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关领导对这个行业精准扶贫一下,2020我只想活下去。”
昨日情报君文章下的一则留言,读来让人倍感心酸。短短一句话,口吻戏谑,却字字戳中了这段时间电影行业从业者的无奈。行业停摆、裁员降薪、失业改行,伴随着不被重视的现状、切身实际的窘迫与微弱渺茫的幻想,电影人几乎无处可以诉衷肠。
继大年初一到现在,电影院至今关门两月有余,虽然部分地区影院有过短暂营业,但目前已经全线叫停,内地电影院已陷入一片死寂,而港澳台的情况同样也不容乐观。
今年三月,好莱坞连续多部大片撤档或转至视频平台放映,这也让依赖进口电影更重的港澳台地区出现了供应缺口。当下,香港电影院已相应特区政府号召,自3月28日起停业十四天;隔壁澳门电影院虽然已经开始营业,上映的却依然还是老片;而台湾地区则规定市内活动人数不能超过百人,即一场电影售票不能过100张,尽管当地影院尚处营业状态,但在限制人流之后也是压力重重,近日包括威秀、国宾、秀泰、新光在内的四大连锁影城向政府请愿“关闭电影院”。
一场疫情,可谓环球同此凉热,你我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多少,但各方针对影院经营的措施不同,也使得彼此之间有可参考之处,那就让我们将视线调转至港澳台,具体看看它们在当下的情况吧。
香港影院:新冠疫情雪上加霜,全港影院紧急叫停
澳门影院:已逐步恢复影业,但片库库存过少
新冠疫情的冲击,香港也未能幸免。
三月四月原本是香港电影的颁奖季,有多个颁奖典礼要在香港举行,其中包括华语电影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香港金像奖。但疫情来势凶猛,各大主办方不得不修改原本的策略:香港电影导演协会奖不设颁奖电影,直接在网上公布获奖名单;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不设记者采访环节,只作网上直播;香港金像奖则将颁奖电影推迟到了下半年,并声称将缩小规模、取消红毯环节。原本最热闹的属于电影的盛会因为疫情原因无法正常开展,香港电影产业也显得异常冷清。
2月至3月,香港各大影院原本一直处于营业状态,针对疫情影院也自发采取了一些防疫工作,比如清洁消毒、隔座售票、减少场次、给入场的观众测量体温等措施。直到3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全港电影院停业十四天,电影院才纷纷歇业。
事实上,停业之前,全港电影票房已经跌落至冰点。一方面,从去年开始的示威运动严重打消了普通群众出行的积极性,部分地区的影院票房锐减,经营受到了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屋漏偏逢连夜雨,受新冠疫情影响,市民消费娱乐欲望更低,这也给香港影院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黄百鸣曾自曝旗下Cinema City影院自示威运动以来,影院全线收入下跌了30%以上,而新冠肺炎直接使得今年2月份对比去年同期下跌了60%。
3月28日到今天,算起来已经超过了14天期限,但大部分电影院仍处在无片可排的状态。打开售票网站,少量影院已经开启了预售模式,比如嘉禾海运戏院已经为《2001太空漫游》和《低俗小说》开启了预售通道,而另一些院线则选择继续停业,比如香港百老汇旗下13间院线宣布延迟到4月23日开业。
澳门地区2月5日的时候关闭了赌场、影院、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待到本地病例痊愈之后,影院在3月初正式复工。
目前,澳门大会堂、永乐戏院、旅游塔戏院已经正常投入运行,《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家有喜事2020》《肥龙过江》《下半场》《幻觉园》等影片正在上映或待上映。
澳门著名的文化艺术院线恋爱·电影馆也开启了预售模式,上映一些去年比较热门的艺术电影,如泰国电影《时光机》,韩国电影《蜂鸟》,香港电影《叔·叔》等。另外恋爱·电影管也针对营业发布了专门的“进馆须知”,包括“所有人尽管必须佩戴口罩,配合检测”、“放映厅每场只接待最多27位观众”、“电影资料室同时只接待最多10位公众”等措施。
由于澳门与香港一衣带水,香港当前影视行业停摆,也可能导致澳门未来没有新片上映。
台湾影院:票房急剧跳水,四大影院联名上书要求停业
在台湾地区,电影院一直都是营业的状态,但从每周票房都在试探新低的情况看,影院的日子并不好过。
