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中国电影圈,“意外”“黑马”和“变化”“危机“一起,构成了描绘电影行业最高频出现的两组矛盾共生的关键词。一方面,市场继续破纪录,票房稳步增长,好电影、好演员、新导演频频出圈;另一方面,业绩分布极不均衡、烂片依然数量巨大、市场政策环境变化、营销出格乱象丛生……整体繁荣背后,也需多一层反思。
蜀黍总结了以下十大现象,帮你全面透析2018电影圈↓↓
1、全年总票房有所增长,但大盘头重脚轻
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迈入了冲刺600亿的时代,预计可以在去年559亿的基础上增长约7.3%。截至12月27日,2018年内地总票房已达596亿。虽然比起2017年同比上涨13.45%的成绩来说,今年的票房增速有所放缓,但逐年攀升的总数还是展现了巨大的市场容量。在爆款电影的刺激下,相信市场潜力的边界还能不断扩宽。
2018年月票房分布图,单位:亿元(数据来源:猫眼)
然而,今年的票房增长并不是稳步前进的,增速最快的时期还是集中于前三季度,元旦、春节、五一、暑期几个档期对大盘的拉动尤其明显。春节档与暑期档,分别斩获56.8亿和138.24亿的傲人成绩,加起来对全年总票房的贡献率在33%左右,数据十分突出。
从热门电影的上映档期来看,也体现了这种趋势。在2018票房总榜上,排名前十的电影有8部都是前三季度上映的,票房贡献率已不言而喻。
进入9月以后,由于缺乏大卡司和爆款电影的拉动,票房大盘骤冷。单月30多亿的票房,比暑期档暴跌一半。这种状况在原本属于传统黄金档期的国庆档和贺岁档到来之后也未能改善,9月-12月,影市单月票房均未能超过40亿,四个月累计票房约138亿,而2月春节档一个月的票房就高达101.47亿。
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这几位往年在国庆档和贺岁档有领军动作的大导演,今年要么缺席,要么没发挥出威力。而年初春节档惊人的井喷,也直接加剧了明年春节档强片的扎堆聚集效应。截至目前,已有13部国产片定档明年大年初一,周星驰、宁浩、韩寒、成龙……真热闹也是真激烈。
2、国产片票房强势压倒进口片,好莱坞大片疲态明显
在总票房上涨的同时,国产电影的票房也进一步崛起。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累计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在电影数量基本持平的前提下,今年国产电影票房占比预计将超六成。
促成这一成绩的首要原因,便是头部国产片数量的增加。2017年的现象级国产电影只有一部《战狼2》,而今年《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三部排行票房榜前三的爆款片纷纷越过30亿大关,对国产电影总票房的贡献率达16.9%。突破20亿的电影有6部,数量比去年翻了一倍。
与票房火热增长相对应的,是观影需求的刺激性拉动,和以口碑为指标的购票趋势。回看取得高票房的几部电影,都在题材、剧作、制作上有各自的亮点,在娱乐性及情感表达上都贴合了大众需求。
而与此相反的是,传统好莱坞大片套路化的剧情和视效已令观众逐渐审美疲劳,即使是制作与口碑均过硬的进口片冠军《复联3》,票房距国产片前三甲也还有将近10亿的距离。
(资料来源:搜狐娱乐)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进口片在数量不足国产片三分之一的前提下,依然拿下了四成票房,平均竞争力依然强劲,国产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优质商业类型片全面胜利,“前任话题”引观影狂潮
在《湄公河行动》、《战狼2》的带动下,制作精良、情怀热血的主旋律商业类型片在今年继续发挥优势,一部《红海行动》以36.5亿的票房成绩稳居票房榜首。
