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伴侣是同行”?聊聊影视圈内的幕后「夫妻档」合作

无论是幕后的“夫妻搭档”还是“父子/母女搭档”,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本质上其实还是一种资源的共享和经验的传承。

今年五一档,有两部影片《真·三国无双》和《寻汉计》,虽然从题材类型和阵容体量上来看,都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其实也有某些共通点,那就是这两部影片的导演和编剧搭档,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真正的夫妻。

“夫妻档”在国内的电影圈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事。观众们以往更加熟知的可能是邓超孙俪、夏雨袁泉这样的金童玉女明星夫妻,但其实相比夫妻二人都在台前露面,一个主台前,一个主幕后,甚至两个都主幕后这样的配置,在电影圈同样数量众多。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带大家聊一聊电影圈内的幕后“夫妻档”们。

“我和伴侣是同行”

很多男导演都爱拍自己的妻子。生活中,爱人是自己的贤内助;到了银幕上,妻子又变成了自己的银幕女神。就好比,贾科长的每一部电影几乎都是赵涛主演,姜文电影里的周韵也总是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现在,不少女演员们也开始从台前慢慢转向幕后,不仅配合丈夫的工作在银幕上客串,同时也担任起剧组的“总管”。比如陈凯歌的妻子陈红,担任了老公陈凯歌《赵氏孤儿》《搜索》《妖猫传》等影片的制片人;管虎的妻子梁静,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担任出品制片的工作,包括《八佰》和《金刚川》等等。

也有的女演员,丈夫并非是导演,而是担任摄影或者剪辑这样重要的幕后工作。这些幕后型创作者和演员的搭配往往由于风格的突出,同样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著名的例子比如姚晨和曹郁,曹郁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三金”摄影师,和妻子姚晨一起合作过《八佰》;再比如梅婷和曾剑,曾剑是娄烨导演的御用摄影师和剪辑师,也和妻子梅婷一起合作过《推拿》,广受赞誉。

除此之外,另一种情况则是夫妻二人同时担任影片的幕后工作。比如联合执导,或者是导演/编剧、导演/制片人以及其他幕后工作等等。情报君统计了一些较为知名的幕后“夫妻档”们,列出了以下的表格。

需要说明的是,表格中很多电影人在剧组中都曾身兼数职,但考虑到区分度,这里仅罗列出观众们更为熟知的幕后职务,代表作品也仅以二人合作过的作品为主。

可以看出,这其中大多数都满足了“丈夫-导演,妻子-编剧/制片人”这样的职务分配,而且代表作也几乎都是观众们熟悉的电影作品,其中既有经典老片,也有近两年公映的院线新片,类型范围较广,地域上也囊括了陆港台等各个区域。

大陆这边,像陈红、梁静、周韵、蒋勤勤等,本来就已经是知名的女演员,从台前逐渐转向幕后制片人的工作,这其实也是大多数“夫妻档”中女性的共同道路。

而第六代导演的三位代表人物,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几位导演的妻子都曾经担任过丈夫作品的制片人,马英力是《推拿》《兰心大剧院》等电影的制片人,在娄烨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时,她成为导演,同期跟拍了影片的侧拍纪录片《梦的背后》;刘璇也是王小帅《闯入者》《地久天长》等片的制片人;至于赵涛,也在多年的演员生涯后,终于担任了贾科长最新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制片人。

香港也有很多这样的“夫妻档”电影人。像最知名的当属罗启锐张婉婷夫妇,《玻璃之城》《秋天的童话》《岁月神偷》等等,二人联合创作了多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再比如周显扬杜致朗,也是近几年比较典型的导演/编剧搭档,这次五一档的《真·三国无双》继续沿用了这样的配置。另外《一念无明》的导演黄进和编剧陈楚珩,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是一对夫妻。

台湾这边,表格里有一位林育贤导演,他曾拍摄过《翻滚吧!阿信》,还拿到过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他的妻子陈舒则是大陆人,是路阳导演“绣春刀”系列、《刺杀小说家》等片的编剧之一。这对夫妻档的首次合作便是《跳舞吧!大象》。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表格里也有好几位女性导演,而她们的伴侣们,同样担任了剧组内的重要角色,包括联合执导等等。比如李少红的丈夫曾念平,之前一直是妻子影片的摄影师;白雪的《过春天》获得一众好评,丈夫贺斌是本片的制片人。黄骥和大塚龙治这对夫妇更多的聚焦独立艺术电影的创作;而丛峰和马莉则分别都是纪录片导演。

夫妻搭配,干活不累

为什么电影圈会有这么多幕后“夫妻档”呢?

