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不是外资的生意

即便对外资进入影院的政策层面予以放开,但在各种条件的束缚下,外资影投公司并无大展拳脚的空间,现阶段留给 " 闯入者 " 的空间并不大。

一夜之间,电影院成为开放外资的 " 排头兵 "。

6 月 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 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数量由 48 条减至 40 条," 电影院、经营需由中方控股 " 在新版中被删除。

图片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这意味着例行多年对外资在中国境内开设影院的限制被取消,外资将逐渐被允许经由直接投资、并购等方式在中国开设影院而不再有股比限制,从而享有更充分的自主权。

2018 年底出台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在 2020 年,全国银幕总数达到 8 万块,按此数量计算,未来两年中国内银幕还需增长 2 万块。

这是个不小的数字。然而,在多种原因的综合下,目前国内影院经营情况并不好,要继续加快影院和银幕数量的增长,需要丰富投资主体。准入政策的放开,为外资更直接的参与国内影院竞争打开了一扇门。

但另一方面,政策之手虽然放开,市场之手仍可能将外资挡在门外。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影院经营环境的复杂,此刻贸然进入对于外资而言风险大于收益。此外,在政策未放开之前,有进入意愿的境外资本实际已经通过绕道香港等多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因此,即便政策放开,仍难出现大量外资涌入国内影院的状况。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逐渐拉开的影院并购大幕之中,外资仍有机会以各种 " 非主导 " 的方式参与其中。

外资大规模新建影院是伪命题   

政策放开之际,恰逢国内影院行业走在十字路口。多种原因综合影响下,目前国内影院普遍面临经营困境。行业共识是,影院需要通过整合、并购的路径走向规模化经营。

然而,能引导行业开启整合并购大幕的资金却迟迟没有出现。在此背景下,影院对外资的放开,能否成为搅动一池秋水的催化剂,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

实际上,政策放开前,已经有相当体量的外资进入电影院市场。

壹娱观察了解到,限制时期,外资在中国开设影院主要采取两条路径。一是与本土影投公司合资,由中方公司控股影院。二是绕道香港打政策 " 擦边球 ",由于大陆电影院对港资开放,部分外资绕道香港注册公司,再借由港资身份进入大陆。

前一种方式更为稳妥,但影院的经营、扩张都需要双方股东磨合,大大降低了自主权,因此并没有太多的外资尝试。

以韩国 CJ 集团为例,旗下 CGV 影院 2006 年进入中国,先是选择与上影集团合资建立 " 上海上映星汇影城有限公司 ",双方各持股 50%,目前旗下仅有一家上影 CGV 大宁影城。随后直到 2008 年,韩国 CGV 再次与上影建立 " 上海上影希杰莘庄影城有限公司 ",拓展了第二个影城。

但在这两家影院之后,CGV 逐步淡化了合资的路径。2010 年,CGV 在香港收购公司,随后大幅加快了扩张速度。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 CGV 在中国超过 40 家分公司控股方均为这家注册地香港的 " 日活企业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CGV 在中国已有上百家影院。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在影院建设上,港资企业享受与内地资本相同的政策,因此通过绕道香港,包括 CGV 在内的境外资本实际上已经获得了进入中国电影院市场的方式,监管层对此并未设限。也正因如此," 港资 " 一直是国内影院投资的重要力量,包括百老汇、百丽宫,以及此前的橙天嘉禾,均由香港资本创建。

" 通过多种方式,大部分有进入能力和进入意图的境外资金,实际上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了。" 上述影院投资者告诉壹娱观察,再加上目前国内的市场环境不佳,很难有新的境外资本有意向大规模开设影院。 

外资难以玩转中国市场   

壹娱观察了解到,此次政策虽然放开了外资对影院的门槛,但院线业务、电影引进业务仍在外资禁止投资的名单之列,这就大大限制了外资影投公司优势的发挥。但在这一领域之外,由于多年缺席中国市场,外资影投公司在华并无品牌认知度,也没有积累起本土经营的经验。

实际上,在经营管理层面,电影院是一项很 " 接地气 " 的生意,这也为新进入者,尤其是境外资金的进入设定了门槛。

此前,一位 CGV 的负责人告诉壹娱观察,在韩国市场中 CGV 近九成的售票来自于自有的会员渠道,会员的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项经营经验。但在中国,这项经验并没有用武之地,大部分的售票来自于淘票票、猫眼等第三方线上售票平台。

" 无论是商业拓展还是经营管理,国外资本并没有优势。" 上述影院投资人告诉壹娱观察,在国内,团体票以及非票业务是影院收入的两项重要来源,但外资在面对团队业务时往往不具备经营经验,另外对于非票业务中,本土的餐食、娱乐消费习惯也并无认知。

此前,米瑞酷的一位负责人告诉壹娱观察,为扩大影院收入,米瑞酷在特定影院中开始自主经营奶茶、啤酒等卖品,并在着力开发付费按摩椅等项目。上述经营策略,均需要在具体的经营场景下制定,这对于外资而言显然是一道门槛。

" 目前国内终端影院的竞争格局已经相对稳定。" 一位影院投资人告诉壹娱观察," 影院业务是一个低毛利业务,需要大量的投资来做大规模才能盈利。"

这就导致外资进入中国影院市场时会面临两难处境,一方面不做大很难盈利,另一方面,大规模进入,又会面临潜在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因此对于外资而言,影院是一项风险大于回报的生意,很难出现大量资本涌入的情况。

" 在行业未来的并购整合大潮中,有可能会有境外资本的参与。" 上述投资人告诉壹娱观察,这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动向,但 " 这些并购不会是由外资主导的。"

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对外资进入影院的政策层面予以放开,但在各种条件的束缚下,外资影投公司并无大展拳脚的空间,现阶段留给 " 闯入者 " 的空间并不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