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壁垒?审美差异?给《指环王》打一星为哪般?

我不同意你对于《指环王》的评价内容,但我捍卫你打差评的权利

截止目前,重映后的《指环王1: 护戒使者》(下文简称《指环王1》)已经突破了3000万的票房。 

这个数据虽然算不上多好,但是在影院复工后的所有重映影片里,已经排在第六名了。而即将于本周五开画的《指环王2:双塔奇兵》随着拷贝的陆续到位,在排片率以及票房上将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纵观整个电影史,《指环王》三部曲的经典地位恐怕已经无需赘述了。 诞生于世纪之交,“中土”浪潮席卷全球,它不仅开启了一个传奇瑰丽的冒险世界,更是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很多文学艺术作品。 而且,刚刚重映的第一部《指环王1》距今也过去了整整20周年,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点能够在大银幕上重温这个系列,光是想想就觉得很满足了。 

不过,随着《指环王1》的热映,院线君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豆瓣上本片的评分始终稳定在9.0,排在豆瓣电影Top250的58名,经典地位可见一斑。然而在除豆瓣以外的其他评分平台上,比如猫淘,本片却出现了不少打一星的用户。 

左:淘票票平台;右:猫眼平台 

一般来说,相比豆瓣,猫淘双平台上的观众评分相对是比较宽松的,很多在豆瓣上7、8分的片子,在猫淘上很容易就能达到9分以上,评分也基本呈现出经典的“F型”。但为什么反而《指环王1》这样的经典佳作,会有不少观众给差评呢? 

情报君翻看了一些这两个平台上打一星观众的评价内容,实在是五花八门,令人哭笑不得。 

20年后经典重映口碑却遭“翻车”,究竟是《指环王》系列不香了,还是这届观众不行了? 

《指环王1》真的只值一颗星吗?

看了一下淘猫平台上的差评内容,给差评的观众们,吐槽的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片子太长了,剧情拖沓,看睡着了。”“看了3个小时都没有结尾,差评!”“不知道他们在干嘛,好无聊啊!”甚至还有观众说“为什么要拿老片子出来放,还以为是新片呢”,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

上为淘票票评语 (满分5颗星),下为猫眼评语(满分10分) 

整体看来,大多数差评的内容都集中在影片的时长,和片子“没有结尾”这两点上。至于其中的大多数差评,看上去都更像是简单的“情绪发泄”,似乎都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理由。 

首先,《指环王》这个系列确实很长, 前两部的院线版都有3个小时,第三部更是有200分钟,三部曲加在一起将近9个半小时。 这还不算加长版和蓝光加长版,如果是蓝光加长版的话,三部曲加在一起超过12个小时,都赶上半天的时间了。这次上映的3小时版,就是原始的院线版,那些觉得有删减的观众,可能是把院线版跟加长版里的情节给弄混淆了。 

原著《指环王》本来就是一部世界观相当宏大,架构异常丰富的史诗传奇冒险小说。据百度百科页面显示,《指环王》原著约108万字,作者J·R·R·托尔金写了12年,原小说涉及到了近十个种族,十几种语言。导演彼得·杰克逊光是筹备第一部就花掉了7年。这么看来,就算没有3小时,恐怕也承受不了如此厚度吧。 

其次,因为《指环王》全书被分为三卷出版,所以大家常误认为这是“三部曲”。但其实,这么做只是单纯因为原著创作于二战期间,而二战后纸张缺乏,所以只能分开出版。事实上 三卷合在一起才叫《指环王》,三部电影连在一起也才是《指环王》的完整故事。 

因此,大家认为的“没有结尾”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电影没有结尾。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指环王1》全片的3小时,只相当于其他正常电影的前1/3,甚至连冲突都还没展开,高潮还没爆发呢。如果这样就能让大家给差评的话,那本周上映的《指环王2》,恐怕差评会更多,因为那部不仅“没有结尾”,更“没有开头”。 

至于有些观众认为的“剧情拖沓”、“节奏漫长”,主要也是出于这点。考虑到原著的庞大架构以及纷繁复杂的人物线和背景基础,确实需要足够的时间来给相应的角色进行充分的铺陈。相比其他的重视效的奇幻大片来说,这部里五颜六色的特效镜头确实没有那么多,再加上特效技术也是20年前的,很多出场角色(比如咕噜、兽人等)看起来又很“丑”,自然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 

打一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微博知名电影博主“桃桃淘电影”发布的关于这一现象的微博下面,有一条回复得到最多赞,被顶到了最高的位置:“主要还是市场下沉了,更多人看得起电影了。” 

坦白来说,这虽然是一句戏谑的调侃,却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这个问题的本质。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正如这位网友所说,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张,市场化带来的必要结果就是观影用户的下沉。 

2002年4月,《指环王1》首次登陆国内院线,当年的票房才不过区区5000多万。那时,全国影院数量为1024家,银幕数量仅1845块,甚至直到2003年,我们才有了第一面IMAX银幕;而如今,我们的银幕数量已经达到了7万块左右,是当年的380倍。 

想当年,人们想要看一次《指环王》,可能只有在大城市的影院,甚至是相对比较富裕的家庭,才能有此机会。如今,无论是在哪里,都能同时观看到这样一部经典之作。电影市场飞速发展, 人们的观影欲望提高了,观影条件升级了,观影人次也扩大了,但是观影的口味却变得更加多元了。 换句话说,人与人的口味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而这个鸿沟不是简单就能被填平的。 

