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城应该如何应对淡季?

难道三月、四月和九月就注定是影院票房低谷期?没有翻盘的可能?

“平三淡四低九”就像箍在影院头上的紧箍咒,这么多年仍没有拿下来过。

难道三月、四月和九月就注定是影院票房低谷期?没有翻盘的可能?

淡季是如何形成的?

11月末-2月底是属于贺岁档的;6月-8月是属于暑期档的;票房小高潮则是五一档和国庆档共享的。这样算下来,似乎只有3月、4月和9月还没有归档,又因为这三个月的票房表现和其他被“归档”的月份产出相比不可相提并论,因此这三个月又被称为淡季。

通过对去年各月电影的数据分析,发现2018年2月,33部上映影片产出票房95.38亿元;仅有29部影片上映的7月吸引了1.98亿观众走进影院,产出票房64.99亿元;而上映了44部电影的9月,产出票房仅有28.91亿元。

纵观去年一年的电影票房排行榜,排名前十的影片上映日期全部集中在热门档期,而且这些影片也都是大体量、制作精湛的优质影片。无论是从影片主演的咖位还是从投资公司的体量上来看,这些影片都称得上是头部中的头部。它们不仅前期制作到位,后期宣传同样缜密,票房市场号召力自然不容小觑。

所以,没有大体量影片支持的淡季票房收获自然不敌其它档期。而且,在热门档期,影院的收益不仅来源于票房,片方还会给影院一定的利益,例如返点等操作。在淡季,这样的情况则十分少见。

当前影院淡季数据之所以不这么难看,主要还是因为每星期有大片吊命,如果一旦失去了进口片的支持,影院淡季票房成绩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近年来,引进片特别是好莱坞大片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影院的淡季票房。但是,国内引进片数量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微乎其微。比如2015年,韩国共上映电影1207部,引进片为951部;2017年,日本上映电影数量为1187部,引进片为593部;而中国在2017年共上映电影474部,引进片仅为98部。

由于大片数量有限,也让影院淡季的票房收入受限。

很多影院大多时候都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看片吃饭”也就成了很多影院经理经营影院的日常心态。在影院淡季,影院经理们大多抱着“大片保平安”的心理,祈祷每星期可以有大片上映,吸引一些观众光临影院,稳住影院观影人次,不至于让影院成绩那么难看。

的确,上映影片的质量、体量会影响到票房、观影人次这些指标,但是影院经理们“看片吃饭”的被动心理也要改正。影院经理们应该学会“走出去”,让影院没有淡季。

影院淡季应对指南

影院虽然身处淡季,但影院经理不应该有淡季。

在淡季,影院经理们更应该做好战略对策,具有经营影院的前瞻性。院线经理人(ID:yxjlrvip)结合众多影院经理们提供的策略,在此同大家分享:

1. 调整心态

经历了贺岁档等几个热门档期的忙碌,影院在3、4、9月份难得轻松了下来。这时的人们容易变得懈怠,如果不及时做好调整,可能在下一个热门档期到来之时,将无法迅速做到应对自如。

因此,具体到每一个影院负责人,影院经理们都应该具有前瞻性,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长远,要时刻保持警惕性和专业度。当然,在淡季,面对票房产出急剧下降,这也会让影院人感到无所适从,这些都需要适当地调节,保持心态平稳。

2. 做好排片

影院排片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提高热门上映影片排片率,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是非常恰当的排片攻略。像即将在3月8日上映的《惊奇队长》,必然会受到影院经理的高排片待遇。

同时,考虑到影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色,例如处于社区中的影院,可以在周末提高亲子类影片的排片场次,让更多有孩子的家庭在周末陪孩子看合家欢类电影,以此增加影院营收。

另外,根据影院特色和受众群体特征,安排放映一些小众题材影片,提升观众观影好感度,在淡季也可以通过差异化打法保证影院收入。

3. 优化设备

没有哪个观众会喜欢视听效果不好的影院。如今很多新兴影院迅速崛起,他们以更先进的播放设备、更舒适的试听体验获得市场认可,抢占市场份额,这也让建立多年的传统影院感受到了竞争压力,设备升级已迫在眉睫。

对于影院来说,在淡季进行设备升级和维护是再好不过的时机了。而且,国家对于影院优化设备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何乐而不为呢?