其实最开始台湾疫情并不严重,到三月之前,每日新增病例都控制在个位数左右。全球电影尚未停摆,供需尚且平衡,群众出行也没有受到太多的限制,因此整个二月份影院的情况还不至于太惨淡。
直到三月中旬,台湾有了境外输入病例,确诊人数开始上升,台湾连忙出台了禁止百人以上聚集的规定。群众被限制出行再加上全球疫情爆发,票房瞬间遭到腰斩。根据统计,去年十二月全台票房为8亿(新台币),今年一月票房为5.9亿,二月为4.4亿,直到3月份为2.3亿,票房一路呈跳水之势下跌。
由于好莱坞大片纷纷撤档,这段日子台湾也没有大片上映,影院播放的大部分都是独立片商发行的片子,撑不起票房,而台湾本土不少影片也选择了延迟档期。没有收入自然也无法做到收支平衡,一些影院先前已经开始缩减场次、减员减班,降低各种成本开支;
与此同时,也有影院不堪重负而宣布无限期关闭,比如彰化市仅有的两家电影院——彰化大戏院和台湾大戏院,近日通过Facebook贴出公告,表示因新冠病毒蔓延,片商无法正常提供片源,戏院不得不自5月1日期暂停营业,而至于什么时候恢复营业,则并没有明确说明。
4月初,继四大影院联名上书有关部门要求下令关闭影院后,目前已有包括威秀、秀泰、国宾、新光在内的79家影院表示支持,而包括乐声、喜乐时代、真善美、光点华山等共计19家影院表示反对。之所以需要联名上书,是因为在台湾影院不能擅自停业,因为在停业之后,影院除了必须承担原有亏损之外,还需要向百货公司支付高额违约金,这无疑给影院增加了巨大的负担。
目前,大部分影院都采取了隔座售票的策略,即专业人士口中的“梅花座”,通过强制空位的方式减少人群的剧集,不过由于目前群众的观影积极性并不高,即便是隔票售座,影院暂时也坐不满。虽然没有大片上映,
影片方面,台湾采取了新片与老片一同上映的策略,数量各占一半。本周上映新片包括《找到你了》《正直的候选人》《真相》《来自深渊深沉灵魂的黎明》等,重映老片则包括《爱乐之城》《小姐》《头号玩家》《完美陌生人》《比海更深》等。
台湾文化部在三月也出台了相关公告,针对电影映演等文艺行业提出了包括补助、贷款利息补贴等机制,对于营运困难者,个人最高补助新台币6万元,事业团体则以250万元为上限。只不过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产业和个人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内地影院:复工遥不可期,停业加剧恶性循环
比起数字日日破新低,更让人心寒的大概是连数字都没有,相比起港澳台,内地影院的复工之路更为艰难。
在疫情蔓延初期,影院是率先关门的那一波,而在当下防疫阶段,影院又是接近最后一波开门营业的,整个第一季度影院基本没有产生现金流。影院自然是肉眼可见的损失惨重,因为停业期间也要解决人工费、租金、贷款等问题,一些不堪重负的影院不得不作出清理库存、减薪裁员的决定,因此影院工作者停薪的、失业的、改行的大有人在,而这样的骨牌效应仍然在持续。
3月29日新浪微博网络调查显示,多数网友对于进电影院仍然抱有戒备心态,选择”老老实实在家呆着”的人,比“做好防护挑人少的时候去”的人多出十几倍。可以预见的是,即便是影院在当下已经开门,并做出检查体温、隔座售票、提供消毒液等一整套流程,仍然无法打消观众心中的疑虑。可见,影院经营被紧急叫停、亦或是在其他娱乐场所逐一开门的情况下仍然不营业,无疑加深了观众对影院的恐惧。
不过情报君认为,凡事都有从零到一的过程,不经历过前期艰难的磨合,什么时候才能让观众再度进入影院呢?毕竟,因观影产生的票房才是影院现金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依靠电影局的专项补贴或是奖励,对于当前的影院来说都是杯水车薪。目前看来,随着影院再度停工,观众与影院的磨合期又得无限期延长了,再开业时影院会是什么情形,谁也不知道,但情况肯定不会很乐观。
当下观众与影院的互动已经完全被切断,线下的社交场景中已经完全没有影院的身影存在。然而据情报君的采访和了解,大部分观众仍然具有观影需求,尤其是一些电影开始流出资源后,网友们纷纷选择网上观影,这也让盗版资源更为猖獗,进一步缩窄了线下电影的盈利空间,加速了恶性循环。可以预测的是,等待疫情恢复,一些原本准备在院线上映的奥系电影热度会大大降低,毕竟大家都已经提前“欣赏”过了。当然,我们谁也无法保证,这段时间是不是会有更多电影“转网”,如果是这样,那么今年的影视格局无疑是要发生重大变化了。
疫情最终都会过去,但我们也衷心希望电影院能够挺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