同时,现实题材商业类型片的表现也比往年更加突出。聚焦大病医疗问题的《我不是药神》,表现小人物生存状态的《无名之辈》,都以黑马之姿闯入了观众视野,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以女性生存现状为主题的《找到你》、映射社会黑暗面的《一出好戏》,也掀起了不小的讨论度。从这些电影引发的观影热潮来看,观众们在观影中寻找真实的生活和情感共鸣已成刚需。
观众的另一刚需依然是优质喜剧。卖了近34亿的《唐人街探案2》,就凭剧情、表演全面扎实的优势,在一堆跨界笑星横行的“烂喜剧”中脱颖而出。即使是聚焦现实的《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最初也是因为“有笑点”将观众吸引进影院,可见中国观众对于看电影“解压”的渴望。
今年还有一大引爆话题的现象,即“前任”情怀的爆发。从年初大卖16亿多的《前任3》,到五一档突破13.6亿的《后来的我们》,都以前任情结、QQ空间式的煽情台词,成功诱导了普通观众的消费热情,成为意料之外的“大黑马”。
通过电影怀念前任,也是怀念青春和释放遗憾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感性的情绪一旦被大规模触发,跟风便再所难免。
希望明年的影市,不要出现太多不走心的效仿者。
4、新导演大放光彩,黑马频出
今年也有多位老牌大导演集体出动,纷纷献上自己的“拿手绝活”。但无论是姜文的《邪不压正》、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还是张艺谋的《影》、岩井俊二的《你好,之华》,均未达到各自预期的成绩。大导演蓄力不济,相反,新导演们则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长片处女作小分队”的成绩无疑是突出的,几部爆款电影的新导演,包括《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一出好戏》的黄渤、《超时空同居》的苏伦、《后来的我们》的刘若英,《大象席地而坐》的胡波,均是首次拍摄长片。
而这些电影无论是话题讨论度,还是已上映的几部所取得的票房,均超越了老牌大导演们的作品。尤其《我不是药神》的突出表现,不仅票房口碑惊人,更获得金马奖最佳新导演的肯定,是为新导演们的标杆和鼓励。
《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
拍摄第二部长片的李芳芳、毕赣分别在年头与年尾献上了《无问西东》和《地球最后的夜晚》,《无名之辈》也是饶晓志的第二部大银幕作品,《西虹市首富》导演闫非、彭大魔此前只执导过《夏洛特烦恼》,这些”准新导演“,也在2018年交出了无法忽略的话题之作。
新人导演的不断涌现,使电影行业的生态得以丰富。
不过,新人导演目前的局限性依然很明显,沉溺于自我表达,缺乏更为宏观的视角和对人性真正深刻的洞察,取材类型较为单一,无法独立掌握大制作等,仍然是需要改善的问题。
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静待他们的成长。
5、黑马配角闪耀银幕,凭实力逆袭“抢镜”
因角色而走红的演员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别多。在观众们更加注重演技实力的的当下,一群虽戏份不多,但仍然带来闪光点的配角们,成为2018年大银幕上观众印象深刻的记忆点。
他们既有在群星闪耀中仍然未被掩盖光彩的,如《小偷家族》饰演奶奶的树木希林,《无问西东》饰演沈光耀母亲的米雪;也有在剧作欠佳的电影里发挥出优秀水准的,比如《宝贝儿》里饰演小军的李鸿其,《后来的我们》里饰演男主角父亲的田壮壮;还有本不被看好,结果“超常发挥”带来惊喜的,如《一出好戏》里的张艺兴。
如果一定要找出配角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员,相信大部分观众会选择章宇。今年的三部话题之作——《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大象席地而坐》,均有他的戏份,且演技风格既有差异性又都在水准之上。数量大质量高,让人无法忽视。
各位配角“抢戏”成功值得欣慰,也能让更多默默无名的好演员看到春天!
