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片取名经济学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引进片译名的那些门道。

不同于给国产片起名,可以在影片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各出奇招。作为已经具有原语种电影名的进口片,给它翻译一个好名字,似乎就具有着更多的条条框框。

但其实,给进口片起名大有学问,是一门技术活。有时候简单的三四个单词,翻译出来的片名却能各式各样。好的译名能够锦上添花,寥寥几个字就能将影片内容精准概括,吸人眼球。反之,有些让人不知所云的译名,则有可能会误导观众,产生误解。毕竟类似《超人》(Superman)这样简单直译的电影名毕竟是少数。

事实上,好的译名对于影片的票房表现都有着较大的影响。2013年,一部普普通通的比利时动画《魔法之家》(The House of Magic)改名《魔法总动员》在内地上映,就能获得近5000万的票房成绩。而2018年的Crazy Rich Asians,也因为内地独特的译名《摘金奇缘》,导致大多数观众不明就里,最终票房刚刚超1000万人民币。

今天拍sir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引进片译名的那些门道。

电影局、六大、民间翻译组

——进口片取名现状

片名是影片的精华之所在,一部电影被引进后,为了结合当地的语言习惯,必定会改变之前的语种甚至语义。例如欧美电影经常喜欢直接起名字作为片名,譬如(Lucy)《超体》、(John Carter)《异星战场》、(Leno)《这个杀手不太冷》,直译会令绝大部分观众望而却步,必定只能翻译成其他名字。

事实上,即使是相同语言,在进入不同国家与地区时,也会重新命名。例如2012年《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在英国上映时,被改名成了Avengers Assemble(复仇者集结)。

而近日内地火热上映的《惊奇队长》,因为“惊奇”的粤语发音,与“经期”同音,也正因此为了避免歧义,《惊奇队长》的香港译名,直接翻译为《Marvel队长》。

正如进口片进入内地院线公映,必定要通过中影、上影、长影等几老牌译制片公司进行译制一样。简单的一个片名,更是在影片公映前几个月甚至几年被取出来,然后进入内地,开始在媒体、协拍立案中频繁出现。

一般来说,这些进口片的中文译名都有以下几种翻译形式:

国家电影局有专门负责对外语电影进行中文翻译以便于在中国上映的部门的人翻译的外国电影的中文译名。在1994年之前,几乎所有的进口片都是采用这种官方命名的方式进行命名。不过,还是不少极具天赋的翻译者给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超越其原名的经典翻译,并且沿用至今,例如(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Ghost)《人鬼情未了》。

而随着内地影市的逐渐开放,在中国内地开始拥有办公室的好莱坞六大,也开始对旗下的各个影片起官方译名。

但是针对STX、狮门等引进批片,大多就会采取直译和民间译名。

另外,很多进口片的译名来自于豆瓣,尤其是小语种的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电影,很多豆瓣的小语种翻译党,会给一些热门的法语、德语片在上映前定名字,如果这些电影最终引进内地,或者通过电影节、电影展等方式,都会采用这样的译名。

此外,还有很多小语种片的译名,来自于字幕组或者粉丝团体。例如2017年著名的泰国影片《天才枪手》,这个译名就来自于影片男主角Nonkul在中国内地的粉丝站。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正如进口片引进必须要通过审查,拿到龙标。进口片的片名也必须要过审。而作为整个影片最重要的部分,也的确会遇到片名带有敏感词而不过审的情况,华纳2017年灾难片《全球风暴》的曾定名《天际浩劫》就遭遇了审查的限制。

也正因如此,所有没有过审获得龙标的进口分账大片,在前期宣传期间的所有物料上,都必须加上一个小括号,里面加上(暂译)。但是进口批片不受这个框架所要求,虽然大多数情况,批片的更名概率比分账片更大。

大相径庭的港台译名

好的片名翻译要符合影片的风格,尽量和原文一致。即使改意译,也要尽量找准一个市场和艺术的汇合点。

而因为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电影均是通过各自的渠道进行引进。也因此,各地的进口片译名在大多数情况下,均会不同。三个地方都一样的译名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也只有漫威终极大作《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会有这样的待遇。

有意思的是,由于两岸三地文化背景略有差异,所以在翻译片名的时候,内地、香港、台湾的版本可能完全不同。例如,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电影《伯德小姐》,香港翻译为《不得鸟小姐》,台湾译名为《淑女鸟》,而内地译名则完全是音译过来的。还有大名鼎鼎的《肖申克的救赎》,香港译名为《月黑高飞》,感觉像惊悚片,台湾则翻译为《刺激1995》,很刺激。

