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影业再一次成为筹码。
7月24日,据《综艺》杂志消息,传奇娱乐旗下制作公司传奇影业,近日正在寻求出售或合并。传奇影业成立于2000年,由托马斯·图尔创办,制作过《蝙蝠侠》系列、《金刚》《哥斯拉大战金刚》《环太平洋》《沙丘》等知名作品。
其实,早在今年四月就曾有消息指出,传奇影业正在与投资银行LionTree Llc合作。而此次,与空壳上市公司(SPAC)合并也纳入了选项。
SPAC作为一个上市平台,即一个“空壳公司”,是只有现金,而没有实际业务的。因此,目标公司与SPAC合并即可实现上市,同时还能获得SPAC的资金。很多知名企业都曾通过此种方式在美国实现上市,比如汉堡王、蓝色光标部分业务等等。
有外媒认为,此次传奇影业再次出售,不论以哪种方式交易,都不会高于35亿美元。但目前不能确定的是,如果传奇影业成功上市,万达是否会选择减持。
万达的野心和离去
这并不是传奇影业第一次将自己卖出去。
早在2016年,万达扩大海外版图以期成为“全球第五”时,就曾以35亿美元(230亿人民币)的高溢价并购传奇影业,这也是国内公司当时在海外最大的文化并购。
2000年托马斯·图尔创立传奇影业时,该公司只是一家电影投资公司,直至2013 年才转为独立制片公司。传奇影业过去投资制作过《盗梦空间》《蝙蝠侠》系列等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
此外,传奇影业还与华纳兄弟公司以及东宝株式会社,共同出品了一系列经典的怪兽电影,并试图打造迪士尼、漫威之外的“怪兽电影宇宙”。电影中的故事大多来源于,东宝株式会社“昭和宇宙”相关系列电影中的架空世界、共同世界。这些年“怪兽电影宇宙”向电影市场输出了《金刚:骷髅岛》《哥斯拉大战金刚》《环太平洋》等怪兽电影。
此类电影大多依赖于特效,投资大、成本高、时间长,资金回收也慢,票房虽然好看,但并不能弥补传奇影业业绩的不稳定。在2016年被万达收购之前,传奇影业已经连续两年亏损。
据网络资料显示,2014年传奇影业总收入为26.3亿,净利润为-22.4亿;2015年总营收为30.2亿,净利润为-36.3亿,负债总额为93.5亿。
不过彼时万达对这笔收购还是充满信心。他们相信传奇影业,会像此前收购的AMC一样,实现盈利。当时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还表示,万达在收购亏损企业,并令其转亏为盈方面已经有了经验。
彼时,万达对于海外市场野心很大,试图通过“买买买”的方式尽快扩张自己的势力。2012年万达收购了全美最大院线AMC院线,2015年收购了澳大利亚院线Hoyts。
在收购传奇影业前,万达集团从外部募集了15亿美元,并承诺如果12个月之内无法让传奇影业上市,则将资金加上15%的利息收购。
因此,万达积极将传奇影业纳入上市计划中。2016年5月12日,万达院线发布公告,万达院线(即万达电影)宣布收购万达影视100%股权,估值约为372亿元,而传奇影业作为万达影视的全资子公司,估值便是二者的总和。但最后经过监管机构审核后被禁止。万达随即暂停该计划。
这一年传奇影业也积极将重心转入内地电影市场,2016年贡献了两部作品《魔兽》和《长城》,主要“讨好”的都是内地观众。在中国电影市场分别收获了14.7亿、11.73亿的票房,但两者的全球票房总和并不理想,分别为4.3亿美元、3.3亿美元。尤其1.5亿美元的投资《长城》,显然面临着不小的亏损。
2017年1月,创始人托马斯·图尔宣布从传奇影业离职。当时有媒体认为,万达方对托马斯管理水平以及运作项目能力表达了不满,加上《环天平洋》《长城》的失利,导致托马斯受到了来自万达的压力,而被迫辞职。之后接任临时CEO的万达体系内的高群耀,也在当年7月宣布离职。
同时由于上市计划没有如约执行,之前注资收购传奇影业的泛海控股和华策影视,以14.4亿元和1.334亿元人民币,向万达出售了传奇影业的股权。
