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老编推送了一篇名为《如果不是想逼死电影院,总该做点什么吧》的文章,有不少读者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惹来一些质疑和批评。刚开始,老编还在评论区耐心地回复质疑,期望能够让他们更客观地了解电影院。然而,老编发现,总有一些人就是要反对电影院复工,却不关心我们面临着什么。
反对和质疑的观点,总结起来无非那么几条,老编一度想撰文反驳,因为懒,终究没有动笔。昨天,老编的盆友圈被“深水娱乐观察”的《谁杀死了中国电影院?》刷屏,点开一看,正好是老编想写而没写的。该文对大多数质疑进行了解释,内容引起极度舒适,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行前往观看。
然而,面对影院复工反对者的终极拷问--如果电影院发生新冠传播,谁负责?你负责吗?――该文并没有给出解释,老编觉得有点遗憾,有些话不吐不快,就随便谈谈吧。
一、新冠风险将长期存在
关注疫情进展的人应该清楚,要想疫情在短期内完全消失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做好长期面对新冠传播风险的准备。从近期国内的疫情数据看,除了个别地区风险较高外,绝大部分地区的风险已经非常低了。我们应该正确面对风险,既不能过于松懈,也不必过分夸大。
钟南山、张文宏等专业人士已经不只一次地在公开场合强调过,不要指望新冠像SARS一样突然消失,也不要指望疫苗马上上市。只要不造成新冠的大规模爆发,就应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该干嘛干嘛。
既然新冠传播风险将成常态,那么,不只电影院,在其他地方也同样存在这一风险,“如果XX发生新冠传播,谁负责?”的问题,不应该单单只问电影院。要回答也很简单,其他场所发生新冠传播怎么追责,在电影院发生了同样追责就是了。在常态的新冠传播风险之下,除非永远都不打算让电影院营业了,否则,有些问题总要面对的。
二、不要问谁对“意外”负责
谁也不愿意发生新冠感染这种事,无论是在电影院还是其他地方。但是,如果真的在电影院发生了感染,要追究其发生的原因,无非这么两种:
(1) 新冠病毒携带者故意传播病毒。
(2) 新冠病毒传播在无意之中发生。
如果感染发生的原因是前者,那么显然应该追责故意传播者,而与发生传播的场所无关,无论这个场所是不是电影院。如果发生感染的原因是后者,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1) 电影院存在防疫工作失职。
(2) 电影院不存在防疫工作失职。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应该对这家电影院的失职追责,这就对监管部门提出了要求,他们需要回答:满足什么条件才允许电影院复工?电影院的防疫工作要求是什么?不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可能谈追责问题。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就是纯属意外,没有人应该在主观上对“意外”负责。举个栗子,如果因为意外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轿车撞伤了行人,该如何对司机追责呢?再举个栗子,一位行人走在路上遇到地震,被一间房子窗户上落下的玻璃扎伤了,该如何对房子的主人或住户追责呢?
而且,没有人该在主观上对意外负责,不代表就没有人承担了责任。譬如,如果在电影院发生了新冠传播,参照其他场所发生新冠传播的案例,即使没人对电影院追责,电影院也必然会承担相当大的责任的。
譬如,发生感染的电影院会被勒令停业一段时间,会被要求对所有员工进行隔离和核酸检测。那么,停业期间损失的收入,停业期间的员工工资,员工隔离和核酸检测的费用,即使恢复营业观众也会对该影院避之不及等,这些不就是该电影院承担的责任吗?
三、不要夸大影院的风险
既然是常态的风险,为什么唯独“电影院等密闭娱乐场所”不让复工,而其他室内密闭场所可以复工呢?难道电影院的风险真的比其他地方大吗?这一问题老编在《如果…》一文中已经说明过了。但是,有读者说老编鸡贼,只说影院全年平均上座率不足15%,而故意忽略有些影院人头攒动的事实。
既然有读者指出来了,老编就说道说道。老编手头可以查到全国所有影院每天的上座率数据,但是没有办法把这些数据都放到文章里来。而且,单家影院单天甚至单场的上座率数据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要讲统计规律,平均数和中位数才是被普遍认可的指标,而不是某些影院某些日子某些场次的上座率。
老编可以负责任地说,就2019年全国影院的上座率而言,无论是平均数还是中位数,都不足15%。如果现在让影院复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国影院上座率的平均数或者中位数连5%都达不到,这就是当今影院的现实情况。
为什么有些人印象中的影院总是人潮汹涌呢?这些人要么是很久没去电影院了,要么就是总挑黄金档期黄金时间或者超级大片上映的时候去大影院看电影,所以才留下了这种片面的印象。事实上全国大部分影院大部分时间是门可罗雀的,不信的话可以自己去猫眼专业版查查,你会发现,2019年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影院每天的观影人次还不足300人。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即使电影院复工了,也很难出现“人员聚集”,相反,三五个人包场可能会成为常态。而且,就算少数影院真的很受欢迎,官方也完全可以通过“隔行隔座售票”,“单场最大上座率不超过30%”等要求来限制。电影院的售票系统就那么四五家,当局一声令下,无论影院是否愿意,都能轻而易举地实施限制。
也有一些人担心影院的通风问题,这也是一种误会。很多影院在建设的时候就设置了专门的新风系统,完全可以满足影厅内和室外空气的交换。即使有些影院没有新风系统或新风系统不合格,当局也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标准并上门检查来限制。全国影院总数不足1.2万家,要一家不漏地上门检查也不是难事。
可能还有人问,如果有些影院不按要求做怎么办?这个问题根本不应该问影院,因为别的场所也面临这一问题,别人怎么办影院就怎么办,有什么必要问呢?再说,影院比餐厅等其他室内场所好管多了,我们的观众80%以上是通过猫眼和淘票票购票的,只要当局要求这两个APP在首页明显位置设置有奖举报入口(直通电影局和专资办),鼓励观众举报违规经营的影院就行了。
其实,只要对电影行业没有偏见,应该很容易就能想明白,电影院的新冠传播风险不仅不比其他室内密闭场所高,反而可能比很多室内密闭场所要低,无论是吃瓜群众还是相关部门,希望不要选择性地忽略这一事实。
四、不能让整个行业陪葬
退一万步讲,即使真的不幸在某些电影院发生了新冠传播,也不应该拉上整个行业来陪葬。前几天广州好世界的星巴克发现有员工感染了新冠肺炎,难道当局会要求关闭全国的星巴克,全国的咖啡馆,甚至全国的餐馆吗?我想大家应该都认同不该搞连坐,不该拉上全国的餐饮行业陪葬,那么,凭什么全国的电影院就该为还没发生的风险陪葬?
中央一直在强调要科学地复工复产,为什么电影院就要排除在这一潮流之外?中央一直在强调要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难关,那么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的电影院行业为什么就无人关心?因为很低的风险就摁死整个行业,难道几十万影院从业者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就比不上不确定的风险么?难道就没有更科学的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分区域分时间的电影院复工复产之路么?
电影院是合法经营的市场主体,我们应该有与其他行业一样的复工复产的权力,不应该被“特殊”对待。如果与电影院风险类似甚至比电影院风险更高的室内密闭场所都复工了,为什么不给我们机会呢?难道就是因为我们行业小吗?难道就是因为我们非“刚需”吗?法律什么时候变成了根据规模和是否“刚需”来判定一个行业的生死了?请不要对电影院有偏见,请给我们复工的机会。
余不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