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国》:生活的真味与本草一样五味杂陈

当你真正走进农人、药人和他们身后五味陈杂的生命轮回,就会明白:生活的真味与本草何其相似。

文丨金枝 | 09/06 11:21 | 阅读: A+

澳门国际纪录片节原创 丨金枝

提到中草药,人们通常会说:苦!

可偏偏就有这么一群人,用两年时间,经历寒暑、躲避蛇蚁,扛着机器在悬崖间飞檐走壁,顶着风沙穿行在无人区,套上潜水服进入深海……只为捕捉一株本草的完美生命轨迹。

当跟随镜头走进那些真正的农人和药人,以及他们身后五味陈杂的生命轮回,才逐渐明白:生活的真味与本草何其相似。

这部纪录片,名叫《本草中国》。

无论世界向前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

这是绵延了五千年的古老国度。

天与地,人与万物,根脉相连,生息与共,这,也是本草的国度。

天涯海角,静静生长,无论是神秘苍凉的雪域高原,肥沃辽阔的中原大地,

还是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海。

今天的人们,依然追随着祖先的足迹。

躬行大地,翻山越岭,只为遇见,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

这是《本草中华》的开片旁白。

中国人以“本草”指代中药,但本草并非局限于草木,而是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的统称。

无论是神秘的雪域高原,苍凉的戈壁沙漠,茂密的原始丛林,还是湿润的水乡菏泽,每一味本草都有适应其生长的最佳境域,中药谓之“道地”。

一把草,庇佑了无数华夏子孙,但关于草本的故事,我们却极少通过媒体真正了解到。

苁蓉寄生在梭梭树的根部;百合是长在地上的像蒜瓣;荷叶煅炭能入药......

“草木境界,人生修为。人与本草的缘分与生俱来。

人有六欲,药有七情,不同性味的本草,被隔离在“横七竖八”的抽药斗里。

当原本天南海北的本草经人们智慧的双手不期而遇,神奇的变化随即开始。 

自中华文明始,农人和药人们就一路追随先祖脚步,躬行大地,翻山越岭,与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相伴相依。

在海拔3800米至5000米的藏北高原草甸上,生长着“软黄金”冬虫夏草,它隐秘的存在着,唯有心怀虔诚,才能与之相遇。

藏北高原寒风凛冽,寒风刺骨,江才平措正跟着父亲,用最谦卑的姿态寻觅着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隐秘礼物。

这是平措第一次出门,他追随着父亲,想要亲手挖到虫草为身染风寒的爷爷治病。

但虫草生长在地下,在广袤的草甸上,想寻觅到珍贵虫草的踪迹谈何容易。

一个上午过去了,他一无所获。

天空中阴云密布,眼看着一场山雨不期而至。

看着面露焦虑的平措,父亲决定带他去更远更高的地方碰碰运气。

父亲告诉平措,他们将穿越湿滑的溪涧,碰巧,那里正是平措爷爷带着自己去过的地方,三代传承即从这里开始。

平措屏息凝神,不放弃一寸土地。

终于,他在草甸发现一抹橘黄,戴上手套,小心翼翼从泥土中取出虫草,并慎重收藏起来。

这段虫草仅有拇指高度,十分考验平措的耐心。

平措挖到他生命中第一株虫草。

但他不忘做一件事:“只有把泥土重新归弄好,来年这里才会重新长出虫草。”

40年来,冬虫夏草的价格翻了3000倍,但在这些朴实的牧民眼里,它是无价的。

因为扎根于土地的虫草,在无声的时光里生长着,成为一剂良药滋养着大地上的人。

寻觅本草的过程十分艰辛,翻山越岭间,短则一天,长则数月。

王亚军是经验丰富的采药人,上山采“百草之王”人参时,往往需要花上足足5天才能寻觅到一点蛛丝马迹。

在森林深处迷路,或者遇到蛇虫,都是常有的事。

传说中,野山参“会跑”,为此,先人们留下来一套祖传的法子,只要照做,就不是难事。

老王今天发现的这株红色球状物,正是野人参!

他细细地用专用签子挑拨,带着万分的小心。

不能弄断一块根须,否则这棵参就损坏了。

看着经过漫长跋涉才寻找到的这颗山参,竟然出落得如人形般灵动,老王倍感欣慰。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气雄体润,升多于降;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

和老王类似,家住山东辽东半岛的张百胜,每天穿着潜水服,沉入能见度不足两米、水温不到15度的的深海。

老张做打捞海参的工作已经几十个年头,虽说过程艰险无比,但即使快要退休了,他仍然对这片海眷念不舍。

海参是在地球上已存在六亿多年,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参补肾、益精髓,其性温补。

