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国务院发文,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影剧院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一时间引发极大关注,电影人盼来了久违的开门复工,观众等到了翘首的银幕电影,支撑电影产业的资金即将流入。
影院能从互联网池中抢来多少观众?
虽然目前,影院还未宣布具体复工日期,大片也还没公布定档时间,但丝毫未阻挡大众“喜大普奔”的心情,电影产业在经历了倒春寒后,将迎来夏天的骄阳。“没有电影院就没有电影产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军道出了影院的重要性,他认为,电影就是要在银幕上呈现,而且不单单是在银幕上呈现,还要在电影院里呈现。
影院,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灾区之一。《中国女排》《紧急救援》《姜子牙》等2020年春节档大片因疫情而搁浅,有数据显示,关门停业的日子里,有超2000家影院倒闭,余下的则通过裁员减薪、卖电影周边衍生品等方法保命。尽管部分影院在3月20日前后恢复旧片放映,但票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月21日,全国507家运营的影院仅产生3.1万元总票房;不久后(3月27日),这批短暂恢复的影院又被紧急叫停。
2020年的票房损失可见一斑。据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全国电影院暂停营业,制片和宣发基本停滞的情况下,今年票房损失估计将超过300亿元。不过,不少电影行业人士坚信,疫情让行业遭遇的只是短期阵痛,从长远来看,势必会给电影产业带来一个全新周期。
此番影院即将迎来正式复工,但待播影片却压力巨大。现在院线的待放映名单上有100多部电影正蓄势待发。与此同时,资深电影人直言,目前各大影视公司手中都有不少大片压着,现在面临着无法确定的定档时间和锁死的业绩报告时间点。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来消化这些存货,消化会不会造成一些投资的损失,很难说。
的确,2020年春节档、清明档、五一档等积压的电影都扎堆到了下半年,甚至还要面对海外大片来“抢时间”的压力,这些都给影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排片难题:每天、周末的“黄金时间”和场次是固定的,用哪部影片来打头阵,用哪部来压轴,又该舍弃谁?
尽管当下观众迫切地想回归影院,但影院也必须拿出好电影来回馈给大家,否则很难从互联网的流量池中,真正争夺得观众。在疫情期间,云逛街、云看展、云蹦迪等线上娱乐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虽然影院的观影体验目前还无法被网络替代,但却能决定观众为此买单的次数。
因此,想延长“报复性观影”的生命线,真正提振电影市场,就得用好内容持续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倘若影院放些大众觉得可看可不看的影片,那么爆发的观影需求将很快被消耗殆尽,善变的观众会转向其他娱乐方式。
行业复工,拿什么来刺激观众走进影院?
停摆期间,人们都有千万种心态。身在局中,难以厘清。从小编接触的影院经理来说,开业这件事,不同的人确实有不同的考量。
无论是国务院还是不少地方政府,都已经释放出可以开放影院等娱乐场所的信息,影院复工的时间不会很远。开业不会遥遥无期,“等疫情结束”的可性能也几乎为零。因为这个时间点是难以判断的。什么叫“疫情结束”?是否是国内零新增还是全球零病例?真要等到那时,能“活”下来的影院恐怕寥寥无几。
但主管部门没有通知,开业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不确定”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开业初期上座率肯定不会太高,一旦开业各类成本也直线上升,收不抵支,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影院希望不提前开业,处在观望状态,也有一部分则在思考“去留”问题,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只有影院当事人才知道自己真实的状况,对于开业这件事,需要对自家影院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估和定位。如此做出的决定,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增强观众观影信心,刻不容缓
都在担心开业初期没有人气,那么怎么尽可能快地恢复人气呢?上海一家影城的李经理表示:“增强观众的观影信心,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没有哪个环节比影院更关键。毕竟,影院才是观众的直接接触场所,这些工作影院不做,还指望谁来做呢?”
虽然猫眼研究院的一项调研显示,约70%的观众表示希望在在疫情结束之后“聚餐吃饭”和“去电影院看电影”。50%以上观众在疫情后去影院观影的意愿增强。但在李经理看来,微博上的评论更能体现普通观众对影院复工的心态。每次有关于影院复工的消息基本都会被顶上热搜,而热搜下的留言,质疑的声音往往要大于支持的声音。可见,部分观众对人群密集场所的安全担忧情绪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马上消散。所以,消极等待观众自己走进影院,是不现实的。
说到底,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观念行事。新冠疫情的复杂性、病毒的狡猾性、国外疫情的严重性,难免让公众产生一种安全担忧。未来,影院同样也需要借助政府的倡导进行宣传。比如,“政府允许开业意味着安全”、“政府鼓励复工意味着安全”等,改变观众对公共场所的恐慌心理。
可以用大堂广告、海报,抖音短视频,微信群、公众号,QQ群等媒介,让观众看到我们已经在做的实实在在的卫生安全措施。就想告诉观众:我们影院很安全,放心来吧。
困难是大家的困难,机会却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待影院重新开业的那一天起就会发现,过往所有的努力都不曾白费。就影院个体而言,需要一个理性的判断和评估,随波逐流未免是最佳策略,毕竟每家影院的情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