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等待复工的电影人,信心才是大家坚守下去的重要基础,他的存在比黄金更重要。
今年无论内地还是海外的电影市场想恢复,只能依靠奇迹。尽管我们面临无比艰难的前景,但好消息和好态势也在一步步的走进我们。
新冠疫情对于全世界是一场新的风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胜他同样也需要中国的力量。这力量的当然需要依靠我们国力、我们的团结。同样的,对于2020年的中国电影,信心仍然是一切的首位。
请相信,中国电影的进步不会停止
新冠疫情全球的肆虐让很多人开始质疑全球一体化,大家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全球一体化将停歇,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的交流将无限度的减低,从千禧年后逐步展开的此项人类壮举将被迫终止。
但对于更多人会看到,如果能够利用好全球一体化恰好会是我们能够从容应对新冠疫情的最好方式方法,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更透明和更无私的交流势必会让一切问题都得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中国其实已经在近些年世界电影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我们的电影银幕数量,还是从业者的基本素质都在不断提高。
▲较早的中外合拍电影《末代皇帝》
若干年前,无论是北上的港台电影工作者,还是海外的导演来到中国往往会被内地电影工作者的低素质困扰,但这几年由于内地电影的高速增长,这方面的问题其实是在逐渐的减少。
更好和更密切的交流会让未来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的发展中产生一定的变化,更多的资源也会更倾向流入中国,长久以来中国电影一直是在试图走出去证明自己,但通过新冠疫情会让我们懂得,中国电影应该要做到更好的融入和接纳世界电影。
尽管2016年内地电影出现了拐点,前两年的税务风波也一度让大部分电影项目停歇,但这些其实都没有从本质上阻碍中国电影的几年间整体的提速,中国电影大的趋势始终是在前进。
疫情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未来的影响尚不得而知,至少在短期内无法准确判断,但毫无疑问中国目前已经阶段性对疫情控制取得了胜利,影视行业的更全面的复工复产也指日可待。
虽然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早一步比中国放开电影院管控,但内地只要恢复电影院的正常经营,中国将会早于其他国家得到更好的主动权和恢复期,这也是后疫情时代带给中国电影全新的机会。
中国目前有三千多万家公司、六千多万个体工商户,累积起来大概有一亿一千五百万个经济体,如此大的经济体量恢复运行后,会给各个行业足够强的支撑,这也是从基本面上使中国电影在今年以及未来会长期向好的根本之所在。
需要2-3年,中国电影才能重新回到新的平衡
信心并不意味着以为盲目的乐观,更多意味着在拥有绝对优质产品时所能够立足的资本。恰好这几年无论存量还是未来后续的项目的发展,中国电影已经拥有了一定丰富的储备。
其实一有经济危机和较大社会事件所引起的动荡,差不多都会有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出来唱衰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种论调既悲观又可怕,他也很容易迎合一大部分听众的心理,很类似一些人看恐怖片明明很害怕,但是还会乐此不疲的去看。
不过目前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各个地区也开始逐步准备复工,虽然还是有专家学者会不断提醒疫情会反扑和二次爆发,但这更多是一种“善意”的警醒,毕竟过度放松警惕也的确会导致前功尽弃。
但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现阶段疫情的反弹更多还是人员流动所导致,做好防护和管控,就我们已经积累的经验是足矣在影院端对应现阶段的疫情状况,同时,我们和病毒相处的时间长短已经不取决于我们,而更多要取决于病毒了,单单阻碍电影院的复工并不能就彻底切断病毒的反扑。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内地传统的一线影视公司仍然掌握了足够多的优质项目和资本,无论是前两年因为各种情况所积压的,还是因新冠疫情所导致未能在春节档上映的,这些项目仍然会在未来有较强的空间和吸引力。
▲中影&华夏总经理傅若清做客节目谈《我和我的家乡》
中影公司总经理兼副董事长、华夏电影董事长傅若清在做客电影频道14日晚播出的《今日影评》节目中透露,已经开拍的《我和我的家乡》将延续去年国庆档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成功模式,将在今年国庆档上映,同时像春节档未能上映的急先锋和《紧急救援》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上映。
当然,对于影视公司而言,大家都清楚中国电影想要在回归到平衡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或许更短),这两年将是新生态、新格局、新形态再次滋生和发展的时期,对于所有企业都是公平的,这种变化无法预料,就好像我们谁也无法预料互联网对电影格局的影响一样。
即便像国内一些老牌的影视公司,亦或是现在刚刚发展起步正在处于良好生长期的影视公司,也包括我们的观众,恰好都处于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时期。
庆幸的是,中国电影商业化发展的周期比起欧美日等发达电影国家较短,无论是未来的接续或者是找寻新的出路,对于所有人其实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
坚守、坚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其实对于每一个从业者而言,在疫情之下更多人还是要在第一时间去考虑自己去留的问题,毕竟谁也无法预料未来市场的走向,同时个人收入的状况也是每一个能否良好在社会上存续的基础。
拍sir理解也不否认,收入暨是证明一个人社会价值的一部分,也是让一个人能够获得社会认可和尊重的重要砝码,他也是很多人信心的来源。
但每一个人如果只是把进入影视行业是为了吃饭作为基本目标,那么大家的底限和要求也实在太低了,太容易实现了,毕竟目前想获得工作机会维持温饱对于大部分人并不是问题。
当然如果简单还用“打鸡血”和“灌毒鸡汤”的方式鼓励大家,明显是有悖目前的态势的,但也必须看到,能经历过这次新冠疫情而留在行业内,每一个从业者的抗压能力和未来团队的凝聚力都会非同凡响。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每一个从业者其实都应该知道,方法始终是会比困难更多,更何况并不是你一个人在面对,而且公司、团队和全行业,甚至全国上下大家在一起面对。
想必经过几年的工作,大部分从业者都很难做到一帆风顺,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需要压力和困难的,每一个健康和成功的公司强调团队合作和高出大部分人执行力的目标下达,往往意图便是如此。
对于公司而言,他们是特别希望团队的健康和稳定,每一个员工的坚守恰好也是企业所希望,小到一个公司,大到整个行业,每一个员工就是一个基点,他们的稳定和信心增长恰好是整个行业运行的基础。
在这一次疫情之中,就目前的情况影视行业,特别是终端仍然是受到冲击最大,虽然很多目前影视行业从业者的消费观念和理念在这几年有倾向于西方的方式,但大部分人的消费文化仍然是保持了量入而出,即便是很年轻的从业者也会有理财和储蓄的习惯,大家只有坚持和有信念,公司也同样会不抛弃和不放弃,毕竟大家已经都盼到了日出时刻。
对于每一个从业人员而言,老一辈(我们父母辈)会强调无论是家庭爱人还是工作单位都要从一而终,这包含了忠诚和信念。这对于目前更年轻的从业者并不是迂腐和落后,反而更多是要求大家能够和公司、和企业和整个行业能够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安迪对瑞德说,“记住,瑞德,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
无论是每个人从业者,还是中国电影,他们的未来其实仍然充满了希望,这也需要所有从业者都有一颗坚强的信心才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