凭“黄毛”走红的章宇
6、95后小生小花初长成,流量之外有了像样的演员
华语影视圈演员青黄不接,是一大让人头疼的问题。从70后到90后,中间似乎长期存在一个断档。章子怡、周迅、汤唯、陈坤……这些70后实力派一直是大银幕单调又无奈的选择。80后、90后多明星而少真正撑得起来的“演员”。
今年几位95后、00后年轻演员刘昊然、彭昱畅、张子枫、文淇、胡先煦、吴磊等等的亮眼表现,让人好像忽然看到了接班人的希望——在爱豆和流量之外,新一代小花小生里,也有了潜心表演的演员。
随着2017年底《妖猫传》的上映,和2018春节档《唐人街探案2》的大热,让在两部电影中皆有精彩表现的97年国民弟弟刘昊然口碑人气大涨。更凭《唐人街探案2》获百花奖影帝提名,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提名者。
在年轻明星中,马不停蹄上综艺、出演IP剧是常态,但如他一般还能打磨演技,不让“流量”成为自己的牵绊,并且保持纯朴少年感的并不多。
出道至今,刘昊然的资源优势令很多同辈望尘莫及,而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努力和清醒。作为观众,蜀黍也希望他能多尝试文艺电影,展现“少年本色”之外的表演多样性。
1994年10月出生的彭昱畅,可以算“准95后”。因为外形够不上偶像、资源也不算特别强势,他的爆发走红更多是靠演技积累的人气和好感。此前彭昱畅出演的各类龙套作品一直未受关注,直至今年初在《演员的诞生》中才以多面表现圈粉。下半年,他以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电影带来了惊喜,一部是活泼的青春喜剧《快把我哥带走》,一部是小成本文艺片《大象席地而坐》,后者还让他拿到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成为本届金马奖最年轻的影帝提名者。两种风格再次展现了他的可塑性。
《大象席地而坐》受到关注后,彭昱畅3000块片酬出演该片也成为被反复提及的点。他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演员这一身份的理解和规划,成长为演技实力派大有希望。
95后男演员中,吴磊和胡先煦也正逐渐成为演技潜力派的代表,不过他们身上都有着各自的问题——一个蜜汁选片眼光、一个仍需更多大银幕作品展现从童星到演员的变化。
在经历了《极致追击》、《阿修罗》两部大烂片之后,吴磊终于凭借在《影》中杨平一角重新展现了应有的实力。把才华用对地方,不要浪费已经具备的好条件和高人气。
带着童星标签的胡先煦,曾经出演过吴天明执导的电影《百鸟朝凤》,今年通过《我就是演员》让观众对他有了新的认知。从过往作品来看,胡先煦的表现力算是较为多样的,无论是油嘴滑舌的“小爷”,还是亲切的邻家男孩,抑或心思复杂的小皇帝,胡先煦的台词功底、对人物的把握都在水准之上。如今的他更需要稳扎稳打、积累作品,展现自己相较于过去的成长变化。
95后女演员方面,有两位已经成为不靠脸蛋不靠流量的演技派小花代表:张子枫、文淇。
能恰当拿捏少女感,是张子枫目前最被观众喜爱的原因。今年她在《快把我哥带走》、《你好,之华》两部电影中都走了这样的路线。《你好,之华》的少女之华 、周飒然两个角色相对更有技术性,除了要还原少女的日常,还要表现走心的暗恋、失去的遗憾,张子枫的发挥算是让观众有了代入感。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也是对张子枫的一大肯定。
已经有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在手的文淇看起来更“艺术范”,2017年末的《血观音》和《嘉年华》都是社会现实题材,她的角色也都偏阴暗成熟,打破了年轻女明星一定要走青春阳光路线的套路。两部作品让她同时提名金马奖最佳女配和最佳女主,并凭《血观音》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今年,她陆续在一些电视剧中塑造了几个“符合年龄”的形象,回归青春少女本质。可艺术可商业,可古装可现代,在成长为华语电影“大女主”演员的路上,文淇一定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7、传统明星古装大片flop、笑星跨界导烂片集体吃瘪
明星古装大片一直是华语电影中最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类型之一。无论是十几年前张艺谋造就的古装大片黄金时代,还是近几年周星驰掀起的“西游热”,只要是大制作、大明星,就能引发高期待,获得高票房。
近几年,豪华古装巨制已经出现了下滑迹象,今年这样的情况更加明显。
