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在3D上栽了个大跟头,背后说明了什么?

“不看3D版本的五大理由”在影迷圈里盛传。

谁能想到,之前热度很高的《沙丘》,上映之后在“3D版本”上跌了个跟头。如今,讨论内容的没几个,谈论其3D版本的却一大把。

《沙丘》的3D版,可谓是饱受诟病。大部分看过3D版本的影迷表示:又黑又模糊,很多细节都不太清晰,有网友甚至表示“碰到黑夜,场景啥都看不清了”。最让人难受的是3D版本带来了眩晕感,而且眩晕到影响正常的观影感受,已经无法以一种舒适而愉悦的状态看下去,就算勉强忍耐看完,最终也只收获了一种“花了高票价、却看了个寂寞”的糟糕体验。

1

21

于是很多观众开始抵制3D版本,“不看3D版本的五大理由”在影迷圈里盛传。

2 

01

《沙丘》3D版为什么遭吐槽?

根据网上消息,《沙丘》全程是采用IMAX 2D格式拍摄,后期再转制成3D版本,唯有2D才是真正的4K片源,那么在体验度上最佳观看版本自然是2D。

其实,当前影院采用的双眼视差3D技术只是呈现立体影像的方式之一,并非是最佳的呈现立体影像技术,存在着先天性不足。比方说,电影画面是在银幕上呈现的,银幕是一个平面,眼睛需要聚焦在平面上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而我们在大脑中形成的立体感是有一定景深范围的。看到的一个平面,但是感觉上却是一个立体空间,这本是比较矛盾的事情。当前的3D技术只是解决了双眼视差问题,以此来产生立体感。但3D体验的不仅仅是双眼视差,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甚至包括心理因素。

按网传的说法,《沙丘》的3D版是采用软件由2D转制而成,至多就是个虚拟3D,是无法与实际双镜头拍摄相比的,这可以说是一个取巧的的做法。因为,2D转3D是靠软件实现的,不管软件有多智能化,操作有多熟练,跟实际用双机拍摄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会进一步损害3D效果。观众对《沙丘》3D版本的吐槽,根本上是由以上因素引起的。

02

3D电影真的衰退了吗?

《沙丘》3D版本遭到吐槽,很多人都说3D电影已经衰退了。

3D是一种沉浸式艺术表现形式,其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赋予观众更好的体验。类似《沙丘》事件,只能说是观众对3D电影有了理性的认识,能够分辨出所谓3D效果的优劣。但并不能由此简单推出3D衰退的结论,更不能否定3D带来的沉浸体验感受。

因为从全球来看,3D银幕数从未因此出现过下滑。根据2020年美国MPAA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球3D数字银幕数量同比增长了9%,2019年底达到116097块,占全球所有数字银幕的59%。亚太地区和拉美地区都有6%的增长,亚太地区的3D银幕的占比仍然最高,超过四分之三。

3

如果从拍摄制作到放映的质量体系都进行严格把控,那么3D的效果是可以保证的。《阿凡达》就是很成功的例子。如今,3D的摄影机和数字处理均不成问题。放映环节,在激光光源和新一代3D系统的加持下,让3D电影拥有了更好的体验。3D设备厂商,也在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突破技术边界,光效也一直在刷新纪录。激光光源放映机性能的不断改进也为提高3D影片的亮度作出了很大贡献。像巴可主打观影体验的S4-C与S4-B机型,支持HFR 120 fps帧率,HDR 高对比度,图像色域最高可覆盖REC.2020范围的99%。而中影光峰ALPD®激光高亮版,亮度为普通电影亮度的180%,同时将会展现更清晰的画面,更高的对比度和更出众的色彩。

放映技术的进步使得真3D电影的观影体验更上一层。所以,只要全过程抱着严谨的态度去做,3D画面质量完全是可以确保的。这种情况下,观众是会接受的,比如《双子杀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阿丽塔》、《狮子王》等,正是在3D模式下才更有感觉。

所以说观众并不是“一棍子打死”,永远不看3D了,只是不好的3D给了观众不好的体验,他们由此作出一些反应也是正常的。

03

由《沙丘》说开

观众对《沙丘》3D版本不感冒,也是市场回归理性的一个信号。

很多影片之所以要转成3D版本并在中国优先发行,大约是因为我们曾经历了“无3D不电影”的时代。

彼时,行业对3D电影的趋之若鹜,一方面,观众确实被《阿凡达》的3D视觉效果震撼到了,整个国内电影市场都为之而疯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2012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对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创作生产进行补贴的通知》,对进入市场发行放映的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按影片票房收入分档对影片版权方进行奖励。其中,票房达到5亿元(含)以上的,更可以获得1000万元的最高奖励。

同时,2D版和3D版电影票价存在约1/3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片商赚大钱的地方,也是去年全球票房前20名几乎被3D电影包揽的原因。

随着欣赏水平的提升,观众对画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对“字幕3D”、“伪3D”、“特供版本”有了理性的认识。

2016年《谍影重重5》被要求开放3D影厅的2D版密钥便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这说明,在中国电影市场日渐成熟的今天,对各种对3D电影的盲目推崇已经走到尽头,相对于观影感受不好的3D电影,观众更喜欢2D版本。

《沙丘》例子说明,片方不顾影片最终的放映效果,生硬推出体验感不好的3D版本,非但不能带来好的体验,而且会砸了自己的牌子。

同时,无论是片方还是影院,应该都已经意识到,靠粗制滥造的3D影片来提高票价、收益往往事与愿违,现如今很多影院2D和3D票价是一样的。既然如此,那么就应该提供更佳版本的影片才是。

技术在不断进步,消费者可以感受到这种进步带来的体验提升。观众虽不懂技术但却可以凭借体验优劣选择接受还是拒绝。由此片方应该具有诚意的拿出优质作品包括内容和采用的技术,来吸引它的受众而不是相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