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集团殷旭:没有寒冬!横店去年剧组还在增长

每年大量影视剧到横店拍摄,带火的IP让横店有了有了源源不断的、可以用来发展旅游的IP储备。

数娱梦工厂 | 01/17 11:20 | 阅读: A+

“去年出现了很多文章,说影视寒冬到了,横店门口大量的群演没有饭吃。不知道是哪里来的。”

1月11日,在数娱梦工厂、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文娱产业趋势高峰论坛(CETS2019)上,横店集团影视旅游行业资深副总裁殷旭在回应“寒冬论”时,对去年大量关于横店的报道做出了回应。

殷旭透露,去年到横店拍戏的剧组数量非但没有减少,还从前一年的297个增长到了379个。“每年12月、1月是横店全年最淡的时候,但今年这个时间在横店拍摄的剧组有46班,往年这个时候一般就10来个剧组,好一点也就20多个剧组。”

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横店每年接待大量古装、民国以及当代题材的电视剧拍摄,但外界了解不多的是,过去20年横店一直坚持免费向剧组开放。

殷旭解释了这背后的逻辑——每年大量影视剧到横店拍摄,带火的IP让横店有了有了源源不断的、可以用来发展旅游的IP储备,“其实我们横店真正的主业是旅游。”

事实上,大量剧组到来不仅带动了就业和当地经济发展,也让横店成为了大批游客打卡的旅游景点,其从2015年开始年游客量就已经突破了1500万人次。以去年大火的《延禧攻略》为例,横店后来举办的拍摄地探访活动,“带动了很多本来没有出行愿望的、但是冲着这场活动赶到现场的游客。”

如今,这一逻辑还在进一步演变。殷旭在演讲中透露,横店目前正在对一些景区进行改造,强化景区的演艺、餐饮、影视,将原先单纯卖票的景区进一步升级为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将来还会上升为旅游度假集群,成为一个旅游综合体。

在他看来,经过这一轮调整,能坚持下来的企业会发展得更好。“有企业关门或者倒闭,或者一些企业在卖资产,都是一个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发生的。”

以下为殷旭在CETS 2019上演讲以及圆桌讨论发言的内容,由数娱梦工厂整理,略有精简:

大家印象里,横店影视城就是一个拍摄基地,好像拍的电视剧比较多。认为横店影视城是一个旅游景点的人,可能最近这几年才多一点,过去没有人认为我们是旅游资源。

但其实我们横店真正的主业是旅游。我们当时从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就是草根成长,成长到工业、具有一定规模以后,随着城镇化建设、产业转型不经意打造成影视基地,现在又变成了影视旅游资源。这个转型过程当中,既有我们抓住改革开放大浪潮的机遇以及和我们整个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消费增长的需求的因素,同时也跟当年我们作为浙江乡镇民营企业、从底层打拼出来是有关系的。

横店发展到今天,不经意成了一种文化和旅游结合的典范。这个不经意之间有必然的因素,那就是对行业前瞻的认识,抢先占据了高地。横店虽然没有历史积淀,也没有自然风光给我们带来的资源,但是我们作为影视基地,有大量来拍戏的剧组给我们提供IP,这就形成我们旅游开发的灯塔。

中国第一轮主题公园,差不多都是乐园起步的,现在第一批差不多都关门了,但是今天主题公园成为中国旅游的主力军。而且随着我们消费者需求增长,主题公园将成为旅游界第一大牌,现在各地新搞的旅游、游客量密集的差不多都是主题公园。

(横店集团影视旅游行业资深副总裁殷旭在CETS 2019发表演讲)

我们主题公园传统的就是逛景点,看表演,所有主题公园都有秀,大致分为表演秀,设备秀和街头秀。另外就是玩设备,好的主题公园基本上给游客带来了全新刺激的设备,当然,一定也有很多的美食,让你在这里时间逗留更长,品尝更多美食。

打造主题公园必须要有主题,这个主题是旅游产品的IP,我们说环球影城、迪士尼有非常强烈的印记,就是在讲他们的IP。说起这个IP,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然后你延伸出来的产品。从我们横店来说,本来就是草根起步,没有历史包袱,我们产生的文化就是影视,大量影视剧拍摄完以后,留下的那些形象、那些桥段、那些场景,这些都是我们的IP。

要形成自己的IP,肯定要经过选择和加工,有一些独特的东西你必须找到,你做了人家去仿不一定有用才行。而且一定要好玩,旅游一定玩字打头,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延伸,延伸到美食,延伸到购物、文创产品,延伸到活动去。

刚刚讲到《延禧攻略》,我们横店影视城去年国庆节做了一次《延禧攻略》的系列活动,今年元旦又做了一次《延禧攻略》有关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带动了很多本来没有出行愿望的、但是冲着这场活动赶到现场的消费者。

我们影视泛IP,重点在于打造用户体验。我们说一个好的主题公园,一定是体验性、有带入感的。

体验感怎么打造?我们以“住在电影里、吃在电影里、玩在电影里”为主线,着重以“影视基因、娱乐精神”为核心,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将来还会上升为旅游度假集群,成为一个旅游综合体。

甚至说再下一步,横店整个镇就是大景区。我们在除了景区之外,整个镇还要打造更多的各类剧场、各种秀,还要打造小吃一条街,打造各种类型的购物点,打造反映影视文化的主题酒店和客栈,打造这种跟我们影视IP关联的娱乐活动,包括我们逢年过节、节假日的嘉年华等等。

