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与“女拳”——对谈“春节档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春节档电影”向来具有全民狂欢性质,由此激发了广泛的社会对话和大众思想活力,

“春节档电影”作为有着巨大流量的档期,向来具有全民狂欢性质,也由此激发了广泛的社会对话和大众思想活力,电影评论家王小鲁与资深媒体人林克期望通过对谈,将他们的关注视角呈现出来,以期形成深入的公共思考效应。随着女性主义思潮近年的兴起与发展,限于篇幅,本文节选刊发其对谈的诸多话题中有关春节档电影的“女性意识”。

韩寒新片:女性角色的消失

王:2024年的“春节档电影”可以用很多尺度来衡量,比如票房、女性意识等。今年春节档票房80亿元,被认为高于2021年的78亿元,创造了票房新高,有人称之为“最强春节档”。其实因为假期调整,今年比往年多了两天,若严格以同期而论,并未超过2021年。但即使如此,商业成绩已经很好。

林:今年并没有出现一部属于极高成本的大制作电影,也都没有突破票房记录,不像去年的《满江红》(45亿元)和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54亿元)。

王:春节档向来具有全民狂欢性质,我们可以从票房和舆论场中,看它激发了怎样的社会对话,以及它在何种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思想活力,其中,随着女性主义思潮近年的兴起与发展,春节档电影势必也会受到女性主义者们的审视,所以,我们的对谈就从这个主题开始吧。

林:春节档上映8部影片,有4部退档,这是前所未有的。包括《红毯先生》《我们一起摇太阳》等。韩寒因《四海》(2022)的女性形象问题被批评,这次索性在《飞驰人生2》里不设定任何一个女性角色,女性在他的新片中彻底消失,连配角都没有女性。可以说他的这种表达也是电影样式的一种,是他对自己以前影片的一些反思。但是也可以认为,他这么做,其实是一种逃避——我怕我在影片中处理不好男女间关系,干脆不处理,为了规避女观众的某种反感,把所有女性角色都剔除。

王:《飞驰人生2》在赛车行业里面提供了关于公平的呼吁。《第20条》也呼吁公平问题,但是将这种呼吁自觉包裹起来,害怕伤害到他者,进而影响到影片资本的增值,于是将一切放在一个安全的框架里,做到人畜无害的样子。

《热辣滚烫》则是将一切不公平都处理为家庭内部问题,杜乐莹的矛盾是和妹妹、表妹、男朋友、闺蜜的矛盾,以及在一个很小的拳击俱乐部里的人际关系风波。面向大一点的社会结构,则做到了光滑无刺。这种强烈的安全叙事和过分的安全意识以及投鼠忌器,带来了叙事上的杯弓蛇影,也带来电影艺术上的某种平庸,而且丧失了走向深刻意义的机会,而我们的观众也都在逐渐适应这样的文化表达和思想框架。虽然我们仍然可以从电影中偶尔地触摸到一些现实感觉,比如《飞驰人生2》和《热辣滚烫》当中的颓唐,似乎很有当下的代入感,而且两部片子都是关于绝境逢生的故事,这也许会让观众感同身受,但我觉得更多的是观众以自己的完形心理来做脑补式观片。

贾玲新片:是励志还是慕强

林:对于《热辣滚烫》来说,尽管贾玲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大家获得激励,但一般观众更多感受到的,还是减肥带来的奇观式快感。贾玲在电影里强调要“赢一次”,她的初衷是要激发生命的力量,是个体和自我的斗争,而不是和他者的斗争,但最后的呈现却和这种精神主旨有了差距。电影里的杜乐莹为自己真正活一次,不是为了减肥,而是为了“赢”。可是如何理解这种“赢”?我们看到的是在电影中,她所遭遇的绝大多数悲剧都来自于身材。在电影最高潮的地方,就是拳击比赛那里,有一段很长的闪回,讲的都是杜乐莹如何被欺负,因为她胖、弱,被欺骗、侮辱,还不得不向欺负她的人妥协,而且还补充交代了她最后很软弱地给抢了她男友的闺蜜当伴娘,将自己房本过户给强势的妹妹。