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由于工作领域具有比较高的重合度,电影工作者们平时打交道最多的自然也都是活跃在台前幕后的电影人们,因此彼此欣赏产生感情也是很常有的事。再加上,相比其他行业,影视行业的圈子虽不大,但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行业壁垒,考虑到工作节奏、共同话题等各种因素,同行们组成家庭的概率确实会大一些。

其次,就像很多女演员在职业生涯后期会逐渐转向幕后,替丈夫的作品保驾护航,这也是目前整个电影行业的普遍现状。最大的原因在于,目前国内适合中年及中年以上女演员的好角色和好故事相对比较少,人物同质化严重,所以有很多演员,在接不到适合自己剧本的情况下,更愿意自己退居幕后,寻求转型,辅佐导演或者带领新人。

另外,对于电影幕后的工作而言,工作的专业度和默契度很重要。现实中本就是夫妻的话,自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情和默契度,这对于工作其实是有一定帮助的,共同话题也会围绕共同的工作展开,沟通起来比较便利。而且,如果合作过的作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的话,那其实对于下一部作品的展开,其实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不过,虽然幕后“夫妻档”在行业内很常见,但其实也不全是积极的一面。

一方面,工作和生活毕竟是两个维度的事情,在一起相处久了,太过于熟悉彼此反而会看不清对方,优缺点也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尤其是如果无法在工作和生活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的话,心态上出现了问题,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生活中,或者把生活中的状态带进工作中,那其实对两方面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虽然在一起久了会有很高的默契度,但是局限性可能也会就此显现。由于彼此都比较熟稔双方的长处和风格,因此也可能会安于呆在舒适圈,无法跟不同的人合作去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这对于创作者而言,无疑是需要警惕的。

但说了这么多,对于电影圈的“夫妻档”合作这件事,究竟是利是弊,其实还是很难归类,毕竟这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也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更何况不同的影片处境也各有不同,所以也很难一概而论。

从“夫妻搭档”到“父子/母女搭档”

和电影圈的“夫妻档”相对应的,是幕后“父子/女搭档”或者“母子/女搭档”。相比前者,后者的这种配置还多了一份“传帮带”的意义,即作为电影人的父母和子女合作同一部作品,在具备默契度的基础上,父母也能够将最重要的经验以及职业规划上的指导分享给子女。

“星二代”、“导二代”们可能是最直接的表现。相比科班出身的年轻从业者,出生在电影世家的年轻人们,相对而言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建立对于电影的兴趣和热爱,也更容易接触到宝贵的行业资源。

像上面的表格里,内蒙古导演塞夫和麦丽丝这对“夫妻档”,他们的女儿德格娜也是一名出色的导演。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德格娜对电影也萌生出极大的兴趣。她的《告别》在母亲麦丽丝担任制片人的基础上,请来了涂们和艾丽娅这样的戏骨级演员出演,表达了对于已逝父亲(塞夫导演)无尽的思念。

另一对编剧/制片人“夫妻档”是王兴东和王浙滨,很多观众对他们可能有些陌生,但其实他们是很多重要主旋律影片的幕后功臣。王兴东是《建国大业》和《辛亥革命》的编剧,王浙滨则担任过《辛亥革命》《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制片人。他们的儿子王放放,曾在前两部电影中担任副导演和执行制片人,他的第三部电影《我心飞扬》定档于明年大年初一,仍然是母亲王浙滨担任制片人。

另外,像获得金马奖的《八月》,导演张大磊的父亲张建华,担任了影片的剪辑;前段时间《合法伴侣》的导演黄雷,父亲是黄建新,担任了影片的监制;还有张艺谋的女儿张末,在父亲的《三枪拍案惊奇》和《山楂树之恋》中担任剪辑和副导演,长片处女作《28岁未成年》由父亲担任监制,她的下一部导演作品是和父亲共同执导的《狙击手》。

总而言之,无论是幕后的“夫妻搭档”还是“父子/母女搭档”,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本质上其实还是一种资源的共享和经验的传承,而由于具体项目的差异,很难说这种合作方式对于项目本身会造成哪些优劣。

但从创作的角度而言,我们仍然乐于看到更多的“电影世家”出现,不论是夫妻搭档上阵,还是子女接过父母手上的接力棒,对于电影市场的多元促进,以及为整体的行业环境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还是具备重要意义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