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轶百店开业,影院品牌依然要靠提升自身竞争力“过冬”

行业互助之后,更关键的是终端市场的自我革新。

5年,100家影城。

近日,星轶影城旗下的第100家门店在温州正式开业。即使星轶影城同样经历了疫情,还是在今年新开了第38家门店。正是如此,星轶影城如期完成了“5年内建百家星轶影城”的原定计划。

实际上,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了致命性冲击,再加上片方开始更加主动地抵制偷漏瞒报票房等不规范行为,终端市场迎来了一场不小的被动洗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终端市场开始朝着抱团取暖的方向进行调整,以应对这个困难的时期。

不过,对于终端市场来说,互助“组合拳”所带来的助力虽然能够有效弥补现金流、资源匹配等方面的不足,但这种助力只是外在作用力,总有逐渐退去的一刻,解决不了终端市场所面临的本质问题。所以,接下来如何自我革新才是终端市场的最大压力所在。

从星轶影城来看,无论是与多家片方达成战略联盟,还是积极摸索自身独特的竞争力,这些尝试和创新都能够为终端市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星轶影城疫情之后顺势而为的门店新增,本质上代表了整个产业的主动“洗牌”。

1

—打通产业上下游—

全产业链的优势。

疫情之前,终端市场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寒冬”、“洗牌”等多个关键词。原本是整个电影产业链条里为数不多的重资产,但终端市场的发展却显得十分“轻”,动荡频繁出现,反倒增加了不少产业焦虑。

下游出现问题之后,不少院线品牌选择上游,成为了电影幕后的联合出品方。但在这个过程中,院线的参与度决定了他们处于较“外围”的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较为有限。对比之下,自带“上游资源”的博纳、万达等全产业链巨头,能够一定程度上在下游补足内容“短板”。

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了上半年大盘的“真空”,令终端市场早已露出端倪的矛盾更加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对于实体院线来说,寻求上游是必经之路,但并非是之前押注爆款的操作方式,如何真正提高与产业上游在内容上的联动,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实际上,经历了疫情长期不可逆的影响,当下的整个行业更加明确了联动全产业链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尽快享受打通的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接下来各个环节之间互相配合和联动将成为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星轶影城本身,便在如何打破上游制片和下游终端放映的边界上主动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从星轶影城百店庆典之际,博纳影业、新丽传媒、阿里影业等多家片方纷纷与星轶影城达成战略联盟,就能看出这一点。通过这样的上下游共振“试水”,或许影片绑定院线、拉长放映周期,这种无论是对影片、还是对影院都有利好的理想方式,能够拥有更多落地的可能性。

其中,博纳影业副总裁陈庆奕和五洲电影发行副总经理王欣均表达了接下来与星轶影城共同探讨、合作的方向,希望更多的把影片IP和影院场景结合一起,“让发行端的落地推广形式更多样化、新颖化、更外延,宣传的同时也为影院增加附加价值,让更多人走进影院观影”。

同时,星轶影城针对“如何实现更多的IP变现”这一问题也有了新的思考。星轶影城积极主动地联动上游制作方挖掘IP价值,试图将IP充分融入到终端场景营销中,影城负责人表示,“希望看到的是,IP衍生品不仅仅是活动物料,更是越来越多消费者心甘情愿购买的IP衍生商品”。

显然,星轶影城这种下游联动上游的布局对想要“上游”的终端市场更有参考价值。毕竟,以博纳、华谊、万达为例的实体院线还是少数,大部分品牌背后并不拥有整个公司打通了全产业链的布局基础。

2

—提升自我竞争力—

自我革新的必要性。

回看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从黄金时代到野蛮生长期,再到深度调整期,包括入局的公司、经营模式,终端市场10年内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依然是一个较为传统的行业,期间还忽略了开发更多的市场空间。

对比不断迭代创新的国内其他行业,终端市场的这种“原地踏步”更为明显,自身定位主要还是以影片放映的终端场所为主。这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终端市场在遭遇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时,所拥有的抵御风险能力不足。

尤其是,疫情期间的影院无法通过放映影片盈利,采取了改影楼出租等一些不得已的自救措施。这让他们意识到,实体影院不能只做终端放映场所,而是应该成为能够输出特色“影院+”内容的多元化消费场景。

此外,如今的影院经营已经不像早些年还存在着价格战,同一区域服务、设施都是优质的影院之间价格并没有太大的差距。那么疫情之后,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业务肯定会成为影院经营的关键点之一。毕竟,抱团取暖的外在作用力总有失效的一天,终端市场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完全消失。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前提,星轶影城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地摸索自身具备的独特竞争力,希望最大可能地实现“客户首选、行业领先”的愿景。

对于星轶影城来说,首先在放映服务、硬件设施等内容上展现出自己的竞争优势:一是提供优质的视听体验,星轶影城不仅与IMAX达成战略合作,还自主设计和研发了STARX巨幕品牌,并搭配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影厅设计等设施基础;二是不同门店拥有不同的设计元素、主题特色,根据网上公开信息,星轶影城旗下多家门店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并多次荣获影院设计大奖。

其次,星轶影城还致力于提供个性化服务。除了拥有独特餐饮、互动娱乐等多元化服务之外,星轶影城还提出了“为顾客创作惊喜”的口号,通过为单独观影的观众提供陪伴玩偶等服务内容,追求自身的特色竞争力最大化。

从星轶影城来看,互助“组合拳”所带来的助力终究只是外力,终端市场接下来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内在增长点,即影院本身需要掌握“自主权”,通过不断自我革新,来提升竞争力。

3

—终端市场的主动洗牌—

掌握主动性。

对于终端市场来说,疫情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大半年大盘的“消失”所带来的损失已经难以估计。“实打实”的损失背后,是一波实力不足的影院被大浪淘沙。

而开始复工的国内电影市场,又迎来了片方开始主动地抵制偷漏瞒报票房等行为。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在产业上游的积极推动下逐步前进,终端市场也因此接受了一波被动洗牌。

尤其是,疫情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内容制作公司将长期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难题,“缺钱”的片方自然对不规范行为更加敏感,不愿等待终端市场进行自我“诊治”,而是片方主动接过市场监察员的重任。这将成为正处复苏阶段的行业前进的一个长期方向。

实际上,疫情是不可抗因素,所带来的冲击使得终端市场进行洗牌,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必然趋势。但从长期来看,这场洗牌并不是最终结果,只是终端市场需要经历的其中一个过程,关键还在于终端市场是否能够进行自我“洗牌”,变“被动”为“主动”。

从星轶影城来看,在疫情之后的5个月内,旗下影城数量从64增加到100,如期完成了2016年星轶影城定下的“5年开百家店”的发展目标。这样顺势而为的速度和规模放在2020年是相当快的,在业内基本遥遥领先。

不过,星轶影城并不是盲目地进行扩张,在实现自身品牌影城下沉目标的同时,其票房规模也成功进入全国前十的行列,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可见,星轶影城是紧跟着大环境变化,给到市场一个更加贴切的影院选择的。

对此,星轶影城负责人表示,疫情更多是让行业进行思考,从市场飞速发展的浮躁回归到优质电影、优质内容提供者本身,在这样大环境相对弱势的情况下,观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始终旺盛,“星轶新增至第100家影城,是在对大众需求做出理智预估后的正向反馈”。

某种程度上来看,疫情后星轶影城进行的一系列新建动作属于终端市场主动“洗牌”的范围。这其实代表着,终端市场是做好了接受产业上游战略调整的准备,同时也做好了主动进行自我变革的准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