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自行补贴票价求观众回归,疫情结束后会持续亏损吗?

“新式票补”或许会出现,但却难以实现大幅度补贴。

“自行”票补。

前段时间开始,为了处理积压库存并回流部分资金,影院掀起了一场不得已的自救行动:推出了一系列的特价优惠套票,将电影通兑票与卖品捆绑售卖。然而因为影院复工时间的不明确,使得套票的售卖有些遇冷——仍有抵触的消费心理极大地制约了销售量。

值得关注的是,不管套票售卖情况是好是坏,“被逼无奈”的影院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单方面的让利使其无论是在当下还是未来,都无法避开资金压力。

原因无他,影院售卖套票,实际是通过预支来补贴当下。再加上,电影通票的使用不确定性,影院在后期无法逐一与片方沟通差价补贴。

因此,作为“疫情效应”最为严重的终端,影院接下来的生存环境依旧艰难。为了尽快回暖,“亏血输出”的影院希望票务平台和片方能够推出“新式票补”。不过从整个产业链的受冲击程度来看,即使“票补”重返市场,也很难大幅度补贴了。

1

影院套票的变相“自行”票补

心理因素的制约。

为了能够尽快地将观众拉回电影院,还处于复工准备期的不少影院便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特价优惠套票,将观影券与卖品捆绑在一起进行折扣售卖。

与前几年的特价票不同,这些套票实际上是影院单方面进行的优惠让利,尚未涉及到片方和票务平台。这也是目前在如今的特殊时期下,影院为了存活而实施的自救措施。

具体来看,如99元4张电影通兑票+卖品兑换券等,更多的是“赔本赚吆喝”。即使抛开卖品以及其他附加商品的成本不算,影院套票的最终结算价也基本低于一般的最低发行价。而当观众到店消费这些套票时,还需要影院自行进行其中差价的补贴。

此外,虽然有部分影院推出的套票以卖品为主,电影票基本上以往常的当地最低票价计算,但其中包含的卖品都是进行了充分的压缩让利,日后也逃不了补齐差价。

总的来看,虽然各家影院的套票多种多样、不尽相同,但套票的价格实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显然,在售卖套票上,价格差异并没有给予影院更多的竞争压力。

不过,影院的套票售卖情况,从整体来说只能算一般。“因为限购2份,事后有不少ID退还,看起来卖得还行。但整个品牌过万的销售量平均到每个门店,成绩并不及想象中那么好。”某连锁影院负责人向悦幕表示。

而联合了多家影院售卖通兑套票的一家影院直接表示销售情况并不太好。“线上充分利用了之前有过合作的电商平台,再加上小程序,复工的那段时间也加大了线下销售力度,但我们店并未破千,其他几家也不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影院的复工时间未知,套票销售量的下滑变得更为明显。“顾客都很理智,并不愿意为不确定的复工日期来买票。”

因此,影院在销售套票时面临的最大制约条件并不是价格因素,而是心理因素。

2

进退两难的套票售卖

不可避免的营收压力。

实际从根本上来看,“不得已+都在做+积压库存”,成为了目前影院套票售卖现象产生的最大原因所在。被按下暂停键的影院想要通过变相的“自行”票补,在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下获得资金回流的喘息余地。

然而,当问及目前实际的套票销售对影院的帮助如何时,不少影院负责人的回答都基本趋于一致,“基本上没有什么很大的作用”。

可见,不管影院能否突破心理因素抑或是价格因素的制约,售卖套票其实对影院的帮助并不是很大,反而让影院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原因无他,影院的套票售卖,实质上是拿影院未来的营收来回暖当下的困境,卖多卖少都存在着不小的弊端。

如果套票卖得少,最直接的就影响到当下影院的能够支配的资金。回流的现金流少了,还处于停业状态的影院在疫情结束后、乃至观影恢复正常之前,所要承受的开支压力就大了许多。

人工、房租、水电费等支出依旧,这使得影院疫情结束前就可能会面临被迫倒闭等问题。即使勉强度过,疫情之后的营收压力也如同一座大山压在影院肩上。

反过来,套票卖得多,确实为当下提供了更多的回流资金,使得影院能够较为稳定地度过疫情时期。但影院在未来仍然需要面对营收上的巨大压力,无法避免。

卖得多的套票在未来投入使用时,需要影院首先补齐这其中变得更多的差价,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利润。这无疑给影院带来了更多业务压力,除非快速、超额地补齐预支差距、实现同等利润,否则只能将困难时期拉得更长。

对比看来,无论套票卖多卖少,对于影院来说的帮助意义少之又少,只是通过预支的方式延长了这段寒冬期,并没有解决实质的问题。

3

“我们希望票补”

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得已进行套票售卖的影院来说,很难在日后就套票这一问题,进一步去跟片方等沟通差价补贴。这意味着,影院需要自身承担这一“亏血输出”。

究其原因来看,是因为套票中均是通看票,观众对其的使用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性,影院无法做到逐个和片方沟通。

再加上,对于国内的电影市场来说,一万多家实体影院正处于供大于求的“分水岭”,同质化竞争以及不断下滑的上座率等,已经成为了其发展的最大绊脚石。而在2020年,原本影院还背负着8万块银幕的硬性目标。

疫情影响下,超过60天未能复工的影院再次将终端市场的矛盾更为明显地暴露出来,受到的冲击也最为直接、最为严重。这意味着,接下来影院的生存环境会更加恶化。

已经意识到套票售卖这一不得已而为之的自救行动并不能带来更多帮助意义,影院方面开始希望能够有由票务平台和片方联合的“新式票补”来补贴差价。

尤其是,对于目前的影院来说,影院想要依靠院线争取更低发行价、更优分账比例,这一举措实际尚不能解燃眉之急。而无法弥补终端市场的损失,对于整个电影市场来说,疫情有无都不可能实现更多发展。

不过,回看之前出现的票补,其本身是当时依托互联网的票务平台,想要升级观众的购票方式而进行的一场“革命”。

显然,这个特殊时期已不具备更多高度互联网化的红利,之前的票补方式并不适用。为了尽快恢复观众回归影院的观影热情,整个电影市场还需要依托票务平台的卖票能力,推出新的票补方式来刺激消费。

此外,虽然内容端、平台端的“疫情效应”目前还不及终端更具“灾难性”,但整个电影产业链受到的冲击程度不容小觑。因此,即使“新型票补”会出现,也基本上不会再出现之前那样大幅度的补贴力度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