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美影城大批关门,与万达光线传闻不断,终端关门、并购潮还是来了!

市场又迎来一轮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波动,虽然谈不上是拐点和形成向下通道,但不得不承认,内地电影市场即将开始形成一轮新的洗牌和重新分配。

行业寒潮可不仅仅只针对上游,终端寒潮也同样风波不断。

最近一起拍电影得到的消息:仅仅广东省就有多家星美影城突然关门,相关的全国维权人数更是超过3000人。

毋庸置疑,国庆档前后,内地影城又迎来一轮关门潮,多家影城面临歇业、关门和暂停营业。这其中麻烦不断的星美成为了最夸张的一位,下半年关门的速度几乎比肩了开业速度。

和2015年过渡到2016年的情况相同,市场又迎来一轮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波动,虽然谈不上是拐点和形成向下通道,但不得不承认,内地电影市场即将开始形成一轮新的洗牌和重新分配。

正所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从今天开始,内地电影市场将要面临全新的考验和未知的机遇。

星美影城15年,大规模关门“情理之中”

2013年,星美只有83家影城,到了去年年底,星美影城达到了365家,银幕数字2290块。同比的是,万达在去年年底,影城达到516家、银幕则有4571块。

其实星美影业和五大进入到内地电影市场的时间节点几乎是一致的,甚至在万达没有玩电影制作发行、华谊没有做影城建设,光线和乐视尚没有知名代表作之时,星美影业就已经开始做到电影制作、院线发行和影城的建设了。

在内地电影市场尚处于蛮荒时代之初,星美影业就已经拍摄和制作了《如果·爱》《投名状》等口碑佳片,但遗憾的是,星美影业本身是缺乏叫得响的卖座大片。

不同于其他五大在最初发展阶段专攻一项,星美最初的多线作战并没有取得令大家的满意的结果(影业集团成立于2002年,影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在市场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贪大求全使得星美在最初便埋下了现在的风险。

2010年的《赵氏孤儿》、2011年的《武侠》、2012年的《王的盛宴》、包括2014年的《黄金时代》,几部大制作的扑街导致星美影业的惨淡,此期间,星美影业的发行遭遇到全国多家影城的诟病和抵制,回款缓慢、宣传费用长期拖欠。

然而影业的亏损,并没有影响到影城的招商和推进速度,星美影业的新建步伐仍然高于和持平全国其他院线和影城的新建速度,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过快的速度和集团在其他业务的亏损势必要影响和脱离影城在未来的发展。

其实对于影城的新建而言,不仅仅是星美,其他院线和影城影管集团同样要面临林林总总的问题,但星美对于影业的执拗和投入又是其他院线系统所不具备和不敢担当的。

星美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恰好是内地所有院线影城也要或多或少所要面临的,为了积极追求上市,大家都在跑马圈地,和目前一些公司对影业的投入一样,影城的建设“碰运气”的成分居多。

2000年内地电影市场开始逐步复苏,到2008年爆发全球的金融危机,内地反而迎来了又一轮房地产新建的狂潮,也是介于此,内地影城的多厅化也逐步展开。

受到城区的扩容、交通因素和市民居住的逐渐分散化,影城的新建速度逐步加快,这也导致观众的严重分流,虽然这不是星美影城停业的主要原因,但不得不承认,近两年大部分关停的影城都要面临观众被分割,设备老旧,周边新影城的冲击。

有强势地方院线保护的还好一些,大体可以借助相对便宜的房租来抵消成本,但如果所处商场本身效益和业态就有问题,影城对观众的友好度和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不过像星美这样如此极端的还是非常少见的,至少大部分面临关闭的影城都不会出现对员工薪水的拖欠状况,毕竟一个影城总体的薪酬并非天文数字,藉此来看,星美所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

从这些的发展来看,十几年的院线发展,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短暂的瓶颈期,一线呈现饱和状态,开始向着设备的更新和又一轮老旧影城的改造。

二线则成为目前大部分影城关门潮的主要战线,毕竟三四线的发展期较短,二线则是完整经历到这十年的多厅新建和改造风潮,以目前的要求和全新观众群体的目光来看,大部分开业超过六七年的影城在设备端已经落后。

谁会接手星美影城?万达?光线?