最后那场拳击戏的逻辑似乎更像是:我站在舞台上,我变得很强大,向周遭的人证明,你们都错了。镜头还特别切到她家人和前男友的表情,让观众看到他们的错愕,从而营造一种逆袭的爽感,这和发自内心产生了力量、不顾他人的目光的自我实现还是不同的,还是一种成功学意义上的成功,还是比较传统的叙事。我有一些朋友看完后很愤怒,觉得这样处理,就是一种“慕强”,我虽然不同意,但还是觉得是因为影片没有表达好,以至于让人看出了这样一种慕强。

王:在日版《百元之恋》(2014)中,电影在那个节点也有类似的闪回,只是更简短一些,不像《热辣滚烫》那样的强烈渲染。《热辣滚烫》因为购买了《百元之恋》的版权,所以是合法翻拍,里面的空间环境和镜头调度都极其相似,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电影创造力衰弱的表现,但现在的文化生产的确已经全面进入了二创时代,世界上的作品之间都在互相模仿和挪用。《热辣滚烫》和原版在表意方面还是有着非常微妙的差别,不仔细辨别就很难发现。在原作中,女主角的减肥这个部分呈现得没有那么强烈,但《热辣滚烫》是十分强调杜乐莹身材的。事实上在演出这个电影之前,贾玲特别增重了40斤,这也能说明这一点。原作中,女主角打拳的动机也更为深沉,《热辣滚烫》的动机和原因则更为外化。因为去掉了原作中的某些元素和方向,比如对社会的反思,而是渲染和强调了一些世俗交往中的过程,所以它的闪回段落就可能会造成一种更为世俗化的效果。

林:如果你觉得真诚是一个衡量电影的价值坐标的话,我觉得《热辣滚烫》可能是整个春节档里最真诚的一部电影。因为它至少是真实地调动了贾玲的生命经验。

王:这一点我是认同的。看到女主角从200多斤变成105斤,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会发生革命的大事件。那些富有煽动力的镜头还是让我感动不已,这是杜乐莹减肥成功,也是贾玲减肥成功,影片内外的生活高度融合,这决定了这部电影所必然具有某种自传性。哪怕我们说这部片子中很多地方是规避的,迂回的,更家长里短,但杜乐莹减重100斤是完全真实的,是贾玲通过拼搏实现的,这是一种极具能量的事件。这当然也是贾玲的苦肉计,但她的真诚在这个部分是不容质疑的,哪怕她用这个甚至带点自虐的方式赢得观众,这种赢得也比用其他虚假方式更令人感动。

还有一个让我感到真诚的地方,就是杜乐莹参加拳击比赛那一场,最后的段落里,贾玲出左拳打击对方的时候,做了很多蒙太奇效果,但是前段和中段都很少剪切,主要使用了长镜头,那是贾玲在用自己的身体真实的搏击,这一点让我特别感动,她在用自己的身体和毅力实打实地制造了影片的吸引力。

电影外部和内部的高度融合与混淆,是这些年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都注意到了,片尾字幕的彩蛋显示了贾玲的减肥过程,以及贾玲在学习绘画,因为她在拍摄《你好,李焕英》的时候,所画的分镜图特别笨拙,以至于别人都看不懂,但现在她在努力,虽然最后也画不到专业水平,但造型能力已经进步太多,贾玲在试图强化这部影片的自传特征。影片开始时的杜乐莹是自卑的,她的生活也很被动,她通过努力,拥有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获得了主体性,虽然这个主体性主要展现在对于自我身体的控制上,但这也是个人具有行动力的重要证明。对于贾玲来说,她之前的《你好,李焕英》成为票房黑马,一般被认为是具有偶然性的,而这次《热辣滚烫》的成功,则是一次重要证明,因为这是导演主动拼搏获取的结果。这部电影其实处处显示了贾玲和杜乐莹之间的同构关系。

《热辣滚烫》的女性立场

林:去年春节档全是男导演的作品,而且女性角色都比较苍白无力,被人评价为“全员无女”的春节档,其中《满江红》(2023)因为一场强奸戏,被女性主义者所批判。《热辣滚烫》是今年春节档唯一的女导演作品,因为有这部电影,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就很期待。但说实话呢,作为一部面向最大众的春节档电影,我并不觉得《热辣滚烫》有太多复杂的或深刻的女性主义立场,还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女性力量的展现。

