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爆款缺失留下10亿票房“黑洞”,四年最差十月档带来关键预警

今年开心麻花这次的票房惨败或许也在某方面透露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没有某个人能够一直成为市场的宠儿,只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出优秀的作品才能在市场中生存。

话娱 雪夜我独行 | 11/02 20:11 | 阅读: A+

根据猫眼票房数据,今年十月单月共产出36.44亿元的票房,环比上个月31.01亿元的票房虽略有小幅增长,但与历史同期相比却创下近四年新低。

其中国庆档三巨头成为单月票房的最大带动者,三部影片合计22亿的票房,占比整个市场60%以上。单部影片上,凭借过硬口碑在国庆档逆袭的《无双》成为最大赢家,11亿多的票房占比整个市场的32%;《影》和《李茶的姑妈》两部影片则分别以过5亿和近5亿的票房位居单月票房亚军和季军。

总体来看,整个十月影片爆款不足,国庆档之后上映的影片又明显的后劲不足,直接带来整个十月萧条的局面。

国庆档开局不顺,喜剧未成爆款拖垮整个档期

今年十月我国电影市场共交出36.44亿元的票房,这一成绩在今年单月票房的表现上,仅仅略高于6月的35.77亿元以及9月的31.01亿元,在全年单月票房上近乎垫底。

而在扣除电商平台服务费后,今年十月票房只有33.61亿元,如果与去年同期相比,票房更是缩水近15亿,同比下滑达到30.5%。

(2015-2018年10月票房)

其实整个大盘的颓势早在国庆档就已经显露,在全年最重要的一大档期里,今年国庆档票房产出17.6亿元(去掉电商服务费),这个成绩在近四年也只是比前年略好一些,同比去年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

(2015—2018国庆档票房)

虽然票房上不达预期,但值得肯定的这个月前后上映的影片整体上口碑都过硬,尤其是《无双》、《影》、《找到你》三部国产影片在不同类型和题材的票房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也改变了以往国产电影市场类型单一的特点。

只是由于目前这些类型受众毕竟有限,这类影片很难像喜剧影片那样能够带火电影市场,掀起全民观影或是吸引大量观众二刷甚至三刷影片的局面,这也直接导致市场一直不温不火,未能被引爆。而在十月后半程,多个工作日的票房已经维持在三四千万元之间,整个市场一蹶不振,再未有大的起色。

正是由于喜剧影片在十月的集体哑火,市场井喷的希望才落了空,尤其是被给予重任的影片《李茶的姑妈》口碑扑街,直接拖垮了整个大盘的表现。

喜剧匮乏或成常态,类型多元化渐成趋势

以往的国庆档多是爆款喜剧电影成就,而一旦喜剧成色不足又会拖垮市场,这已透露着国产电影市场对于喜剧这一类型的刚需,只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弊端,将让所有重宝押在喜剧类型上,在挤压其它类型影片生存空间的同时,更不利于整个市场多个类型的百花齐放。

国内观众对于喜剧电影一直都有着特别的偏爱。在冯小刚和周星驰的电影屡次获得当年票房冠军之后,徐峥、宁浩等人纷纷扛起喜剧大旗,将国产喜剧引入新的时代。

2014年国庆档,宁浩的《心花路放》取得高票房的同时也成就了也将国庆档变成全年炙手可热的档期之一;之后几年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两次在国庆档爆发,也成就了自己的票房神话。然而辉煌过后难免失落,开心麻花的最新喜剧《李茶的姑妈》的市场折戟也向外界透露着喜剧电影的成功依旧是个别的,很难形成规模。

而随着一些电影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或是在喜剧电影创作数量上不断锐减,国产喜剧的创作难免会出现空档,出现青黄不接。

在喜剧不断失灵下,市场更需要其它类型的崛起。像今年春节档,过硬品质的《红海行动》最终实现票房的逆袭,成为整个档期票房最高的影片;而国庆档《无双》和《影》先后逆袭《李茶的姑妈》也透露着市场的逐渐成熟,观众对于影片的类型也正在变得宽容,而对于内容本身要求也正在变得更高。

如果将眼光放到电影产业更为成熟的北美或是韩国电影市场,不难看出无论是历史题材、科幻电影以及惊悚或是动画都能成为爆款影片,获得很高的票房成绩。比如在韩国,《鸣梁海战》、《釜山行》、《出租车司机》这类不同类型的影片在获得一片好评的情况下都曾成为市场的宠儿,不断掀起全民观影。

在北美市场,除了《黑豹》、《复仇者联盟3》等这类科幻大片,《超人总动员2》、《寂静之地》、《摘金奇缘》、《一个明星的诞生》等不同类型也都取得了超高的票房成绩。

与我国观众对于喜剧的狂欢不同,北美市场对于喜剧影片的表现更为理性,也没有表现出刚需。而我国要向实现电影的工业化,不断向好莱坞靠齐的情况下,必然要走出单纯依靠某个类型,将重心放到多个类型上,回到影片内容本体上;而不是将所有精力放在喜剧的类型上。

一个成熟的类型本应是百花齐放,今年开心麻花这次的票房惨败或许也在某方面透露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没有某个人能够一直成为市场的宠儿,只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出优秀的作品才能在市场中生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