类似中国内地喜欢用相似译名进行操作,台湾地区也同样有这个爱好,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神鬼”系列,《神鬼传奇》(《木乃伊》)、《神鬼认证》(《谍影重重》)、《神鬼奇航》(《加勒比海盗》)等好莱坞A级系列大片,都被改成了神鬼。

相比较很多香港译名采用了粤语的语法与使用习惯。因为由于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通用语言都为普通话(国语),很多译名中国内地会选择和台湾相同步。譬如《冰雪奇缘》《玩具总动员》,《碟中谍》系列的副标题“全面瓦解”,由此也可看出好莱坞六大的各地办公室在定名前,也会提前沟通讨论译名统一的可能性。

生造副标题、致命、营救、

奇缘、总动员

进口片取名几大癖好

总体而言,虽说进口片的片名茫茫如海,但还是有共性存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直译型

《速度与激情》(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

《海王》(Aquaman)

《阿凡达》(Avatar)

《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

《钢铁侠》(Iron Man)

特点:顾名思义,直译就是根据原语文本直接进行翻译,只求“信”和“达”地忠实反映影片原名的词汇含义、结构,不做过多的修饰、变换和引伸。

正如《流浪地球》《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唐人街探案》等言简意赅直指主题的片名一样,不少进口片命名也都直接冠以人名、地名、事件名、关键道具名,简练,直白,客观,高效。此类译名的争议性较少。一般进口分账大片都会采取这种方式。

2.变通型

《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疯狂动物城》(Zootopia)

《极限特工:终极回归》(xXx: Return of Xander Cage)

《毒液:致命守护者》(Venom)

直译尽管省事而直接,但是明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英文的语法并不适合直接翻译成中文,譬如《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的直译是就是“如何训练你的龙”,改编自原版儿童图书的本片,原名类似“使用手册”的口吻用作片名诙谐、地道,是典型的西式调侃,又与影片主题紧密相联。然而如果直译出来,对让国内观众味嚼如蜡,而翻译成《驯龙高手》虽然无法达到原名的神韵,但也不突兀,很容易被人理解。

另外,很多内地片商对“孤”、“致命”、“决战”、“危情”、“特工”、“极限”、“逃生”、“迷魂”、“营救”这些词汇有着特殊的偏好。很多并不是同一IP,甚至毫无剧情参考性的影片,都采取了类似的译名用来讨好观众,使观众对新片产生观影兴趣。

比如致命系列【《毒液:致命守护者》《致命黑兰》《致命伴旅》】营救系列【《摩天营救》《飓风营救》《通勤营救》《空中营救》《地心营救》】终极系列【《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极限特工:终极回归》《黑子的篮球:终极一战》】,而作为动画片的常译名,【奇缘】【总动员】【疯狂】三大系列更是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近年来,进口片也特别热衷于创造副标题,来辅助片名进行意义的拓展,根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12部电影原英文名并不含有副标题的影片,但是中文译名强加了副标题的情况出现。只能说这种命名方式有好有坏,对于《阿尔法:狼伴归途》(Alpha)这种影片,副标题的加入更能帮助内地观众理解影片的题材与类型。

《毒液:致命守护者》(Venom)《金刚狼3:殊死一战》(Logan)《古墓丽影:源起之战》(Tomb Raider)《泰山归来:险战丛林》(The Legend of Tarzan)《死侍2:我爱我家》(Deadpool 2)《赛车总动员3:极速挑战》(Cars 3)《阿尔法:狼伴归途》(Alpha)《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Hercules)《逗鸟外传:萌宝满天飞》(Storks)《至爱梵高·星空之谜》(Loving Vincent)《尼斯湖怪:深水传说》(The Water Horse)《幻体:续命游戏》(Self/less)

虽说我们总在吐槽各类进口片并不合常理的译名,但进口片名的翻译是既受到原语文本的约束又被赋予一定创造性的工作,有时候并不只单单需要考虑一类人群的辨识度。也许我们都不爱“总动员”,但是也许正是“总动员”才会拉动周末合家欢的动画片受众前去观看影片。我们说片名影响着影片的命运,可到头来这命运还是掌握在观众手中,至少我们知道,仅片名这短短几个字的背后,就有多少人煞费苦心的心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