其次,可能是观众们的观影期待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正如上面提到的,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抱着想要看一部绚烂缤纷的视觉奇幻大片的心态走进影院,那很可能会感到失望。《指环王1》的剧情可以说只是交代了一个大致的背景,“护戒同盟”是如何聚在一起的,一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最后又是如何分开的。到这里,真正的冒险可能在刚刚开始呢。 

最后,相比《哈利·波特》或者《冰与火之歌》,《指环王》这个系列在国内也确实受众相对有限。 

《指环王》的整个创作框架和背景基本上都根植于西方神话传说,书中对于所谓神明、精灵、侏儒、兽人等各种群体的描写,也都是西方文学里会出现的东西。这些内容更适合拥有广泛宗教信仰的西方人,对于一直以来浸染东方传统文化的观众们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差异。 

而且,当年才刚刚进入21世纪,曾经那些有过“中土情怀”的观众和影迷们,现在恐怕也都逐步迈入了壮年。而 现在市场上的观影主力军早已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如今的年轻人对于《指环王》这样一个IP也没有什么情怀和认知度。 忠诚善战的阿拉贡、风度翩翩的精灵王子、博学睿智的甘道夫,这些经典形象在他们看来,可能只是一个个普通的角色,缺乏了当年的那种“一见倾心”。 

再加上,现代人在看惯了“狂轰乱炸”“五颜六色”式的好莱坞特效大片后,再回过头去看这样一部慢慢讲故事铺概念塑造人物的片子,不太感冒可能也是正常的。 

总之原因是多样的,年代不同了,看待一部影片的角度自然也就不同了。 

捍卫你打一星的权利,但要警惕“盲目一星”

说了这么多,其实 并不是要给所有人的观影品味分出个三六九等,更无意要评价每个人审美趣味的高低优劣。 

观众们买了票去电影院观影,结果发现影片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出来之后给影片打一星,这样的行为当然无可厚非。任何人都有对一件事物评价的权利,而审美和品味也没有什么等级之分,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喜好本来就是众口难调的一件事。 

退一步说,就算是“经典”,难道观众就没有不喜欢的权利了吗?当然不是。在院线君看来, 能够质疑经典是一件十分有勇气的行为,更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态度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当拥有挑战权威,质疑权威的精神,并对“被封神”这件事保持清醒。 

那么,既然我们如此捍卫观众们“不喜欢”的权利,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究竟在聊什么呢? 

在院线君看来,需要警惕的不是观众们的差评,而是这个差评背后的东西,是那个潜意识里可能会操控你的东西,是每一个带有情绪性和发泄性的字眼背后的东西。 

比如,“三个小时太长了,坐不住。” 

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237分钟,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450分钟,如果这些你都看不下去,没关系,《复仇者联盟4》同样也有181分钟,但是很多人却说没看够。时长当然会影响观众们的观感,但是有没有考虑过,很多时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没有那个耐心了。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我们正处在于一个越来越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广告推送、流行符号、快餐文化、三五分钟的短视频正在疯狂地占据着我们的时间,我们习惯了这样一种瞬时的思考,也习惯了去获得短暂的情绪满足。人们变得很难有耐心静下来去看一部长电影,阅读一本长篇小说, 人们正在被这种碎片化的信息所“绑架”,这是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再比如,“看不懂,为什么没有结尾就结束了。” 

如果是稍微了解一下影片的相关背景,可能就会明白,虽然这是一部独立的电影,但是其实只是原著里1/3的情节。对于一部长篇小说而言,精彩才正要开始。 

换句话说,电影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结尾,才算是好的电影呢? 我们在看一部电影之前,究竟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期待? 类型片尚且可以为了迎合观众口味从而选择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局,但那些非类型片呢?我们是否应该让创作者放弃个人表达去满足大多数人的喜好?这些问题,恐怕都是大家需要好好考虑的。 

当然了,我们并不是需要所有观众都变成专业影评人,也并不指望观众们走进影院前对于影片的背景介绍和相关知识都了如指掌,更没有这个必要。 

提出这些问题,院线君也明白,在现阶段的国内而言,并不会有任何的答案,本来这些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电影仍然是一种娱乐手段和消费商品, 人们走进电影院,想看的是那种不需要太多思考的,能够给予强烈感官刺激的片子。这些电影要么具备普世的情感表达,要么具备强烈的情绪煽动力,要么则能让人捧腹大笑。至于那些不符合观众观影预期的片子,出于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反而往往不怎么被待见。 

但院线君认为,去讨论它,仍然是有必要的。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能被听到就已经是观点交锋的第一步了,至于剩下的,当然还需要持不同观点的人去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说到底,对大多数观众而言,《指环王》当然是经典的好电影,这点毋庸置疑;而那些打一星的观众可能也是真的不喜欢,这也没什么好苛责的。但是, 在个人品味和艺术价值中间的鸿沟,却是真实存在的,也是人们需要去反思的。 

究竟是去想办法弥合缝隙,还是继续跟随自己的喜好,都没有对错。重要的是,是否拥有独立思考、学习和辨别的能力,能够自由地听从内心做出选择并坦然接受它,这或许才是给《指环王》打一星背后,需要我们所有人警惕的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