当然,我也一定程度上认同很多人对贾玲的批评,说她没有疏解女性身材焦虑,反而迎合了这种焦虑。因为在这个片子上映前,贾玲对自己的形象保密做得很好,直到大年初一电影上映后,观众才发现她变成了很瘦的样子。之后,她频繁接受采访,在一些公开场合出现,每一次她的出现都会带来一波赞美:贾玲现在好美!贾玲现在好瘦!包括前几天还推出了一个MV,她在其中一改当年形象,非常女性化,身材很好,穿着非常能够体现曼妙身姿的裙子,留着大波浪。一个公众人物,一个艺人,她穿什么衣服都是自由的,但是她的这个形象,因为非常符合我们说的这种男性想象当中的美女形象,我觉得她在电影外部的一系列的宣传,以身材作为这样的卖点,是有点违背她本来想传达的思想。

虽说电影是电影,宣传可能会在操作中出现一些与原作并不一致的表达,但是对于一般观众来说,就是会发生混淆。而且,原作中本来也有某些缺憾,只是更隐秘一点,宣发反而会将这个部分强化出来。

王:你的话让我想起了互联网去年悄然兴起的“大只”美学,现在女孩体型整体上越来越硕大,我认识一个抖音达人,178公分,体重180斤,她每天健身,说自己是特别健康的。这种形象很不符合中国人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前她们是自卑的,最近几年,一些人开始觉醒,并且变得非常自信,她们以自己的形象自觉来挑战社会的成见,可见现在的女性主义话题已经有很多细分。以前的贾玲因为特殊的形象,曾被她们引为同道,现在贾玲的主张一定会让她们感到沮丧。

其实在《热辣滚烫》中,杜乐莹的肥胖似乎与意志的消沉有关,似乎还有点自暴自弃的意思,这其实也无意中将肥胖和某种精神缺陷联系在一起。而且影片对于这个部分的解释是有限的,做了很浅表的引导,在电视综艺节目上,她说自己的善心没有得到别人的回馈,似乎将她的颓唐归结到人际关系上去了,与《百元之恋》里面很不一样。《百元之恋》里面,那位显得邋遢的女主其实被一个同事强奸,但是这个电影并不渲染对于具体的人的怨恨,它仿佛指向了无物之阵和时代精神,指向了某种社会精神的整体,但贾玲就比较具体,所以是相对浅表的。

这些年女性拳击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包括日本在2022年有一部《惠子,凝视》,在中国,唐小白导演2021年拍摄了一部《出拳吧,妈妈》。女性拳击和女权主义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关系。

林:这也是我另外想说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关于“女权”和“女拳”。“女拳”其实是互联网上对女性主义者的一种污名化,当一些女性想要发表性别的言论的时候,会被视为在“打拳”。这当然是我非常不认同的一个词。但另外一面呢,现在确确实实又出现了很多关于女性拳击手的影片。比较早的比如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百万美金宝贝》(2004),希拉里·斯万克扮演了一个女性拳击手,日本有这个《百元之恋》,以及你说的这部《惠子,凝视》。这些关于女性拳击手的影片,其实都是对于这一波女性主义浪潮的核心主旨——“女性要有力量”,做的一个回应。

因为女性拳击是最直观的女性力量的象征。在赛场上的输赢其实都不重要,这可能是这一类型的基本叙事样式,都是要通过运动对自己身体和意志力加以重塑,试图展现女性内在和外在的力量感。你看《惠子,凝视》里面的女孩,她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参加比赛,不断地击打,拳击似乎已经成为她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种方式。

张艺谋电影的“向来如此”

林:《第20条》里的三个女性形象都是极为刻板的。马丽是无理取闹的家庭主妇,赵丽颖扮演的是被性侵的女性形象,她被欺负,被欺负的方式就是被强暴。高烨看着像是一个符合当下价值观的独立女性,但其实是个“男人婆”,为了事业不结婚,做事冲动。在这个影片中,有事业的就没有家庭,有家庭的就没有工作,都很刻板。但她们无一例外的都必须要得到男性的帮助、男性的提携和男性的教育。

