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再引热潮,中小成本电影该如何破局与突围

面对粗制滥造、好作品凤毛麟角等种种困境,中小成本电影究竟应该如何突围。

鲜蜂电影 | 04/04 10:56 | 阅读: A+

从《疯狂的石头》开始,中小成本的电影进入大家的视野,近几年的发展更是迅速,青春片、文艺片、悬疑片,各种类型的影片广泛出现在电影市场,加之最近《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地久天长》等影片热映,使其变得备受瞩目。

中小成本电影经历了从最初的个人化叙事,到关注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再到注重满足观众的需求,注重票房收入,以其投资少,成本小,门槛相对低的优势进入市场,近几年来其在各大电影节上频频获奖,更是由于对人物的刻画和贴近真实生活在电影市场有着立足之地。

但是又作为电影发展的缩影,自然也受到电影市场的影响,面对粗制滥造、好作品凤毛麟角等种种困境,中小成本电影究竟应该如何突围。

中小成本电影的特点

艺术性强

在“泛娱乐化”的今天,电影的本质艺术性特征逐渐被商业化模式所代替。所谓的大片多注重视觉艺术,比如摄影、画面、特效等,中小成本电影更加注重细节方面的刻画,艺术性更强。

故事性强

电影自始至终都是在“讲故事”,用艺术化的语言表现故事情节,传达价值观,表达作者的心声,观众是最好的分析者,能引起观众共鸣的电影才是好电影,中小成本的电影更能够关注某一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表现出的内容更加真实、有温度,这是小成本电影最大的优势。

创作空间自由

其最大的创作优势就是自由,独立制作的方式赋予了导演更大的创作空间,其艺术表达与现实表意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在题材的选择方面,中小成本电影不像“第五代”导演们的作品,在宏伟历史中叙事表意,充满旋律或英雄主义的影片主题,而是选择时代变迁中个体的生存感悟、成长经历或自身的困境。中小成本电影不太关注社会的主流状态,特点,他们虽然处在社会的边缘,小阶层群体反而在小成本电影中崭露头角,有了一条属于他们的道路。

演员选择受限小

由于经费有限,很少启用大牌明星,带有光环的明星虽然对于电影的宣传优势更大,但是新人没有固定成型的形象,对于角色的塑造相对随意,发挥空间也大。

尽管中小成本电影有强烈的思想印记和独特的风格,但是碍于资金有限,宣传力度不够,加之制作粗糙,在当前的电影市场中仍然处于尴尬的境地,在未来的发展上应该多方面考虑,以解决现有问题。

小成本电影的特点

坚持艺术性

中小成本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和故事性是最大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从影片的故事内核到形式展现,以艺术性为落脚点,从影片的产生到发酵,都要坚守这一点。《驴得水》通过不同的人物表现了不同的心理、思想,映射了不同的现实状况!一个简单的事件让剧中很多人的心理逐渐的起到了不小的变化,并且通过反转的手法给了观众很强的冲击力。

坚持贴近生活

在坚持电影主题内涵的条件下,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最贴近生活的故事,打开观众渠道,满足观众需求。《人在囧途》这部小成本影片取得好口碑绝对不是偶然,整部电影从剧情设置到演员表演,都透着一种“精雕细刻”的用心。片中桥段的设置并不是如后两部一般仅为了搞笑,处处透露着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反映,并不乏正能量的温情。

精确定位

在制作电影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以自身的特点为突破口,从观众喜闻乐见的角度出发,以消费者为中心、合理化价格,为电影精确定位。《前任三》无论从剧本还是演技上都算不上佳片,但是代入感强,能让众多年轻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演真是抓住了大多数年轻人恋爱中的心态,精确定位年轻群体才获得近20亿高的票房。

寻找适合的营销模式

巧妙地利用营销思维,使中小成本的电影特点更加鲜明,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并且以此寻求赞助,退款发行渠道,调整传播策略,打造个性鲜明的广告和宣传方式,在这些基础上寻找适合小成本电影的营销模式,为小成本电影的未来谋出路。

内容是核心,表现形式及营销策略视其次,在新形势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根植群众的影片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希望小成本电影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