横店影视城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它应该是囊括了影视的全产业链,涵盖了旅游所有元素,努力打造具有独特IP特征的影视文化旅游产品。

其实现在横店已经不仅仅是拍摄基地了,而是事先打造了一些载体,让影视利用我们的载体来创作。我们现在打造的比较完整包括春秋战国、民国、当代的场景,打造了上百个摄影棚。可以说很多创作者、剧作家都住在横店,以横店为蓝本进行剧创作,这为我们的载体深化为产品带来了基础。

这些剧拍摄完成广泛传播后也引起轰动。这几年包括《甄嬛传》《延禧攻略》《芈月传》《潜伏》等等带来一阵阵热潮。比如《潜伏》播完以后发起了找鸡窝的活动,看能不能找到词条,我们把词条变成抽奖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横店旅游源源不断的源泉。

我们提出转型升级以后,打造23场演艺秀,都是富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我们整个影视城作为基地,这个场景当中发生的故事,都是基于我们中国传统历史,但同时也从影视作品提炼出来,最后展示给大家。

为了增强与游客的互动体验,我们也推出了很多街头秀。这类街头秀在我们景区里面大大小小有118场,少则一个人,多则几十个人,不断重复历史故事,或者重复影视剧里的故事,让大家不经意之间实现了穿越,通过这种方式把影视IP变成我们的旅游IP,让旅游产品更富有文化的色彩。

我们很多旅游产品,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有极强的文化含量。我们中国有很多名山大川,有些并不能说全国第一,或者在这一类当中就是最好的,但是依靠一篇文章、一篇诗词就成为了旅游目的地。一个《岳阳楼记》,把我们的岳阳楼变成天下的名楼;一个《滕王阁记》,把滕王阁变成南昌的著名景点,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化属性才成为著名景点,所以说文化旅游其实早就存在了。

横店采取的策略是到我们影视基地拍摄是免费的。很多人说理解不了,你花了几十个亿造好的场景居然是免费的?这些剧组到横店拍摄影视剧后带来了IP,我们可以利用的IP是非常充沛的,是源源不断的。

(横店影视城的“老九门”主题民宿)

最近几年,我们也在打造影视文化为主题的酒店。我们最近在把广州街的景区改造成老香港,打造成一个清末民初的场景,要把纯卖门票的景区,转化成拥有大的历史氛围的度假区。整个度假区里面以吃、住和购物为主,有咖啡馆,有各种场景的卖场,有更多的餐饮,还有一些反映当时历史风貌的客栈民宿。

我们的主题酒店计划改造1000多个客房,目前做了第一期,已经改造了100多个房间,但没有想到受欢迎程度会这么高,一间房可以卖到4900,可以说是一房难求。现在很多游客对出游的住宿要求已经变了,不是你单纯提供一张卧床就能满足,而是要求客房以及客房周围环境要营造出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文创产品方面,横店也有天然的优势和最纯正的原产地属性,因为横店最大的特产就是影视明星,每年很多热播剧都是原产于横店。除此之外,我们也在把体育和旅游体验结合,“穿越历史、跑进电影”为主题的横店马拉松已经做了三届,每届我们控制在25000人左右的规模,年年都爆满。

去年出现了很多文章,说影视寒冬到了,横店门口大量的群演没有饭吃。而且这么说的还有不少有头有脸的媒体。

外面传的和真实情况未必是一样,大家好像一说查税剧组就都停了,但其实没有停。因为影视税收政策的调整,有些片方不清楚走向,有的剧组确实停滞了一下,但其实真正整个行业没有停滞。

横店去年全年剧组数量非但没有减少,还从前一年的297个增长到了379个,递增了24%(注:嘉宾发言如此,按数字计算增幅约28%),消费这块也增长了10%。每年12月、1月是横店全年最淡的时候,但这个时间在横店拍摄的剧组有46班,往年来说就10来个,这几年好一点也不过20多个剧组。

去年中国电影突破了600亿,其中国产片占的比重是55%,连续几年一直超过海外片,以往都是靠海外大片和美国大片支撑,但去年头号大片、二号大片都是国产片,说明我们自己的影视文化、影视产品其实已经是一种刚需了。去年去杠杆以后,把很多制造业的资本比如房地产、煤老板都挤出去了,现在真正热衷于影视、有一定定力长期坚持在影视行业的,其实会越来越好。

实际上去年我们影视城的收益还是在增长的,虽然增长的幅度不是特别大,没有像早几年翻番甚至最早翻两番的速度,影视城去年还是达到了1600万(游客量),当然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是目前这个阶段的上限了,所以我们也在开发新产品。

现在旅游也是老百姓刚需,在解决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基本的房子、车子后,大家对旅游的需求会越来越明显,从这个角度来说,旅游行业也没有出现寒冬。至于有企业关门或者倒闭,或者一些企业在甩卖资产,都是一个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产生的。

其实现在国内主题乐园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经济形势下行,而是竞争的对手增多了。可以看到现在旅游景点、酒店越来越多,呈几何数级地增长,这样的市场情况下自然会出现一些产能紧缩,但下一步会重新调整,有一部分瓦解,有一部分会分化,而有一些企业最终会强大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