2018年1月8日,万达电影在重大资产重组投资者说明会上,宣布收购万达影视100%股权,但与2016年的重组方案不同的是,此次重组“剥离”了传奇影业,增加了旗下的电视剧板块的新媒诚品子公司、游戏子公司,而万达影视的估值也从原来的 375 亿元缩水到 120 亿元。
王健林在后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也表示,将传奇影业从上市计划中剥离出来,原因是传奇影业在2016年的业绩不够理想,未来会计划将传奇影业单独上市。
万达自2018年后,开始将业务重心转移回国内,卖掉了海外许多产业,连AMC院线的股权也在逐步清出,直至今年3月,万达已基本收回了在AMC的股权。
万达发布公告退出AMC董事会
2016年年底,为了管控资产外流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问题,国内收紧了海外投资,尤其是影城、娱乐、地产、酒店等领域的非理性对外投资。这也使得有海外投资项目的企业被迫调整。
以影视行业为例,2016年和2017年的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金额,从47.8亿美元降至4.89亿美元。
短时间内万达杀回好莱坞的可能性并不大,传奇影业的位置也略显尴尬。既没有在国内找到合适的土壤,又无法取悦早已“疲软”的海外电影市场,加上疫情的冲击,日子并不好过。
成为筹码的电影公司
疫情加快了渠道变化,拥有IP的影视公司也在变化中成为流媒体战争的筹码。
近些年,Netflix、Amazon、Hulu、Disney+等流媒体的强势崛起,对影院的票房冲击巨大。据美国电影协会统计,北美电影收益中,只有35%来自电影院,而其中有43%均来自流媒体平台。
在疫情的巨大冲击之下,只有拥有流媒体平台的公司,才有更大的“存活率”。因此,海外多家影视公司都在努力推出自己的流媒体平台,或与流媒体平台进行合并,例如迪士尼、HBO等等。
美国影业现状不容乐观,不少都处于待价而沽的状态。
类似迪士尼、华纳这种拥有自制能力、手握IP、有资本和平台的公司相对轻松。这些公司通过整合IP来让自己变成渠道,并和奈飞形成竞争。成为这场影视行业变局中有力的平台竞争者,和IP买家。
传奇影业这样没有流媒体平台化能力的企业,所以此时寻求出售也并不奇怪。传奇影业并非近期唯一一家寻求出售的电影公司,奥斯卡影后威瑟斯彭的Hello Sunshine公司,独立电影公司A24、华人文化投资的Imagine Entertainment均在寻求出售。
持有IP的电影公司,在这场博弈中也能作为筹码而获得溢价。在美国时间5月26日,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宣布,将以84.5亿美元收购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去年12月,就曾传出米高梅因疫情亏损严重,所以四处寻找买家的消息。
最不容乐观的是类似AMC这样的院线公司,在渠道争夺中被流媒体步步紧逼,在院线资产价值锁水的情况下,并没有IP资产储备,几乎处在破产的边缘。
流媒体对窗口期的挤压以及疫情对线下的打击,进一步压缩了院线原先的生存空间。面对票房断崖下跌的危局,院线公司AMC与环球影业敲定新发行协议,接受窗口期从75天大幅缩短到17天。到去年10月,AMC报告称公司现金储备“将在2020年底或2021年初基本耗尽。
好消息是,随着北美市场的逐渐回暖,最近暑期档的表现让院线有了一定的现金流回血。但从长远来看,追求自制能力的流媒体平台,搭建平台的内容公司,手握IP的电影公司和作为传统发行渠道的院线,在这场流媒体战争的长期博弈和不对等关系还会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