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改革、双重任命,柏林电影节传出什么信号

尝试变革

对于本届柏林电影节,外界的关注点主要就是:一,恰逢七十周年。二,主席换人。

前者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柏林既往地位的认可,后者则是变革的信号。

这个信号,是新上任的主席自己发出的,背后也是柏林电影节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新主席玛丽埃特·李森比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白的说,在德国,很多电影导演不再为院线工作,而是为流媒体平台工作。

如果说去年探讨流媒体对院线的影响还是一个新鲜的带有预判性质的话题,那么放到现在,这已是不需要过多讨论的事实。

对电影节这样一种本质也是一种平台的模式来说,如何在数字化的风暴中,守住自身的价值的同时又不失去领袖意味,这需要思想的转变,也更需要大胆的尝试。

1)双重任命

曾连续担任18届组委会主席的迪特·考斯里克(Dieter Kosslick)卸任,从2020年开始,卡洛·夏特里安与玛丽埃特·李森比克两位总监将共同接手柏林电影节。其中总,玛丽埃特·李森比克主要负责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商业运营,卡洛·夏特里安则专注于选片与策展。

夏特里安曾于2013年至2018年期间担任洛迦诺电影节的主席,为了能继续奉行在洛迦诺时期的偏好作者导演的选片标准,他将自己在洛迦诺的部分核心团队成员也带来了柏林。

夏特里安带来的改变与德国文化部长和柏林电影节选举委员会的期待相契合。

《综艺》杂志报道称,在面试时,夏特里安对于柏林电影节的设想和他在洛迦诺电影节的成就为他赢得了这一职位。

2)主竞赛单元影片改为统一选出

本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一大改革在于主竞赛单元影片的遴选方式,往届则是由负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地方评选团选出,但本届18部入围影片均由一个国际化的总选片委员会统一选出。

随着全新选片方式的实施,青年导演得以直接向主竞赛单元最终的选片委员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最终能否入选则依赖这一选片委员会的口味。

该委员会共有七名由夏特里安任命的委员,其中一半以上都曾与夏特里安在洛迦诺电影节共事,他们分别是马克·培安森(Mark Peranson)、塞尔吉尔·范特(Sergio Fant)、洛伦佐·埃斯波西托(Lorenzo Esposito)和奥莱丽·戈狄特(Aurélie Godet),其中培安森曾作为洛迦诺的选片负责人与夏特里安搭档。

关于选片标准,林肯中心电影协会的选片负责人丹尼斯·利姆(Dennis Lim)曾这样形容好友夏特里安选片的偏好:“我认为他愿意考虑那些更加大胆的、具有独特气质的影片,他也会考虑那些被戛纳和其他欧洲电影节忽略的影片类型。”

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使得主竞赛单元比以往更加包容,未来或有更大几率看到新人导演被直邀进入主竞赛。

3)减少数量,追求质量

以参加展映的影片数量为例,以往大多在400部左右,而今年为342部,减少了15%左右。

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数也有所减少,第68届和69届主竞赛单元影片分别有24部和23部,今年则为18部,这源于本届电影节取消了主竞赛单元中的“非竞赛类”影片(也称非竞赛单元),同时,考斯里克时期的美食电影单元和原住民电影单元也被取消。

在外界看来,“瘦身”可能是为了改变人们对于柏林电影节近年来“数量大于质量”的诟病。而夏特里安在接受《南德意志报》的采访时则称,这一单元一直令他很困惑,他认为来柏林电影节的影片要么是来竞逐金熊奖,要么是在主竞赛单元之外进入特别展映单元放映。

4)新增“邂逅”单元

本届柏林电影节还新设了“邂逅(Encounters)”的单元,这一竞赛单元与主竞赛单元平行。夏特里安表示:这一单元将以那些“在美学和结构上大胆创新的独立作品”为主。

夏特里安对这一类型影片的青睐在洛迦诺时期就有所体现,正是他在任时,在美学和结构上都颇具风格的《路边野餐》,获得了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名奖,导演毕赣则获得了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奖。

“邂逅”单元为敢于在视听语言层面大胆创新的导演提供了舞台。对于新导演来说,这不失为“FIRST影展”和曾经的“金马奖”之外的一条新路径。

5)更加“亲民化”

要想在柏林电影节现有的档期内引起更大关注并不容易,前有圣丹斯,后有戛纳,还临近奥斯卡。

为获得更多关注,本届柏林电影节还设立了“On Transmission”对谈活动,该部分将邀请7个导演分别与嘉宾对谈,介绍柏林的经典电影,并放映该导演和宾客的作品。其中邀请到的嘉宾包括贾樟柯,他选择了平遥电影节影片《过昭关》的导演霍猛,李安则选择了是枝裕和。

“亲民化”是柏林电影节保持活力与影响力的必要举措,德国康斯坦丁影业的首席执行官莫兹科维奇也表示,“我们未来将在柏林看到更多的‘好莱坞’式影片,夏特里安也会邀请更多明星来参加柏林电影节。”

6)相比于在戛纳和威尼斯,近年来华语电影在柏林相对收获较多。

2014年,《白日焰火》摘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2019年则有三部中国导演的新片入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分别是张艺谋执导的《一秒钟》、王小帅执导的《地久天长》和王全安执导的《恐龙蛋》,《地久天长》最终包揽最佳男女主角。

2月22日,《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自《小武》入选19年后,贾樟柯重返特别展映单元,主竞赛单元也有蔡明亮的新作《日子》。

这与上一届三部华语片入围主竞赛(最终拿下两座银熊)相比显然差距较大。

不过,随着新任主席卡洛·夏特里安与玛丽埃特·李森比克的改革,未来五年内(二者的任期为五年),华语电影新导演将不断涌现在柏林电影节的各个单元。

本届电影节上,夏特里安还没有完全放开手脚,他强调,尽管在尝试变革,但他“也会延续往届展映影片所包含的元素”。

也许微小,但已经开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