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大半年,电影院终于陆续开门了。
和身边人约一场久违的电影,直接提高幸福KPI。
——直到购票软件中出现了“4D电影”的字样。
4D电影是啥?买买买!
高高兴兴出门,抹着眼泪回家:
喷水就算了,
为啥还要在水里加清凉油???
角色飙车就算了,
为啥我也晕车了?
男主骑马就算了,
为啥要把我刚买的爆米花给扬了?!
我怀疑你在玩我,有证据!
有一种惊吓,叫看4D电影
每个没看过4D电影的人,都会被票价迷惑,误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高端观影场所。
4D影厅的票价,一场就要100块
事实是高端说不上,但影厅的确努力了。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特效团队做不到。
每一部电影,他们都“竭尽全力”给你最原始的体验。
看动作片,揍人的快感可能没有,但你一定能体验到什么是挨揍。
去看《叶问》,整场下来一直在被叶师傅猛揍。
制作团队完全搞反了观众的燃点,看4D是想要体验主角揍人的快感。
并不是挨揍的痛感啊!
更令人难过的是,连反派挨的揍……也要算在观众头上。
特效团队还将各种各样的道具加入到了4D电影之中。
喷水是常规操作。
有的4D电影不甘平庸,非要在水里加佐料——
为了展现小美人鱼的美丽,面前喷的水里被加入了清凉油……
为了表现攀登者的艰苦环境,朝着脑门猛吹37次冷风……
迎面而来的风还算友善,从后脖颈吹来的风让人分分钟起鸡皮疙瘩。
除了不明来路的气体、液体之外,盗墓电影还会加上“喷土”特效。
主角从墓里掏出来一个东西,猛吹一口。
然后坐在座位上一脸懵逼地被吹一脸土……
看4D电影,就把大耳环摘了吧。
要不然椅子没打你,耳环先给你几个大耳光。
总结来说,如果你准备去看4D电影,最好穿冲锋衣,带一个防水面具,随身携带防锤腰垫,摘下饰品……
还有,女孩子别忘用上防水化妆品。
4D电影,电影界的渣滓洞
观众体验的“4D”电影,像一场接连不断的恶作剧。
与其说看了场电影,不如说是参加院方安排的整蛊大秀。
坐在特质的座椅上,生理心理要时刻面临挑战。
按照官方说法,所谓4d电影,是在立体的基础上给你以震动,吹风,光照,洒水等效果,营造出一种逼真的体验。
在实际情况中,清单里的炫酷特效都有,但似乎不太逼真。
椅子前后左右地摇晃,“人造感”很重,且过于频繁。
飙车跳崖不说,一点点冲击椅子都要以相同幅度晃一晃。
4D版《灰姑娘》上映时,就有观众吐槽:主角一跳舞椅子就会晃。
很难统计,一场4D电影中,椅子到底晃过多少次。
总之,被晃到“晕车”的不止一个。
为模拟自然天气,劣质的“雪花”乱飞,粘到眼镜上挡住视野。
如果一不小心坐在雪花喷头旁边,就更是灾难。
本应该美好的观影体验,全程都要提心吊胆。
座位上设置的喷水龙头常淋得人满身都是,挡水都还来不及,无暇顾及剧情。
更要命的是,大概因为喷水操作简单,不仅下雨要喷水,主角打喷嚏、受伤喷血;
连小狗撒尿都要喷水。
全程下来,被喷得心力交瘁。
只要电影中有中枪、打斗的情节,不管主角配角谁挨打,你的椅子一定配合着打你。
“扫堂腿”,“捶背”,全方位一个不少。
如果恰巧看的是武侠片,出去的时候大概率会腰酸背痛。
你以为的4D,是一场美轮美奂的大片体验:
看完之后,发现更像是一百多块租了一把多功能椅子——会摇晃、会喷水、会打你。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简易粗暴的道具、傻瓜式设施,带来人深深的迷惑:
一遇到下坠就吹风
爆炸镜头就开关灯
漫天飞舞的雪花会黏住眼镜
……
怎么看都像是交了智商税。
高出普通电影二、三倍的价格,没有惊喜,只有惊吓。
从电影院出来时晕头转向,衣服湿了,妆也花了,还一肚子委屈。
真:不看后悔一阵子,看了后悔一辈子。
4D市场的泛滥和扑街
没有影院想吓跑自己的消费者,为何偏偏4D影厅敢这么胡来?
这要从4D电影的物理内涵聊起。
4D电影所包含的“4D”,实际上是一个伪概念。
人们生活在3D的世界里,也称“三维”,日常生活中指代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所构成的空间;
3D电影,使用一种立体镜视觉显示系统,模拟了这种三维体验。
而4D电影,是在3D呈现的立体图像上,增加了一些物理效果,并非几何意义上的“四维空间”。
话句话说,4D只是一个营销术语,可以理解为“有动效的3D电影”。
庞博在脱口秀大会上开过玩笑,小孩随便踹几脚,感觉2D变成4D了。
只要营造动效就算能用“4D”唬人钱,很多无良院方纷纷效仿这条低成本赚钱捷径。
为了省下支付给4D公司的动效编码费,他们选择自己做动作指令,导致最终效果啼笑皆非。
比如音画不同步,电影画面和座椅的制动不合拍。
4D版本的《妖猫传》,晃动时间完全跟不上剧情。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妖猫传》根本没发行过4D版本,你看的4D可能连山寨版都算不上。
华谊兄弟影院官网
院方们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奇、令科学界咋舌的“高科技”产品。
只要你花钱,就能从4D看到9D
甚至还有12D
宣传幅上印有醒目标语:“每个星期看两场,学习大幅增长!”
想尽办法割韭菜。
再努努力,100D电影也许不再是梦想。
泛滥成灾的圈钱4D产品,将技术彻底变成了一种干扰。
盲目追求利益,毁掉了电影,也搅乱了市场。
你需要一场灵魂电影
真正拔尖的4D技术绝非乌龙闹剧,而是一项精心打磨的手艺;
问世之前要经历严格的挑选步骤和复杂的现场测试。
层层调试动态特效、环境氛围特效;
对风、水、气味、光……
等共二十多种效果,在各种场景下做不同的测试和演绎。
目前比较成熟的4D技术公司有ADX、D-BOX、MX4D几种。
如D-BOX,它会在影片上映前从多家好莱坞大片发行方处去取得影片母版,由专业人员进行编码制作。
《太空旅客》的D-BOX版广受好评,就在于它编码精准,给影迷极强的浸入感。
备受好评的4DX制作同样十分优质,能把影迷完全拉进片中。
在大草原上,头顶就会刮清新舒适的风,让人真的感觉自己置身草原。
4D本该是枚放大镜,和电影内容相辅相成,给观众更丰富刺激的体验。
而不是一种被座椅晃到晕头转向、猝不及防再被扇耳光的低幼技术。
观众不是玩不起特效,只是不想交付了满满期待后,收到一个粗劣的仿制品。
过分的利益化,只会让新生电影技术陷入被吐槽、被嘲笑的困境中无法自救。
“电影院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生活目的,影片和他个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
《天堂电影院》里,导演通过孩子的视角,剖白自己对电影放映的热爱。
即使没有高深的技术,甚至没有座椅,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只从孔洞中偷看,就足以获得无比的刺激和满足。
电影是这样一项严肃又认真的艺术。
没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世界将由哪些高新科技掌控。但不管出现多少个“D”,给人们提供优质的观影环境、让人们安心看一场好电影,才是一座影院的底线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