春节档《捉妖记2》虽也取得22亿+的票房,但靠的是前期强有力的营销。电影上映后随着口碑一路下滑,票房也跳水明显。同档期的《西游记女儿国》票房只有7.2亿,还不如年末的小成本电影《无名之辈》。众多大明星加入,号称大投资、精良制作,要颠覆好莱坞的《阿修罗》更上演了一场“撤档传奇”。
与之情况相似的,还有相声小品话剧明星一窝蜂跨界导演的”喜剧电影“。
郭德纲导演的《祖宗十九代》、小沈阳导演的《猛虫过江》、刘仪伟导演的《我说的都是真的》,以及最近上映的由肖央导演的《天气预爆》,评分都在4分上下,票房成绩也平平,全部扑街。
更令观众感到失望的是,近几年喜剧品牌保证的开心麻花,也在《李茶的姑妈》上砸了招牌。没有内涵这一点本不想细究,而如今连喜剧的本分都做不好,票房大缩水也是必然。
曾经热门题材的flop,一方面体现了观众的审美疲惫,另一方面则是对故事性和娱乐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些只追求豪华,而忽略了内容的“巨制”,以及把电影拍得像综艺闹剧的“喜剧”,放几年前还能圈一波钱,然而面对越来越精明的观众,只能逐渐失去市场。
8、文艺小片出头难,观众欣赏“黑马”类型单一
2018年,“黑马”无疑是被谈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的确,今年出现了好几部成本相对较低,前期又没有大肆宣传,最后靠“自来水”安利获得高票房的电影,被反复说的《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都是黑马中的千里马。此外《一出好戏》、《超时空同居》、《快把我哥带走》等也带来了几次小爆发。
黑马的增多,是否就意味着中小成本电影即将迎来春天?也不尽然。回看这些黑马电影,实际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共同点:幽默元素、多线叙事、有明显的情感高潮。虽然观众们更看重故事性是事实,但更乐于接受“容易看懂”的电影也是一种共性。
同样是中小成本电影,很多优质文艺片就无法出圈,如《米花之味》、《暴裂无声》、《狗十三》等,都只受文艺影迷的追捧。《暴裂无声》和《狗十三》凭导演知名度和强力营销,票房还算是达到了预期。制作精良、气质清新的优秀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题材影片《米花之味》则完全被市场忽略。
为了让受众更广泛,片方、宣传方们也越来越用心良苦。内容上无法形成直接的吸引力,就在话题上做营销,贾樟柯的《江湖儿女》跑到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在墙上刷标语,这部电影也成为贾樟柯最卖座的院线片。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用片名和档期大做“末日营销”,号召大家在2018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和重要的人一起看电影,目前预售已破亿,可以说是文艺片里的奇迹。
这些玩法虽然有效,但也有不小的风险,观众一旦被营销点吸引走进影院,结果发现电影与想象不符,口碑和票房大跳水,那是必然的。
如何用良性手段培养观众的多样化审美,吸引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是需要多方思考探讨和慢慢尝试的问题。
9、动画和现实主义题材饥渴症,广阔市场未能匹配足够优质食粮
整理2018的票房片单会发现,除了《熊出没》这样的国民名系列动画外,还存在大量片名山寨、物料山寨、基本无宣传的国产动画电影。然而尽管看起来劣质低幼,但它们几乎都能轻松卖个几千万票房,还有不少已经默默拍了不止一部续集。
由此看来,动画电影市场潜力实在巨大,可惜的是,创作者们未能满足与之匹配的需求。
纵观目前的国产动画,基本都被各种无脑低幼山寨系列充斥。直接照抄照搬迪士尼的制作、思路,连名字都拿来主义,各种”****总动员”“****奇缘”“****冒险”都劣质到不行;即使有不少片子号称请来好莱坞人员合拍合作,但依然难出精品。
针对成年观众的动画要更命途多舛。首先是画作风格的定位模糊:要么纯国风,试图复制《大圣归来》的成功,要么模仿日本动漫,看起来恍如《你的名字》的翻版。其次是故事的薄弱:想以大格局讲传统故事往往翻车,青春题材又走上了如真人青春片一样狗血无聊的老路。
为了让国产动画有所突破,近几年也掀起了合拍动画热潮,1月即将上映的《白蛇:缘起》就是由中美两国合拍,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此外也多次传出中国公司要和新海诚合作的消息,但这种合作模式是否可行还未可知,同样让日本导演拍中国电影的《你好,之华》就扑了街。
到底什么是群众基础广泛,叫好又叫座的动画?迪士尼(尤其皮克斯)已经给了无数个示范。或许应该跳出“动画”的思维,将其看成动画形式的“电影”,好好在剧本上下功夫,才是当务之急。
