批虚假的数据已经严重影响人们对一部好作品的评价,提议“建立公平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以打击影视数据造假现象”。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赵冬苓也提出,对抄袭作品、票房注水和刷数据等问题“建议使用刑法处罚”。演员张国立、陈道明纷纷声援,但最后都没了回响。
追讨收视黑手无果,被拖欠费用的制作公司就只能和电视台打官司。今年9月底,上市公司当代明诚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强视传媒就《美人私房菜》费用问题起诉安徽卫视,追讨版权许可费和高清光盘费、录制费、邮寄费共计人民币 3903.5万元。当初,这部剧在播出时曾公开控诉收视造假乱象,不久后,便因为收视不佳被腰斩。
“现在已经到了收视黑市最猖獗、最无耻的时刻。”据王成了解,2017年以来在一线卫视播出的剧,“没有一部没买收视率”,“这是皇帝的新装。行业要没落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骗局,做收视率到了令人发狂的地步。”
在对话期间,王成展示了另一位同行的诉苦微信——同样是有剧集在播,同样受尽收视折磨,有苦难言——“现在做项目好难,简直像唐僧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高片酬、收视率、拖欠款,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末路微光
这个冬天,无疑是影视人最难熬的年关。
9月底在哈尔滨举办的中国国际广告节上,卫视招商一片沉寂。有媒体报道,不少卫视的展馆摊位前冷冷清清,几个广告部的员工仰坐在沙发里睡觉。一位省级卫视广告部负责人说,过去广告客户的预算80%投放到电视台,现在全年的广告预算,只有20%投放到电视台,顶多不会超过30%。
在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影视项目已经出现大面积停摆。原本由杜淳、杨蓉搭档的电视剧《奔跑的高跟鞋》刚刚在杭州开机3天,演员就“跑了”,剧组也就此停工。“原因就是剧没卖出去,再加上成本太高,综合所有考虑,不开了。”而另一部由陈晓、马思纯出演的电视剧原定近期开机,也已经停牌观望。
盛产古装剧的横店影视城更是一片惨淡。有知情者称,相比于去年“50多个大古装剧组”同时进行的盛景,今年横店仅有十来个剧组在拍戏,而且这些项目也都是以“小网剧和网络电影”居多,大项目少之又少,“入冬之后,基本停盘”。
不过,在寒冬尽头,有人却发现似乎有一丝暖流正在涌来。
“未来解决收视率问题也许不是依靠政策,而是被市场唾弃了。”王成预测。
一方面,视频网站的观念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9月3日,爱奇艺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告别唯流量时代,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对此,业内普遍叫好,认为该举措至少为肃清视频网站的数据环境树立了标杆,“因为视频网站也觉得假数据没有用,吸取前人教训,不能自取灭亡。”
另一方面,除了政策严打,市场上对剧集发行渠道的认知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原来视频网站购剧,都看你是不是卖给了一线卫视,只要江浙沪播的剧,视频网站基本上都能给到单集200万以上。“但现在不这样了,大家都开始看内容本身。”
不止一位制作人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于正的爆款剧《延禧攻略》起到了标杆作用,“以前大家都觉得只有台网剧才能出全民爆款,但这部戏一开始就走的是网播(渠道),而且性价比极高,碾压很多动辄售价四五亿的台网剧,大家都看到了好内容破壁的威力。”
于正的爆款剧《延禧攻略》
这直接导致制作公司做剧方向和视频网站购剧策略的改变:大量制作公司不再把目标对准台网剧,而是开始大量开发受众精准的网播剧;同时,还有消息称,此前爱优腾三家视频网站每年大概收购70部台网剧,现在这个指标将降到20部,甚至更低。
“现在收视率黑手还在作恶,不过是亡命之徒在制造最后的疯狂。”王成笃信,如果行业内数据造假的脓包被彻底清除,内容为王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如果说之前都是中国电视剧的初级阶段,现在可能才真正进入新时代,我们都热切期盼着中国电视剧最繁荣的盛景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