王亚军说:“寻药,也是寻路;采人参的药农,会在找到人参后埋下浆果,不放绝山。”这是药人生存的智慧。

张百胜讲:“渔民们打捞起一筐海参,只留下5年以上的,剩下全部放回,放生幼苗,这是世代海边渔民的传统。”

源于自然的草本要想成为一味良药,熬制是必经步骤。

草本熬制切记心存虔诚,初心纯粹。

自从被师父选为少林黑玉续断膏熬膏主理,释延柏的心里就泛起一片涟漪。

释延柏想着“把药材准备好,等师父一声令下,开始熬制就成。”

师父却摇头:“要熬好膏药,一分在药内,九成在药外,太看重结果,反而熬不出好药。”

于是,释延柏每天亲自上山采药,坐禅,感受自然洗礼。心如止水时,才是熬制黑膏药的开始。

炸料,按特定顺序下锅:过滤药油,熬膏、下丹……这是对制药人的脑力和耐力的考验。

108味药材,需经历繁杂的工序,期间不可起丝毫浮躁之心。

入寺十七年,释延柏为一身绝世武功而来,可他却因缘际会进入了药局。如今,释延柏终于熬出了令师父满意的膏药。

正如师父所说,“药本身就是快乐的,以快乐的心态去投入,就会有快乐的回响。”

熬药,即是修行。

低调而神秘的枸杞,被西北人民誉为地里的“红宝石”。

69岁的张维忠,一位普通的药农,他和老伴郭玉珍一生都在跟一粒小果子打交道,那就是枸杞。

中医里讲,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张老汉的家中有一棵特别的枸杞树:一般,树到了三十多年的树龄,就不会开花挂果,有的甚至会直接枯萎。而这株老树至今一树火红。

张老汉的父亲叫张佐汉,被称为“枸杞神”,因他发现了果实特大的枸杞新品种而闻名西北五省。

在条件艰苦的抗战时期,父亲张佐汉拼死保留下品种作物的延续。

张维忠子承父业,做了一辈子“杞农”,也得了个和父亲一样的称号——“张疯子”。

明明可以器械分拣,他却依然亲力亲为,手工分筛枸杞。

他说:“枸杞有生命,我咋舍得用冷冰冰的机器?!这是父亲用一生守护过的枸杞啊。”

今天,枸杞已在中华大地上繁衍数千年,它与黍稷麦稻一同作为农作物,出现在甲骨文的卜文中,用来祭祀神灵。

以药为用,以手相传,正是中草药教会人们传承的意义。

百合花象征永不磨灭的爱情,而在世界各类百合中,地下根茎可食用的却只有十几种。

兰州百合的口感最为甘甜。

村支书张宗忠一年到头为村里忙碌。

老伴许成莲常年一人看护百合花田,艰辛的劳作使她的手指因风湿而肿胀。

退休后的张宗忠闲了下来,他决定替妻子分担起百合田里的工作。

他让老伴在家歇息,自己上山挖百合,当他劳作完,孤零零坐在田埂上,突然体会到老伴曾经的孤单……

下地回来,从不下厨的张宗忠笨手笨脚地剥百合,为老伴做了碗清蒸百合。

满屋的香甜,满屋的浪漫。

从青梅竹马到百年好合,相守一辈子,这一把带着中草药味道的百合正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者。

花再美,也比不过你的笑颜。

广西平南县。蒙石坚的老母亲眉头深锁,依恋不舍。

今天阿婆就要跟宅门口的百年肉桂树告别,这棵树是她的老伴在年轻时种下的。

自嫁过来,这棵树就在了,为了守着它,阿婆曾拒绝搬离小岛去镇上生活。

如今,阿婆却不得不与这位老朋友告别:因为,它就要枯死了。

与其等它凋零,不如在恰好的时刻道别。

看着剥刀在树身周围切割,肉桂皮被剥下,树被电锯放倒……老人良久无言。

回到屋里,阿婆小心地将一块肉桂树皮藏进随身的香囊。

仿佛这里装着她全部的人生,全部的过去。

生活往往都是笑中含泪,苦中作乐,而五味本草却能道尽百味人生。

云南的新嫁娘,亲手酿一坛由酸变甜的雕梅送给婆家,寓意她的人生从青涩转为成熟。

一碗汤羹,一份温暖,幻化成为食物的本草,以各自的方式,涵养人生。

沙漠里的母亲,带着精心熬煮的苁蓉羊肉粥穿越整个沙漠,给预备高考的儿子送去。

本草的真味是酸、苦、甘、辛、咸;生活的本质是喜、怒、哀、乐、殇。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在与本草相伴的光阴里,人们观察它,享用它,转化它,不断获得更高的生存智慧。

草木有灵,人间有情,相逢则境界生。

执着而专注的中国人,用平凡铸就不凡。

天人合一,至臻至善,这正是本草中国的境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