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同名IP改编电影《最好的我们》上映,最终收获4.1亿票房。2个月后,“凡影沙龙”邀请该片制片人黄斌,共同围绕这一案例探讨创作者如何根据市场调研、观众反馈进行制片抉择。
前期创作过程中,《最好的我们》与凡影合作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内容的市场调研。内容产品的分析通常都会套用一个经典框架:将作品当做产品从两个基础维度来理解,其一为Marketability(可营销性)。另一个则是Playability(可观赏性)。从早期阶段开始,针对可观赏性,《最好的我们》进行了三个阶段的研究和优化。
首先是类型基础的研究,即拿到一个项目、确定类型之后,了解对市场、观众当下对该类内容的期待和偏好;其次是剧本创意优化,通过设计不同剧本方向,根据观众反馈进行挑选后投入创作;到第三阶段,通常是粗剪结束后,距离成片完成还有一段距离,通过试映的方式邀请观众完成制作中期的剪辑方面的优化。
现场分享
制片人黄斌还清楚记得《最好的我们》的三版大纲:“那时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剧本阶段测试,凡影对影片进行观众访谈定性的时候,我们也从中了解了观众对耿耿余淮两人故事的想法。当时三版大纲的方向完全不一样,如果现在拿出来几乎就是三部电影。”
这种测试在黄斌看来是一种理性的试错,能够帮助创作者更快速的找到正确方向。当时《最好的我们》想到了喜剧、悲伤两种风格,也考虑过完全遵循原著进行创作:“甚至我们还分成了IP组和非IP组,分成了看过《最好的我们》这本小说,以及看过网剧的人,这个过程很有意思。”
凡影创始合伙人王义之也用与某犯罪片的合作经历,佐证了黄斌的看法:“之前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犯罪片,试映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叫做‘主角光环太重’。大部分这类型的作品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导演最后加上了穿防弹衣和枪战中主角摔倒的镜头,我们做第二轮调研的时候,观众这方面的问题就没有了。
王义之
《最好的我们》6月6日正式登陆院线,上映三天票房破亿,首周票房达到1.75亿。数据显示,其4.13亿的最终票房,也在近四年的同类青春题材的影片中占到首位。这样的结果,超出黄斌的预料,也让他感受到“青春片依然是市场刚需”。
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打开市场算起。几年来这一类型在市场中几经起落,有人质疑“青春片”是否已经过时,但黄斌表示自己未来还会以每年一部到两部青春片的速度去深耕这个市场:“这是年轻人需要的、反映他们生活的电影,所以我觉得这叫刚需。只不过有些时候会有审美疲劳。同样的套路一年来三次,他只会选择最好的。
问答环节
因此,黄斌认为青春片需要在同一品类中进行新题材的挖掘,例如彭昱畅、张子枫主演的《快把我哥带走》,触及到兄妹关系这一切入点,《悲伤逆流成河》则拓展了“校园霸凌”这一主题,泰国电影《天才枪手》的故事也同样很有新意,因此上述作品都取得了大家意想不到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