观众的另一大“饥渴”则体现在了现实题材上。上文也提过,像《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找到你》这类聚焦小人物和社会问题的电影无一例外都受热捧。但还有一些并非现实主义,只是有部分情节映射生活现状的电影也同样受欢迎,如表现了北漂青年生活的《后来的我们》,依旧用着租房难、消费高,奋斗不易的老一套,还是赚取了不少人的眼泪。
即使从电影专业角度评判,这些电影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能和观众发生现实中的情感共鸣,就大有可能成为爆款。
对现题材的渴求,也是近两年来印度电影一直在中国有市场的原因。尽管再没能取得《摔跤吧爸爸》一样的票房奇迹,但《起跑线》、《神秘巨星》、《嗝嗝老师》、《印度合伙人》等非新片一直在中国市场有一席之地。“印度现实题材”,几乎已经成了很多观众心中的一个“口碑代名词”。
这些与现实相关、备受追捧的电影,实际上大多都被过度赞扬,仿佛说好看才是“政治正确”。只能说,这也是我们的主流电影长期聚焦于伪精英阶层的小情小爱,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所造成的反弹。
10、“背锅侠”豆瓣逃离厄运,但行业依然乱象丛生
去年被各类导演、片方集体声讨的“背锅侠”豆瓣,今年终于逃离了厄运,不过行业乱象依然丛生。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骚操作”,成为了业界的大笑话,也是竖立在行业成长路上的警示碑。
乱象一:撤档大军前仆后继
今年的暑期档票房火热,也成为了撤档、改档的高发期。古装大片《阿修罗》上映三天片方突然宣布撤档,至今下落不明。这部电影投资7.5亿,三天只获得5000万的票房,成为今年赔本最狠的电影。众多一线大牌演员加盟的《大轰炸》更惨一些,先是接连改档,在临近上映之时又突然消失。同样不见踪迹的还有郭敬明的《爵迹2》,上映时间遥遥无期。
虽然不排除某些不可言说的原因,但这几部电影的共同点也非常明显:大制作、多明星、导演蜜汁自信。在上映前,每部电影都吹嘘自己技术牛x,制作用心,差评是行业耻辱,结果临到上阵却上演遁走大法,只留下了一堆笑话。
乱象二:《后来的我们》“退票门”企图空手套白狼
《后来的我们》虽在营销上以刘若英的歌曲《后来》,以及前任情怀作为卖点,但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的原因还有高涨的预售、首日票房传递出的“口碑极佳”的信号。的确,预售阶段即破亿,首日就收获超过2.88亿的票房,对偏文艺的导演处女作来说,是罕见的好成绩。
但随后,微博大V揭发该片预售票房注水,出现大规模退票的情况却隐而不曝。发行方之一的猫眼方面表示,经过排查,猫眼平台疑似被恶意刷票38万张,涉及票房1300万,退票率接近日常正常状态的3倍。这让《后来的我们》陷入了涉嫌商业欺诈的漩涡。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后来的我们》仍旧卖了13.6亿,是否欺诈也不了了之,但这次疑似用刷票房的方式造成高口碑假象的操作又一次刷新了观众的认知。继《捉妖记》的“幽灵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粉丝“锁场”之后,电影市场又现神奇现象,只能说为了营销赚钱,片方宣传方真是智慧无限。
乱象三:《爱情公寓》电影版挂羊头卖狗肉虚假宣传
《爱情公寓》本就是一部很有争议的电视剧,但这个神奇的IP还是有很多死忠粉,高喊这是“青春回忆”。
但是万万没想到,即使对情怀粉,片方也突破了营销的底线——打着《爱情公寓》的名头,实际上却给出了一部盗墓片。个中的纠葛,给大家找了一个课代表总结的重点↓↓
想拍新片怕卖不好,蹭个情怀改名字,这策划能力真的满分。
乱象四:《冰封侠》片方官撕男主角甄子丹
《冰封侠》系列的第一部电影《冰封侠:重生之门》本身就是个烂片,居然还默默拍摄了第二部《冰封侠:时空行者》。眼看着要默默扑街,不甘寂寞的片方玩起了新花样,发了篇名为《官撕:冰封侠的背后》的长微博,通篇控诉主演甄子丹是“戏霸”导致电影不如预期。甄子丹也不甘示弱,同样在微博发了长文,把片方所有的控诉一一驳回,认为这是恶意抹黑和炒作。
片方撕X不是没有先例,不少电影都撕评分平台,控诉买水军恶意差评,但这样片方直接撕演员的还是第一次。然而再博眼球,也没能改变这是一部票房三千万,评分2.6的大烂片的事实。mm
就想问问片方,这种电影你们自己看得下去?
————————
好了,2018年电影圈的知识点,都在以上划出的十大重点里了。这瓜吃得累不?
有问题,有遗憾,也有惊喜,也正如我们这一年的生活。但无论好坏沉浮,一个基本定律不会变:尊重电影,内容为王,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