4. 提升服务

热门档期时,影院没有太多精力进行人员培训,淡季恰好为影院提供了这样的契机。

电影院是一个服务场所,作为影院工作人员自然要重视自身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性。

其实,当前很多影院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重视服务这一环节,有的顾客来影院消费还要看售票员的脸色,而且很多服务人员的耐心也十分有限,这些都为来此消费的受众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当影院竞争者增加时,因为影院本身的服务质量跟不上,必将导致影院受众的流失,到时影院再想弥补早已为时已晚。所以,提升影院工作人员服务的专业度要趁早,争取打出品牌,以服务留顾客,这也是影院情感营销的一种。

5. 进行折扣

影院淡季意味着观影人次的下降。对此,有的影院会采取票价折扣策略,通过降低电影票的价格来吸引一波电影观众走进影院进行消费。比如有的影院会在每星期的周二将电影票价降为半价,甚至打出“接二连三”的口号,即观众在周三同样可以享受电影票打折优惠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确保了影院的观影人次的稳定。

不过,影院定期打折活动一定要有契约精神,最好固定某个日期为折扣日,使之成为习惯。不能因为观影人次提高了就取消打折,这将会损毁影院的信誉,让观众因为感到受到欺骗而不再愿意走进这家影院。

6. 商场互动

身处商场的影院有一种天然的优势,即和他们在一起共存的还有很多商家,虽然他们经营品类不尽相同,却因为彼此的存在而带动了彼此的销量。

因为不存在竞争关系,影院可以通过和周边的商铺进行联动,达成合作,比如“凭电影票购物减价XX元”,为彼此引流,打造共赢局面。

7. 片方合作

电影院作为电影产业链的放映终端,它是被动的。这话不假,但是有时候影院经理应该化被动为主动,要走出去,和影院前端进行沟通,这不仅有利于片方维护在影片上映后的效果,对于影院来说也有利于更早进行排片布局,或是和片方达成更深入的合作。

当前很多影院和片方达成了非常深入的前期合作,比如有的影院就在春节档和《小猪佩奇过大年》达成了非常深入的合作,片方在影院的售票大厅搭建了主题场地,很是吸睛,不仅受到小朋友的喜欢,很多年轻人也纷纷在此停驻拍照,宣传效果极佳。还有的影院则是为片方提供映前交流场地,片方带着主创和观众见面,这不仅吸引了很多观众,也提高了影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片方和影院的前期合作还有很多方式,值得影院经理们去一一挖掘。

8. 减少开销

开源节流,其实不仅限于其它行业,影院在淡季亦需要做好减少开支的预算。

如何做好减少支出呢?设备保护、水电用度都要有限制自不必说,人员调度上也需要重新安排。比如雇佣大学生这样薪酬相对不高的钟点工,这不仅让一部分对影院工作充满好奇心的大学生体验到影院工作内容,丰富了人生体验,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影院的开支。

9. 开辟“新”档期

没有哪个档期是先天就有的,像“春季档”、“贺岁档”等都是前辈们淌出来的。双十一的“光棍节”也是近几年由马云的淘宝催生出来的节日,就连好莱坞大片的“凌晨首映场”也是开辟出的新档期。

影院应该学会化被动为主动,推陈出新,联合更多有意义的节日或本地特色推出属于自己的“档期”。

10. 变通思维

影院最终的落脚点是盈利,而观影人次永远都是影院带动盈利的核心因素。凭片引流相对于影院来说是被动的,其实影院经理可以打开思路,主动出击。

比如即将到来的“三·八妇女节”,有的影院经理便提前和某些女性员工较多的公司达成协议,为公司提供员工包场服务,为影院引流。还有的影院经理通过当地人脉,以影院为载体吸引更多群体在影院举办活动,提高影院的影厅利用率。比如,拥有VIP厅的影院会应某些客户要求打造成主题影厅,为客户的活动做好服务。

其实,影院的服务项目已经变得多元,盈利方式也不仅仅票房一种。所以,影院经理们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找更多为影院带来盈利的方式,这也是未来更多影院生存所要面对的问题。

同样,这也是让淡季影院热起来的方法。

PS:希望更多影院经理分享经营影院的经验,共同度过淡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