“据说光线要整体收购,最近各种传言,不过也有可能万达收”一位在东北的影城经理和我们透露关于星美目前影城状况的动向。

不难判断,对于焦头烂额的星美来说,影城作为最有价值的一块,是非常好出手的,而对于万达、光线来说,能够在合理价格收购并购,都是一件“抄底”美事。

其实在星美影城事件大规模关门之前,内地就已经出现了多轮的院线收购和并购事件,2017年1月,大地院线母公司海南控股曾以32.86亿收购了橙天嘉禾集团,获得了其在内地76家影城和531块银幕。

这也许只是一个开始,今明两年,类似这种中小院线的收购和合并势必会愈演愈烈,只不过在今年市场遭遇到像2016年的阶段性调整,大部分院线的资金流都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

其实星美影业最初也是极有希望成为内地影业的大佬之一,但对项目遴选的失策和错过行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也使得其遭遇到满盘皆输的尴尬境地。

那么谁又能接下星美这盘乱局呢?

看起来好像是万达,万达之所以可以在院线、影业和发行方面做到目前国内影业最好的平衡,其原因在于,他更多会依托自己的院线和影城系统。

华谊和博纳虽然都有自己的院线和影城系统,但总的来看,这些并非两者的业务核心,乐视似乎从最开始到现在都没有一丝一毫要对院线和影城投资的意愿。

光线则一直都有希望要通过院线系统来补齐自己的短板,至少他们已经显露出这个苗头。

大地目前也在积极的拓展自己的版图,其他像上海联合、南方新干线和金逸等,更多偏重于发展自己的系统,对于像星美如此大的盘子,接手过来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根据这两年万达的策略,他在国内更倾向于逐步收购和点对点的打通,对于一步到位的整体承接显得比较谨慎,之前曾经与CGV院线做整合性合作,但CGV影城和院线整体的盘面较小,属于比较容易操控的项目。

和大地收购橙天不同,星美目前尚有一大堆的烂摊子没法处理,特别是从今年四月起对员工薪金的拖欠,导致极大的员工情绪上的反弹,这也增加其他院线和影业公司收购星美所要面临的难度。

五大之中,和星美绯闻较多的万达和光线都有希望收购和合并星美,但目前来看,万达在全国各地仍然处于下探三四线和深耕一二线的态势,相对而言,一直希望可以有院线和影城资源的光线则是双方更好的选择。

尽管光线一直在回避和否认,但就目前光线的整体发展策略来看,对商业大片投入的减少,更多倾向于联合制作和出品,对动画片产业投入开始加大,整体人员的淘汰频率加速,这也是企业转型和过度的重要标志。

曾经有经济研究团队分析,到2022年,内地院线数量将缩减到25家, (目前大概五十家左右)也就是说,会有一半的院线将要消声灭迹,那么彼此之间的合并和被收购将在这五年之内加速进行。

但院线的合并又和猫眼和微影合并不同,大部分院线是依托于原地方省市的电影公司,属于有编制的事业单位。一旦涉及到国营企事业,合并和重组的难度便会急剧上升。

另外,院线牌照的获取难度较大,像猫眼和淘票票至今都在觊觎发行牌照,但发行牌照的比起院线牌照而言,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即便有难度,对于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的发展瓶颈期,总局势必也会对一些能效底下,不能起到行业促进增长的院线给予警告,甚至终止其院线职能。

这也会给其他院线和影业公司带来可以“借壳上市”和较方便的收购机会,同时在未来,内地的绝大多数的票房收入会更多集中到排名靠前的十大院线,他们甚至有可能会获取近九成的票房收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