在这部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向来如此就对吗?”我也想问一下张艺谋导演,你这些年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向来如此,从来没有想过改变一下吗?尤其影片中设计了一个恶霸压迫女性的段落,其实我觉得在中国的社会新闻中,有很多类似事情,女性被压迫的方式有很多,并不都是要牺牲性层面的权益。也不是她的丈夫因妻子被侮辱,所以最后就走进了绝境。在《第二十条》中,我觉得真正让他们走进绝境的事其实早已发生,就是他们的女儿生病,他们想带女儿治病却没有钱,不得不借高利贷。

王:高叶扮演的女检察官形象也很诡异,我觉得这个人物形象的设定不及格。电影中的她正义感爆棚,当她完全否定其他人的判断,去寻找自己心中的正义的时候——也就是她一个人热血沸腾地去寻找王永强说过的那把刀的时候,她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如此与众不同?她的逻辑和动力来源是什么?虽然她最后的确找到了那把刀,但这把刀是电影创作者们设定出来的,之前的逻辑问题并未解决。整个过程让人感觉到这个角色是神经质和非理性的。《第二十条》里很多角色像游戏里面的NPC(non-playercharacter),他们只是一小段程序,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活力,只是为了保证故事延续下去的角色,是功能性的。我想继续说一下郝秀萍这个角色,当我看到郝秀萍跳楼的时候,我是愤怒的,张艺谋向来喜欢塑造烈女,你可以回想一下他最近几年的创作,其中充满了烈女。郝秀萍一家借了高利贷,却被高利贷者强暴,而且还被这个坏人逼着在离婚书上签字,对方显然想“霸占”她,将她作为性资源。高利贷者的家人为了强迫郝秀萍签下自愿发生性关系的声明,绑架了她的孩子。这个时候,电影让郝秀萍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她觉得一切都是她造成的!应该如何面对这个情节?我们也许会通过郝秀萍的行为,发现她作为基层妇女的善良与压抑,但事实上郝秀萍将自己思考为祸端(让我必然地联想到了“红颜祸水”),这显然是电影创作者让她这么想的!她怎么想都是创作者的设定。一个现代残疾女子无钱救治自己的残疾女儿而借了高利贷,她在思考自己的悲剧的时候,竟然是反思自己的身体让歹徒起了色心,这不是现代电影,是中国古代地方戏。虽然高叶在后来慷慨陈词,说郝秀萍跳楼是对于法治的失望,但这个失望为什么不让郝秀萍直接表达出来呢?为什么基层社会的失望也必须经过另外一个人来转述呢?导演让郝秀萍跳楼那一幕,我特别难以接受,我觉得这是用来刺激观众的手段。包括强奸戏,被强奸的人都是颇有姿色的,电影镜头在展示和渲染犯罪的动作,赵丽颖扮演的郝秀萍捂着暴露的身体来控诉高利贷者,观众的感情也在这里被处心积虑地进行了宣泄和引导。

林:张艺谋特别喜欢拍摄与强奸有关的戏,包括去年的《坚如磐石》。2023年春节档的《满江红》中的风尘女子瑶琴被要挟,她的爱人张大的一句“杀了可以,别糟蹋她!”,被网友解读为“一个男人将女人的贞操看得比她的命还重要”,我觉得这都体现了张艺谋导演内在的心理结构。包括在《金陵十三钗》中,一群性工作者代替女学生赴死的场面,张艺谋在潜意识中认为女性的价值取决于她们的贞洁,这一点也有很多的分析和批评。另外,在《第二十条》中,人们——包括观众和故事中角色,都沉浸在被导演引导的表象里,却似乎没有意识到郝秀萍悲剧的结构性问题。雷佳音扮演的角色从头到尾没做什么,只是在纠正一个错误而已,最后却被电影塑造成了英雄。

王:有一个女性朋友经常跟我说,张艺谋以电影施虐,喜欢酣畅淋漓地展示酷刑来虐心,培养观众施虐、受虐的心理结构。的确,他的电影都要找到一个体现残酷与色情的花样。我们从表层来看《第二十条》里赵丽颖那段戏,它呈现了底层叙事和女性控诉,但事实上,它的下面存在一个深层的心理机制。他的影片一定不会放过女性演员在性方面的利用价值,哪怕是性侵戏,他都要在那个场景中强调女性性感的一面,这部影片每天都收获顶级的票房数字,我相信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古老的流量密码在今天仍然管用。


猜你喜欢